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水施工层间间歇的几点思考
2015-07-12李会静
李会静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关于流水施工层间间歇的几点思考
李会静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层间间歇是流水施工中一个重要的时间参数,文章以成倍节拍流水为例探讨了建筑物有层间关系,分段又分层时,施工段、施工班组数与流水施工的关系,并分析了层间间歇对工期的影响。
流水施工 施工段 施工层 层间间歇
1.间歇时间的相关概念
流水施工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施工组织方式,其时间参数包括流水节拍、流水步距、间歇时间、搭接时间以及流水工期。间歇时间是根据工艺、技术要求或组织安排而留出的等待时间,常见有两种分类。一是按间歇的性质,分为技术间歇和组织间歇。二是按间歇的部位,分为施工过程间歇和层间间歇。层间间歇的实质仍然是技术间歇或者组织间歇,且只有建筑物划分了施工层时,才可能存在层间间歇。应根据工程对象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划分施工层,一般以建筑物的结构层作为施工层,也可按施工高度进行划分。以下主要探讨成倍节拍流水中施工段、施工班组数与流水施工的关系,并分析层间间歇对工期的影响。
2.当建筑物为单层,即分段不分层时,不存在层间间歇。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物每层的施工段数m与施工过程数N之间无必然联系,只需要满足流水施工参数m≥2,N≥2即可。
此时,流水施工工期可用公式一表示。
式中 T——流水施工工期;
3.当建筑物有层间关系,分段又分层时,若m≥N,仍可组织流水施工。
当建筑物有层间关系,分段又分层时,为使各施工班组能够连续施工(即各施工班组做完第一段,能立即转入第二段,做完第一层的最后一段,能立即转入第二层的第一段),每层的施工段数必须大于等于施工过程数[1],即:m ≥ N(对于成倍节拍流水,N以N′代替,N′为施工班组总数)。此时,流水施工工期可用公式二表示。
r——施工层数。
(1)当m= N时,施工班组连续施工,工作面也能充分利用,无层间间歇,最理想。图1为某两层结构工程成倍节拍流水施工进度计划表,施工层r=2,每层的施工段数m= 4, N′=4,即m=N′,此时最理想。
(2)当 m>N时,施工班组仍是连续施工,但工作面不能被充分利用,存在层间停歇。
如图2中,每层的施工段数m= 5, N′=4,即m﹥N′,第一层第一施工段的最后一个施工过程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需等待9、10两天,才能开始做第二层第一段的绑钢筋,即产生了 2天的层间间歇,但是仍为流水施工组织方式,不影响流水施工工期的计算,只对总工期有影响。
图1 某两层结构工程成倍节拍流水施工进度计划表
图2 某两层结构工程成倍节拍流水施工进度计划表
流水施工的实质是连续作业,均衡施工,当m ≥ N(或N′)时,施工班组保持连续施工,成倍节拍流水施工工期计算适用公式二。
4.当建筑物有层间关系,分段又分层时,若m 如图3中,每层的施工段数m= 3, N′=4,即m ﹤N′,每个施工班组都存在2天的窝工时间。这种组织方式有悖于流水施工的实质,严格意义上讲不属于流水施工,公式二不适用于这种存在窝工的情况。
图3 某两层结构工程成倍节拍流水施工进度计划表(m﹤N′)
5.结论
间歇时间的产生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了满足工艺、技术或施工组织原因而事先留出,此时若组织流水施工,需按照相关规定划分施工段,如满足才可以应用流水施工公式。二是由于后期人为安排进度计划时,由于施工段划分过多而出现的,但是不同于同一施工层内的技术间歇或者组织间歇,层间间歇不影响流水工期计算,即流水施工工期公式无需考虑层间间歇,当然施工段数不同,计算出来的工期也会不同。
[1]范红岩,宋岩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G322
B
1007-6344(2015)02-0333-01
如图3中,每层的施工段数m= 3, N′=4,即m ﹤N′,每个施工班组都存在2天的窝工时间。这种组织方式有悖于流水施工的实质,严格意义上讲不属于流水施工,公式二不适用于这种存在窝工的情况。
图3 某两层结构工程成倍节拍流水施工进度计划表(m﹤N′)
5.结论
间歇时间的产生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为了满足工艺、技术或施工组织原因而事先留出,此时若组织流水施工,需按照相关规定划分施工段,如满足才可以应用流水施工公式。二是由于后期人为安排进度计划时,由于施工段划分过多而出现的,但是不同于同一施工层内的技术间歇或者组织间歇,层间间歇不影响流水工期计算,即流水施工工期公式无需考虑层间间歇,当然施工段数不同,计算出来的工期也会不同。
[1]范红岩,宋岩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G322
B
1007-6344(2015)02-03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