杂谈剪纸中的造型趣味
2015-07-13宋雪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艺术学院210000
宋雪萍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210000)
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代表,它是百姓们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剪纸和生活紧密地联系着,人们用剪纸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愿望:祈福、招魂、祛病、祭祀、祛灾、避邪、驱毒等,它是中国民间风俗、审美习惯、信仰习俗的缩影。通过妇女们一双双巧手剪出了一张张生动鲜活的画面,同时也向我们讲述和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剪纸的内容丰富多彩,色彩鲜明强烈。由于材料的制约,剪纸在整体上呈现出平面化、装饰化、抽象化等特点。虽然剪纸的制作材料、方法和表现符号并无大的差别,但是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传承,不同的作者还是给剪纸艺术带来了不同的面貌,在风格上差别迥异。
中国民间剪纸融合了多种造型手段,并在其中赋予了百姓的审美思想和古代艺术特征,它是自成一体的特殊艺术。剪纸的造型千姿百态,花鸟鱼虫神气灵动,其中不乏设计巧妙生趣的形象,而这些与当代的其他艺术也产生了共鸣。
在陕北的剪纸中我们看到以老虎为主要形象的八折团花剪纸,图中八只老虎两两相对而卧,对称的侧面虎身中间夹了一个正面的虎头,两虎身共用一个虎头,双目圆睁、虎虎生威。这幅团花设计完整而巧妙,这与现代图形设计中的“共生”图形不谋而合。
“共生图形”就是形与形之间相互借用,相互依存,以一种紧密的方式将多个图形整合成一个整体。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这种图形,例如,敦煌的三兔共耳藻井图,三只兔子共用三只耳朵,设计者匠心独具,提炼出了兔子可以共用的同构型——耳朵,将六只耳朵简化成三只,三只耳朵被组成一个三角形,而兔子首尾相接,追逐奔跑。这种原始共生的图形的意念实际上体现了“天人合一”和“万物和谐”的哲学思想,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有了这种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便产生了为之服务的“物象”,这种和谐共生的图案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形与意的结合,“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这句话正是民间剪纸的体现。
一幅福娃的剪纸作品,画面中的两个拿着拨浪鼓的福娃以头尾相反的方向面对面的趴着,神态自然生动。定神仔细观看,换个视角观察发现,同样的两个娃娃又变成了背靠背坐着的了,整个图形围成了一个封闭的方形,形似八卦图的布局。图形设计自然奇巧,毫无违和感,这种设计手法在现代图形中被称为“双关图形”,这种表达被广泛运用,常常给人带来妙趣横生、回味无穷的快感。
中国自古以来都善于用“双关”的表达方式,从诗词歌赋到图形纹样。如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中写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其中“丝”和“思”的读音相同,这句也暗指对对方的思念之情和对爱情的坚贞不渝,一句话不同的说法两种含义。和“一语双关”同理,“双关图”就是一幅图不同的视角两种形象,这也是人们对吉祥生活的向往,将图形元素通过词语的谐音、象征、比喻等方法展现出来,得到吉祥妙生的图案。而今,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处处都能看到听到这样的表达方式,从铺天盖地的广告语,令人捧腹的相声小品中,设计巧妙的商标图形上都能看到它的传承和光大。中国人喜欢也习惯于用这种“巧合”的方式传达信息,它也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美术馆馆藏的北方剪纸中有这样的一组形象,图中一位老者和一位年轻男子都骑着驴一前一后的走着,画面中最引人入胜的是驴的头部形象,人们咋一看都会觉得驴子的脸部又怪又丑。原来作者将原本应该侧面表现的驴的脸用多视角的表现方法剪了出来,驴脸部的上半部分,是一上一下两只完整的正面眼睛,下半部分则用侧面的视角将鼻子和微张的嘴巴剪了出来。这个驴的头部让我不禁想到了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等抽象的肖像作品,画中的人物头部的五官看似凌乱,同样正侧面角度的多视角表现使得人物脸部形象夸张突出。
实际上,这样的表达思维应该说更接近客观事实,他是将所知所想直观的表现出来,而非眼前所见。这种绘画视角在儿童画中也能看到非常地多,小朋友在他们的画面中常常将座椅的表面画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将花盆的口部画成正圆,而底部画成水平直线。当你问他们为什么这样画的时候,他会说,花盆的口本来就是圆的呀,如果盆底不画成平的,那它怎么能平放在地上呢,说的多么有道理啊!正因如此,剪纸也往往表现出质朴、纯真、童趣的特征。
剪纸中的造型趣味远不止这些,它的趣味就在于它是“以意写神”的艺术,来源于客观世界,但绝不是简单的摹写。“剪纸艺术家通过事物的不同角度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形成以形表意、以意造型的造型意识。”所以每一幅剪纸中都渗透了作者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在大的约定俗成的美的法则之下,往往我们能看到表现自由洒脱、个性突出的剪纸作品。
剪纸的造型中有很多延用了中国古代传统的造型,那么其中的寓意也是代代相传、约定俗成的。张道一先生曾对“麒麟送子”的剪纸形象做了缜密的研究,发现这个剪纸题材揉和了儒、道、佛的思想与一身,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有麒麟儿、五子登科、五男二女、莲花童子、送子观音等多种变化,最终形成了深富寓意的麒麟送子形象。我们欣赏剪纸研究剪纸必须由表及里,在看它的纹样美、构图美、色彩美的同时,一定要尽可能的追溯它背后的文化根源和历史传承,只有这样“内外皆修”才能够真正了解图案表达的含义以及为什么是这样的图形的原因。
[1]张道一.燕尾载春[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11).
[2]潘鲁生.剪纸[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03).
[3]左汉生.中国民间剪纸造型[M].湖南美术下版社,2006(03).
[4]王树才.中国民间剪纸史话[M].百花文艺出版社,1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