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川金丝猴栖息地植被分布和保护对策研究
2015-07-12孙利军许娟娜张雅芝
孙利军,许娟娜,张雅芝
(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陕西 周至 710400)
秦岭川金丝猴栖息地植被分布和保护对策研究
孙利军,许娟娜,张雅芝
(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陕西 周至 710400)
本文通过对川金丝猴栖息地的野生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分析了植物多样性及其威胁因素。根据“陕西植被”的分类原则、单位和系统,将川金丝猴栖息地的植被类型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7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23个群系组。对栖息地的主要植被类型结构、组成等进行了阐述。同时针对栖息地植物多样性受威胁状况,提出了植被恢复、生态移民及社区共管是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植被类型;川金丝猴;威胁因素;保护
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南部的秦岭主梁北坡,是秦岭自然保护区群的重要成员。地理位置为东经107°39′~108°19′,北纬33°41′~33°57′,总面积56 393 hm2,是秦岭21个自然保护区的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由于秦岭北坡短而陡,生态环境更脆弱,其保护的紧迫性更高。保护区是唯一的全部位于北坡的秦岭自然保护区,其动物、植被的代表性强且典型性突出,是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据统计,保护区有川金丝猴11群,约1 235只。分布于保护区1 400~2 600 m的海拔范围;每群平均112只;群体分布密度为2.62~12.04只/km2。
1 研究方法
1.1 外业调查
在查阅历史考察资料的基础上,以植被为主要对象,对照地形图,选取典型地带,于2013年9月~12月和2014年4月~6月对川金丝猴栖息地进行了四次调查。在西梁群川金丝猴活动范围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踏查,确定其活动区域内动植物种类、生境特征和生物多样性情况。并且向当地村民、村组干部和西大研究人员进行询问访谈,调查川金丝猴栖息地的生物资源、周边社区活动(砍伐、挖药材等)及旅游、科研活动、采矿对川金丝猴栖息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等,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初步掌握川金丝猴栖息地野生动植物、植被类型及人类活动情况,从而评估川金丝猴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现状。
1.2 内业计算
对外业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统计,统计结果依据《陕西植被》划分植被类型的原则、标准和方法进行划分,确定秦岭川金丝猴栖息地植被类型及群落组。
表1 秦岭 川金丝猴栖息地植被类型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物种多样性
周至保护区内植物种类十分丰富,目前种子植物有121科515属、1 079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3属20种,被子植物115科502属1 059种,双子叶植物105科420属924种,单子叶植物10科82属135种。保护区种子植物在秦岭植物区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科、属、种分别占秦岭科、属、种的76.1%、51.1%和34.2%(表2)。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7种,陕西省第一批重点保护植物3种,陕西省保护植物7种共计19种,且大部分植物属于国家特有种。
表2 周至保护区种子植物与秦岭的比较
2.2 植被分布规律
保护区位于秦岭主梁的北坡,属暖温带气候区。区内山体高大,地形复杂,形成夏短而凉、冬长而寒、低温多雨、垂直变化显著的山地气候。植被类型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植物种类繁多,类型丰富。本区面积较小,大尺度上水平地带性特征不明显。但由于区内地形地貌复杂,有着极其多样化的生境,植物对环境异质性的适应表现为小尺度上植被水平分布的规律性。如在同一垂直自然带内,一般阔叶林多分布于坡度稍缓水土条件较好的坡面上,陡坡及山脊梁顶则常常被针叶林占据。油松和华山松对瘠薄而干燥的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陡峭的山脊梁顶为其自然分布区域,而较平缓的脊梁和坡面、沟谷则为阔叶林占据。区内海拔跨度达2 000 m以上,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规律。可划分为如下植被垂直带谱:
(1)中、低山典型落叶阔叶林带,海拔1 000~2 400 m:该垂直带内除主要有华山松、油松和两类栎林--栓皮栎林和锐齿栎外,还有光皮桦等其他群落类型。带内群落灌木层优势种有秦岭箭竹、绿叶胡枝子、陕西卫矛、胡枝子、黄栌、马桑、勾儿茶等。草本层优势种常为大披针苔草。
(2)中山落叶阔叶林带,海拔2 000~2 400 m:包括红桦林和牛皮桦林。牛皮桦分布海拔较红桦林更高。华山松林、铁杉林分布于桦林带,优势树种较多,有时形成混交林。林下优势灌木多为秦岭箭竹,除此之外,陕西荚蒾、桦叶荚蒾、青荚叶等也可形成优势。草本优势种有大披针苔草、大花糙苏等。
(3)亚高山针叶林带,海拔2 400~2 800 m:本带大部分为巴山冷杉占据,山脊或峰顶多强风处分布有亚高山灌丛。太白红杉林仅在海拔最高的光头山的局部地区有分布,这一高度是太白红杉在秦岭分布的底限。巴山冷杉和太白红杉林林下灌木优势种多为秦岭箭竹、头花杜鹃、秀雅杜鹃和香柏,草本优势种有异穗苔草、大叶碎米荠、独叶草等。
3 威胁因素及保护对策
秦岭川金丝猴分布范围内大都有村民聚居,由此引起的烧柴、住房、耕地、挖药材等问题使本地居民对川金丝猴栖息地资源的利用导致栖息地范围内的资源逐步枯竭化。同时森林火灾、偷猎盗伐、工程建设等威胁和干扰,使得川金丝猴的生存压力更进一步加剧。
3.1 借策发力,生态移民
