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设计中的四最原则
2015-07-12林俊英
文·图 ◎ 林俊英
园林生态设计中的四最原则
文·图 ◎ 林俊英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加快,在对环境的营造中,设计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是“生态”。现在流行的从设计类型上分,大致有生态景观、生态旅游、生态设计等;从项目赋予的前缀命名上分,有生态公园、生态广场、生态花园、生态小区、生态道路、生态湿地等等。许多项目,都将“生态”赋予设计的第一头衔,似乎这样才符合时代要求。但事实上我们对“生态”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存在大量“反生态”做法。如没考虑广场遮阴甚至几乎没有绿地而铺满花岗岩的广场,也被冠于“生态广场”的称号;不考虑现状地形地貌及现有景观资源,大动干戈地建园,也称为“生态公园”;在没有任何水资源的情况下,大挖大填营造所谓的“生态湿地”;道路只有中间2米宽的绿化带,甚至两侧行道树的种植池都没有预留,也称之为生态型道路绿化等等。基于以上的环境建设误区,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提出在园林生态设计中具有操作性的设计措施——“四最原则”。
图片说明
1. 重硬景、轻软景的小区景观
2. 场地自然再生植被(野花野草)-假臭草
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原则 无论是新建还是提升项目,在设计之前对现场的地形、植物、水文、气候、构筑物及周边环境等资源进行充分调查及分析,使设计的理念、原则及设计手法应基于对场地的解读上,让设计灵感源于对场地精神的尊重。而现在有些年轻设计师对现场认识不足或者不重视现场调研,导致出现一些“反生态”的设计。生态设计坚决杜绝将原有的树林改造为花海、大草坪;对现有水资源视而不见,而另辟场地大肆开挖;对场地地形不清楚,在山上大建广场,甚至将整座山丘推平以建设活动场地等现象。设计应强调最少的人工干扰和最大限度的现状利用,达到可持续发展要求,营造适宜的园林景观效果。
3. 重软景、少硬景的小区景观
4. 精致的欧式小品
最高绿地率原则 众所周知,绿地的生态效果比硬质景观要大得多。设计应根据项目性质,在满足人们活动、游憩等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将绿地面积最大化,达到最高的绿地率指标,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的生态功能。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对景观的欣赏水平及要求也在不断地改变,逐渐从人工回归自然。如小区景观从重硬景、轻软景到现在的重软景、少硬景的转变;对道路、公园、河道、旅游区等景观,更加强调植物景观效果及对自然风景的需求。
5. 人工雕琢的水景
6. 进口豪华石材(皇室啡)大面积铺地
最适宜的本土化设计原则 充分利用本地材料,如乡土植物、场地自然再生植被(野花、野草)、当地硬质材料的运用,强调就地取材,营造具有本土风情的独特景观。有些设计师会认为本土植物不美,推崇珍稀、少见、外来植物,认为那才是高档的。其实植物没有贵贱之分,只要搭配得当,并符合美学规律,它就是美的。有人认为豪华的铺地、精致的欧式小品与廊架、人工雕琢的水景那才叫好,其实有地域文化特色、记得住乡愁的乡土景观才是我们应该崇尚与追求的。
7. 进口加拿利海枣价格不菲
8. 为了初期效果建造大量人工喷水池,后期因维护成本高而无法运作
最优节约性设计原则 从建设角度上看,因设计定位或材料控制不当而造成的浪费应该杜绝。如一味地提倡所谓的“高大上”的设计口号,进口豪华石材大面积铺地;种植所谓的高档苗木,一株乔木价格抵几十株甚至上百株的普通品种乔木价格;为了初期效果而大量建造人工喷水池,后期因维护成本高而无法运营;在绿化提升改造项目中动辄推倒重来等等。我们应提倡节约型的设计,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条件,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地营造景观。从养护管理的角度上看,无论硬景还是软景的选样与搭配,应强调最少的人工维护。硬景材料多选择耐久、耐脏、易清洗的材料为主。少用易腐蚀、易损害、易脏的材料。软景应强调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应注重植物的生态习性,强调植物配置的合理性,避免为了初期效果而大量堆砌植物;不注重植物高低大小的搭配,把高大的植物种植在外层,矮小的塞种在里面,既浪费建设资金,景观效果又很差;不管植物是耐阴还是喜阳等生物特性,随意搭配种植,这样势必导致阳性植物在阴蔽的条件下、阴生植物在阳光下生长不良或死亡,造成极大浪费及后期养护成本的提高。
9. 大量植物进行堆砌、密植,拥挤不堪
10. 喜阳植物种植在阴蔽的树下,刚种植两个月貌似还开花,半年后生长不良,半死不活
当然,生态设计的涉及面非常广,以上讨论的内容只是生态内涵的冰山一角,但为了改善环境、减少资源浪费,真正做到低碳、环保,还需要设计师们确实把生态理念落到实处,而不只是把生态设计画在图纸上!
林俊英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副院长,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系,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