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在批注边上

2015-07-12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年28期
关键词:圈点刘心武探春

刘 凤

刘凤,现任江苏省张家港市少年宫副主任,张家港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

莎士比亚说,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最近,我的床头被台湾学者所著的《蒋勋说红楼梦》占据,厚厚一沓,若捧在手,沉甸甸的。你若来随便翻翻,会发现我看过的书都不那么“干净”。

阅读时我习惯拿笔,喜欢把笔绕着手指转。没有了笔,我便如鱼儿离开了水,浑身不自在。一笔在手便“自动”转起来,到后来就成了我改不了也不想改的恶习。看到共鸣之处或有感触之时,我总忍不住在文字旁边涂涂画画,雁过留痕。

如今,翻找出从前我看过的书里注写文字和标记确实有些意思。那是在老师们没教给我批注阅读方法时所作,虽不规范,也不做作,无伪饰。最关键的是,如今复看的感受不一定再有我当时记录的那些感受了。先来说说我批注的形式:有划线的,有写字的,还有做标记的,甚至画花草,有的还用各种颜色的笔涂写。总结出来,我最喜欢打五角星,然后是三角形,再来就是单下划线、双下划线,亦或把关键字圈点或框围起来……这些大概只能算作我阅读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了。

再来看我曾旁批写下的内容:有写“一派胡言!”“若我是她,一定……”有写“强者面前都是路,弱者面前全是山”等慷慨激昂的论调,有写“我想要的是一只可握的手和一颗理解我的心”“躲在小楼成一统,也无风雪也无风”等显现少女烦忧的文句;还有表达“那低头垂颈间,是一种寻求宁静的姿态”“繁花不解惠兰意,流年匆匆,何必他人识?”的诗情;更有“雨,温柔的滴嗒,敲打我心键,奏一曲清新悦耳的交响鸣歌”“为了那一霎的璀璨,你散出七色的神光。五月的乡野,不够你漫天遍地的怀敞。金色的麦浪,禁不住为你一曲曲吟唱……极目追寻,你一定看到澄澈目光里含泪的梦与念想”“观园一片晴方好,结草衔环筑暖巢……不忍惊雀,缓步轻绕,人与鸟鸣两不扰”等对大自然向往羡慕的辞赋。

再后来发现,我这种爱涂爱画的习惯,其实就是批注的阅读方法。回过头来看,批注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在圈点勾画中义正辞严,在擦擦写写里求同存异,在分析点评后感悟领会,在写满处警醒自己,在留白中一解千愁。批注,让自己对比过去的自己,让自己发现全新的自己。

有一次,看见同事J老师桌上有周国平著的《安静》,忍不住拿起来翻翻。在别人眼里,她是有个性的同事,一般人不太和她多交流。我和她交往也是淡如水的。突然发现,J的书上也不甚“干净”,顿时觉得如遇知音。细看,她的圈划与点评,与我心有戚戚焉,可谓同心之言其嗅如兰。从此之后,我就真的与她亲近起来。感谢她的那些批注,当了“红娘”,能彼此珍视。果不其然,她之后的所言所行,我都是十分的赞同和理解。J看书很多,文学功底很深厚,喜欢《红楼梦》。关于这部著作,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从她作的批注就可以领略一二。

话题转回自己。关于红楼的悟读文章也翻过不少,那么多“红学”家,记得我的大学老师讲课时曾说过刘心武的“红评”是最经典的。我还依稀记得,刘心武老师《独在花阴下穿茉莉花》是从评写迎春开始的,还和探春放一起比评。青春无敌呀,那时的我不明就里,尽管作者是以第三者眼光来将当时与现代论比。可我固执地只喜欢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故而旁批:性格决定命运,不喜欢迎春,太忧郁懦弱无能!此乃青春年少、血气方刚时读后的真实写照啊。刘心武老师也说了,曹雪芹不一定在歌颂谁、批判谁,无所谓探春对迎春错。

而如今,身为初中孩子的妈妈,年近不惑,享受阅读,不时批注,仿佛觉得能陋室生辉,能红袖添香。读蒋勋先生说红楼梦,就真的感觉到《红楼梦》如他所言,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了。也完全可以理解蒋先生为何“我是把《红楼梦》 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的根因了。我在这些话的旁边不敢再轻易下笔,只是轻轻地把这些诤言划出,暗暗咀嚼消化。

此时,在我眼里,“批注”已不只是“批注”。“批”是那一个时间点即时评判的看法和见解,“注”是一步步走来独特的阅读脚印和历程,它记录了我阅读生涯的真实的感触和体悟。每每回首,我总能看到一个不同的我。说话间,我仿佛又进入了那半亩方塘,掬一捧淡淡书香,氤氲在温暖的灯光里,来一番静态的灵魂对话。

我依然转着我的笔,停不下来……

猜你喜欢

圈点刘心武探春
催债与还钱
探春:可惜不是男儿身
最美探春是吐蕊
探春理事
物理教学中的“咬文嚼字”
黄侃读书
炸 酱 面
探春
从林黛玉之死看刘心武的荒谬语言
一碗清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