借助西安市人民政府黑河生态移民搬迁工程的实施,做好全村群众生态移民搬迁的思想工作,全村整体搬迁于平原区域谋求新的发展。秦岭周至段占西安市秦岭总面积的40.6%,2013年颁布了《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条例》的颁布为科学利用秦岭地区自然、人文资源提供了依据和规范。为保护工作提供了更多的目标、支持与信心,将促进周至秦岭生态保护工作迈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按照《条例》规定,保护区的群众将成为“生态移民”,在几年内逐步迁出,以达成对该地区“釜底抽薪”式的保护。移民工作要从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班子建设、帮扶贫困户等方面入手,继续坚持“一组一策、一户一法”帮扶机制和“一对一”帮扶措施, 坚持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完成移民搬迁;妥善解决好搬迁群众的生活、就业等后续问题。让生态移民能搬得出,留得住,发展好。
3.2 科学规划,搞好新农村建设
考虑到移民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以及村民的意愿,对于暂时从情感上还不能接受生态移民的村民,要立足本村实际,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搞好新农村建设。1,多方筹集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据《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结合生态移民的实施方案,科学、长远的制定保护区内农村的发展规划,不可盲目求利,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是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的关键。保护区内生态保护是前提,希望各级政府能够高度重视,多方筹集资金,吸引投资,按照合理有序的顺序加快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扫除阻碍山区发展的障碍。2、技术兴农、科学养殖、建立品牌。首先要加大对当地村民的素质提升和技术培训,积极联系农技机构建立合作的长效机制,搭建农业科技推广和转化的平台,尽快使当地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的状况得到改变。引进以资源高效利用为主的生态农业科技,综合高效利用森林资源,发展市场需求大的绿色食品、药材生态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处于优势的核桃、蜂糖等产业重点挖掘,树立品牌,健全深加工体系,增加产品附加值,立足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3、生态旅游。保护区内的生态旅游是山外人休闲度假的绝好去处,所以在这里适度开展森林旅游不仅能带动当地经济,更能有效地宣传保护区,使更多的人来关注保护区的发展;沼气池的建设能够更有效地减少森林破坏、保护当地资源,还能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4、积极引导,实现“务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由政府出资,组织村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供致富信息,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村和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下的问题。
环保专家和动物学家指出,类似川金丝猴一类的旗舰物种一旦消失,则表明其生存区域的生态环境已严重恶化,难以恢复。因此,必须加大对川金丝猴栖息地保护区建设力度,严格执行《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和《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巡护力度,坚决打击乱砍滥伐、乱捕滥猎和乱采滥挖等违法活动。加强公众环保意识宣传和教育,为当地居民找出适合发展当地社区经济的路子,缓解当地居民对栖息地能源的依赖。
Golden Snub-nosed Monkey: its Habitat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and Protection Measures
SUN Li-jun, XU Juan-na, ZHANG Ya-zhi
(ZhouzhiNationalNatureReserveAdministration,Xi'an,Shaanxi710400)
Vegetation distribution in the habitat of golden snub-nosed monkey were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its diversity and threat suffered.The vegeta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vegetation groups, seven types, ten sub-types and twenty-three formation groups.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vegetation groups were elaborated.The threats to the habitat were analyzed.Measures to protect the nature reserve and plant diversity were developed: restoration of vegetation, ecological migrants and co-management of nature reserve with local residents.
Vegetation types; golden snub-nosed monkey; threat factors; protection
2015-02-12 作者简介:孙利军(1981-),男,硕士,主要从事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工作。
Q958.1
A
1001-2117(2015)04-00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