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新闻千万别做“标题党”
2015-07-12于好好
于好好
这是一个寻求刺激的年代,什么都要求必须吸引眼球才算成功,而要吸引眼球就需要搏出位。面对越来越出位的新闻标题,个别编辑们渐渐被人们称为“新闻标题党”。
标题党是指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论坛或媒体上制作引人注目的标题来吸引受众注意力,点击进去发现与标题落差很大而又合情合理,以达到增加点击量或知名度等各种目的的网站编辑、记者、管理者和网民的总称。
最早的标题党,大部分是出于无聊、好玩或者追求精神刺激的目的,意图捉弄其他网友;而一些极少数的标题党成员是出于招揽网友增加本网站、论坛、博客或者个人帖子的访问量,以及某些不便告人的目的,为了吸引眼球、提高点击率而欺骗广大网友。
搜索引擎上一搜索,就能找到好多标题党的著名案例——比如,标题是“3个女人和105个男人的故事”,实际上就是《水浒传》;标题是“残忍啊,美丽姑娘竟然被火柴烧死的惊天血案”,其实内容就是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标题是“黄色图片”的网帖,打开一看居然是一张真的黄颜色的图片而已;标题是“李湘在大街上被人强行拖行”的网帖,内容则是一张图片,一个人两手各拖一个印刷了李湘头像的宣传纸袋在地上行进……这些东西的产生,完全是为了吸引点击,内容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或者和想象的是有差异的,真相大白之后,有些人哈哈大笑,有些人大呼无聊。
而新闻编辑方面的标题党,也是为了吸引点击,故意寻找新闻事件当中的敏感点加以夸张表现,用本来并非新闻主体的细节或者次要矛盾冲突来充当新闻标题,或者迎合低级趣味,或者制造轰动效应,总之是为了达到增加点击率的效果。这样的新闻案例并不少见。
2014年央视的《焦点访谈》曾经还原过大河报一篇呼唤爱心的报道的事实真相:3月27日,大河报以“颅骨取下一年多,谁能帮她装上?”为题,报道了漯河患者凌娟因家庭变故,缺钱进行颅骨修复手术的事情,呼吁社会爱心人士“拉她一把”。但这一事件被一些网站转载时,标题却成了“病人因欠5万元手术费,颅骨被摘下,一年多无人给装上”,引发负面效应。一篇呼唤爱心的新闻,被标题党改头换面之后,竟然成了攻击“冷血”医护人员的网络事件。在网络上引来针对医院、医生的一片骂声,让当下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可见,标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新闻的态度。
最近的新闻报道中,标题决定态度的现象也是层出不穷——比如2015年5月20日的《安徽多名医生伪造车祸骗保 用已故癌症病人遗体作案42起》,本来是一起普通的团伙骗保案,但是因为里面一部分犯罪嫌疑人是医生,采取的手段是利用癌症病人的遗体,所以被一些媒体编辑把关键词全部放到标题上,再次引发了社会公众对医生群体的误解。类似的误导还有很多,比如社会对于90后群体的看法,就和媒体的标题党不无关系——在百度新闻搜索中敲击关键词“90后”,可以搜索到1130000个新闻标题,诸如“90后妻子因520没礼物离家出走 老公找寻未果报案”“六成受访90后想过自杀,根源在家庭”“济南人流日趋低龄化,六七成患者是90后”……本来这些负面新闻跟90后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任何年龄段都可能犯罪或者犯错,为什么一定要在标题中强调90后?就像那条“36岁女研究生网上交友被90后男友诈骗14万”,36岁难道不是79年出生的70后吗?为什么不强调70后,却偏偏单独强调90后呢?有些新闻中的主题可能需要指出是低年龄层的人群比较容易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是严谨的专家和记者需要分析出的是从几岁到几岁的年龄段,而不是用90后的标签来代替详细的年龄数字,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可能有些人认为,我的新闻标题虽然哗众取宠,但是点开新闻链接之后进一步阅读会发现,新闻内容并没有篡改,这样就不叫失实。但是殊不知,现在的大信息量时代,忙碌的人们往往只是看一眼新闻标题就接收了信息,并不一定会详细阅读,所以标题对公众是有一定的引导作用的。
误导和偏见究竟谁在先?这就像鸡生蛋和蛋生鸡一样说不清楚。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新闻标题,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慎的判断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新闻是对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希望更多的人写出更真实的报道,不夸张,不卖弄,不为了吸引眼球而做“标题党”。
(作者单位:东北育才双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