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和内科治疗的疗效比较

2015-07-12于甜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4期
关键词:引流术内科血肿

于甜甜

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和内科治疗的疗效比较

于甜甜

目的探讨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微创抽吸引流术和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3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内科保守疗法治疗, 观察组应用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显著高于对照组7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颅内血肿效果较好, 值得临床推广。

内科治疗;微创抽吸引流术;脑出血颅内血肿;临床疗效

临床医学中, 脑出血颅内血肿是一项危急重症, 在治疗中若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患者致残率较高,同时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大, 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死亡。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微创手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微创抽吸引流术具有较好效果[1]。本院选取86例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应用内科治疗和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8月收治的86例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3例。其中, 观察组男23例, 女20例, 年龄50~83岁, 平均年龄(65.3±8.1)岁, 发病时间5~28 h, 平均发病时间(12.4±2.3)h;对照组男22例, 女21例, 年龄52~85岁, 平均年龄(65.4±8.2)岁, 发病时间6~30 h, 平均发病时间(12.5±2.4)h。两组患者发病时间、年龄和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以传统的内科保守方法加以治疗, 对患者血压进行适当调整, 降低脑压, 对再出血进行预防。为了避免感染, 可给予患者抗生素, 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而观察组患者以微创抽吸引流术展开治疗, 方法如下:经CT扫描对患者明显的血肿层面, 取血肿中心为手术操作的中心位置, 以此作为依据准确测量出头皮的穿刺点, 准确换算该穿刺点和血肿中心之间的距离。按照患者实际病情并与手术需要相结合, 选取适当的血肿粉碎针类别及型号, 对患者先展开局部麻醉, 然后对穿刺力度予以准确把握, 将手电钻经粉碎针从患者颅骨穿过并在已选取血肿中心位置将粉碎针停留, 将针芯拔出, 盖好盖帽, 从侧管通过注射器进行抽吸。向粉碎针中插入冲洗器并利用0.9%NaCl溶液彻底清洗血肿区域, 在冲洗完成后从侧管将冲洗液排出到颅外, 多次冲洗到排出冲洗液变得清澈为止, 向侧管内注入适量的尿激酶,夹管保留时间为2~4 h, 之后展开持续性开放引流操作。通过CT仪器对患者头颅展开复查, 以复查结果为根据为患者确定适当的抽吸方案, 每日展开2~3次重复抽吸, 直到经CT检查显示患者颅内血肿已被彻底清除为止, 此时可拔除引流管。

1.3 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患者意识清楚, 对正常生活无影响, 测定肢体肌力≥3级;有效:患者意识模糊比较轻微,测定肢体肌力未达到3级;无效:患者意识处于完全模糊状态, 或者死亡。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2.1%, 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医学中一项比较多发的疾病, 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多发于老年人。根据相关临床医学研究发现, 通常情况下颅内出血患者在发病30 min内出现血肿, 且会持续增长, 到发病2 d后可增长到最大限度。若患者颅内周围组织被血肿压迫的时间过长, 可能会造成无法修复的损伤, 这对患者生命安全有威胁, 可造成功能性残疾, 严重者可造成死亡。有研究显示, 在损伤前对患者颅内血肿予以有效控制, 可于短时间内将脑组织所受压迫顺利解除, 可促使患者血肿、脑缺氧所致水肿症状有效缓解, 同时可减少患者发生颅内脑实质损害等事件, 具有对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并且可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如果颅内血肿患者出血量比较大, 病情比较重, 且存在脑室出血病变或者患有脑疝合并症状, 可根据患者实际身体情况, 选择合适的手术时间,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及时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以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3]。术后, 保留颅内粉碎针的时间, 可根据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实际出血量、出血部位是否在脑室、具体病情和术后残余血量等作为依据决定。患者出血部位在脑室外, 彻底清除血肿并且出血量较少, 应用CT检查证实脑内残余血量不超过5 ml, 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后可拔针;相反, 则应该适当延长患者的拔针时间,需注意拔针时间应在2周之内[4]。本组资料中, 应用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43例, 显效23例, 占 53.5%, 有效18例, 占41.9%, 无效2例, 占4.7%, 治疗总有效率为95.3%;而应用内科保守治疗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43例, 显效16例, 占37.2%, 有效15例, 占34.9%, 无效12例,占27.9%, 治疗总有效率为72.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 应用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具有较好效果。

综上所述, 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应用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具有较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1]刘玺昌, 张桂茹.颅内血肿微创术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小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6(6):650-651.

[2]王亮.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轻型基底节区脑出血(附41例报告).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1, 37(5):309-311.

[3]孙育海, 朱建华, 杨伟忠, 等. 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和内科治疗的疗效比较.中国临床医学, 2010, 17(6): 903-904.

[4]孟曙庆, 张洪, 黎黎.立体定向软通道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的Meta分析.中国卒中杂志, 2014(2):106-11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4.037

2014-10-29]

454650 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

猜你喜欢

引流术内科血肿
内转科型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粪石性肠梗阻98例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创伤性皮肤缺损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