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海绵营造水适应城市: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

2015-07-12俞孔坚

园林 2015年1期
关键词:群力雨洪雨水

文·图 ◎ 俞孔坚

绿色海绵营造水适应城市: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

文·图 ◎ 俞孔坚

现在的城市并不是水适应的,并且地表水的泛滥造成了严重的水涝问题,景观设计学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可以起到关键性作用。雨洪公园可被连接并整合到不同尺度的生态基础设施中,作为绿色海绵来净化和储存城市雨水。

图片说明

1. 平面图

2. 雨水的流向及通过公园周围生态泡的过滤过程

由于中国不断扩大的城市化,并且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导致了前所未有的降雨,由于暴雨导致的城市洪水已经成为了全球性问题。在中国,多数城市都处在季风气候中,70%~80%的年降水都集中在夏季,在一些极端的例子中,每年20%的自然降水可以在一天内完成。以北京为例,年平均降水只有500毫米,但在2011年,仅一天的降水就达到了50~120毫米。由于不渗水铺装的增加,即使在常态降雨情况下,城市雨涝在中国的各主要城市中仍然屡见不鲜。

3. 建成前

4. 雨洪公园鸟瞰图(冬季,面向东)

通常,人们会借助于工程的方法来解决城市雨涝问题:铺设大型排水管道,设置更大的泵或者建更坚固的堤坝,这种单一的方法带来很多的问题:

经济方面 建造足够大容量的地下管道系统来排放极端暴雨,是十分浪费和昂贵的,而且也会增加日后的城市管理和维护负担。

图片说明

5. 湿地边缘与空中步道的坡道相结合的公园服务建筑

6. 五个亭子均匀分散在公园的四周,图为在湿地之上的竹亭

水资源短缺方面 中国淡水资源短缺,大都市区域的地下水位下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中国660多个城市中,有400个正经历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比如,中国华北地区每年地下水位下降达2米之多。由于过度使用地下水,却几乎没有给地下含水层以足够的补给,北京在过去30年间,地下水位平均每年下降1.5米。城市的降雨都经由管道排走或引入了河流。

生态系统服务方面 工程中的雨水排放系统造成了地表水体的消失,包括水生生境尤其是城市湿地。另外,当所有这些雨水被排走的时候,城市里的公园和绿色空间就需要更多的灌溉,于是就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问题。

7. 石亭

使景观起到海绵的作用是常规市政工程以外、能对城市雨洪管理发挥很大作用的很好途径。这种方法的一个例子是土人公司设计的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综合了大尺度雨洪景观管理和乡土生境的保护、填充地下水、居民休憩和审美体验等多种功能,这些都是支撑着城市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生态系统服务。

2006年,位于中国北方城市哈尔滨市的东部新城——群力开始建设,总占地2733公顷。在接下来的13~15年里,将有3200万平方米的建筑全部建成,约30万人将在这里居住。仅有16.4%的城市土地被规划为永久的绿色空间,原先大部分的平坦地将被混凝土覆盖。当地年降水量567毫米,60%~70%集中在6~8月份,历史上该地区洪涝频繁。

8. 木亭,唤起对东北乡土建筑的回忆

9. 架设于西边过滤池塘之上的空中走廊,通向观光塔

2009年中,受当地政府委托,北京土人景观承担了这个新城中心一个主要公园的设计,占地34.2公顷,原为一块被保护的区域湿地。受周边道路建设和高密度城市发展的影响,湿地面临严重威胁。最初委托方只要求设计师能想办法维护湿地的存在,土人的设计改变了对方为保护而保护的单一目标,而是从解决城市问题出发,利用城市雨洪,将公园转化为城市雨洪公园,从而为城市提供了多重生态系统服务:它可以收集、净化和储存雨水,经湿地净化后的雨水可补充地下水含水层。由于在生态和生物条件上的改进,该雨洪公园不仅成为了城市中一个很受欢迎的城市游憩绿地,并从省级湿地公园晋升为国家级城市湿地。

该项目中,设计团队创新性地运用了许多设计战略:

1. 保留现存湿地中部的大部分区域,作为自然演替区。

图片说明

10. 在西北角的树状观光塔,使游客们可以俯瞰整个公园

11. 公园北部边缘与雨水过滤池整合在一起的小路和平台,使参观者融入湿地和体验自然

2.沿四周通过挖填方的平衡技术,创造出一系列深浅不一的水坑和高低不一的土丘,成为一条蓝-绿宝石项链,作为核心湿地雨水过滤和净化的缓冲区,形成自然与城市之间的一层过滤膜和体验界面。沿湿地四周布置雨水进水管,收集新城市区的雨水,使其经过水泡系统,沉淀和过滤后进入核心区的自然湿地。不同深度的水泡为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群落提供多样的栖息地,开启自然演替进程。高低不同的土丘上密植白桦林,步道网络穿梭于丘林和水泡之间,给游客带来穿越林地的体验。水泡中设临水平台和座椅,使人们更加贴近自然。

3.高架栈桥连接山丘,给游客们带来了凌驾于树冠之上的体验;建设多个观光平台,五个亭子(竹、木、砖、石和金属)和两个观光塔(一个是钢质高塔,位于东部角落里;另外一个是木质的树状高塔,坐落在西北角)。在山丘之上,由空中走廊连接,通过这些体验空间的设计,使人远可眺公园之泱泱美景,近可体验公园内各自然景观之元素。

12. 空中步道提供了一个人们可以逗留并观赏湿地景观的场所

13. 公园东部边缘挖出的雨水过滤池塘

通过场地的转换设计,使湿地的多种功能得以彰显:包括收集、净化、储存雨水和补给地下水。雨洪公园的设计使昔日的湿地得到了恢复和改善,乡土生物多样性得以保存,同时为城市居民营造了舒适的居住环境。

俞孔坚 土人设计Turenscape首席设计师,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本刊编委。

猜你喜欢

群力雨洪雨水
求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常用方法
语言活动:秋天果子多
农事 雨水
基于集对分析的德州市雨洪资源潜力研究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COMET职业能力测评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应用与实践
农事 雨水
低影响开发中植物应用研究
海绵城市概念在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探究——以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为例
丘陵地区大学校园景观在雨洪应对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