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50例急诊措施与预后研究
2015-07-12郑国文吴鹏
郑国文 吴鹏
急性脑血管病50例急诊措施与预后研究
郑国文 吴鹏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急诊措施, 并提出科学的预后治疗, 以减少急性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方法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23例采用常规急诊治疗;观察组27例采用常规治疗加院前抢救治疗, 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进行详细对比。结果对照组恶化4例, 恶化率17.4%, 死亡6例, 死亡率26.1%;观察组恶化1例, 恶化率3.7%, 死亡3例, 死亡率11.1%, 两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研究显示对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急诊治疗前, 如果加上院前的积极抢救, 会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恶化率, 院方应该高度重视院前抢救的重要作用。
急性脑血管病;急诊措施;预后研究
本文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 对其进行急诊措施与预后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男29例, 女21例, 平均年龄49岁。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出血性19例, 缺血性15例, 混合性脑血管病2例, 病情较重的患者甚至出现了意识不清1例, 昏迷6例, 嗜睡3例等。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与观察组(2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加院前抢救治疗, 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进行详细对比。
1.2.1 急诊措施 对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急诊措施主要分为四种方法, 分别为: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维持颅内压保持生命体征平稳、进行定量补液、定时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的检查。具体方法如下:①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最容易死亡, 原因在于缺氧或是因窒息而死,所以在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急诊措施首要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 通过氧疗或者切开患者的气管进行插管输氧, 及时给患者的心、脑进行血氧供应。②控制颅内压,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压会瞬间增高, 如果不及时降低颅内压, 就会导致患者脑水肿, 脑部供血不足, 急诊措施就是要将颅内压保持到生命体征的稳定状态。③进行定量补液, 补液的作用为调节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调,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要防止脑水肿或者过度脱水现象发生, 就要进行定量的补液, 大概为1500 ml左右, 但在急诊过程中, 切记不要过快补液, 给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带来不利影响[1]。④定时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的检查, 心电图检查是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急诊治疗必不可少的,定时对心电图、血压、氧饱和度监测, 可以防治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病症, 以防加重病情。
1.2.2 院前抢救法 观察组在进行急诊治疗前已经在院前进行初步抢救, 医生在现场对脑出血患者进行诊断, 然后制动头部, 进行静脉通道缓慢注射, 静脉推注甘露醇, 以免加重出血, 如果患者出现了抽搐现象, 就要采用苯巴比妥或安定静脉注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50例急诊措施与预后研究的结果:对照组恶化4例, 恶化率17.4%, 死亡6例, 死亡率26.1%;观察组恶化1例, 恶化率3.7%, 死亡3例, 死亡率11.1%, 显然观察组比对照组在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上效果更好。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
3 小结
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起病急骤的脑部血管循环障碍的疾病, 多发于中老年人, 不但发病率、致残率高, 而且还容易反复发作, 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病症之一, 对中老年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威胁[2,3]。对此, 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急诊措施很重要, 首要是尽可能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不仅要做常规的急诊治疗, 还要注重院前的初步治疗, 为降低病情恶化和死亡率做好先决条件。
[1]蔡敏, 汪学军, 胡雪玲.脑出血死亡病例116例临床死因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13(20):48-49.
[2]周旭平, 楚冰, 邵国富, 等.脑出血急性期初次血压水平对预后的影响.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2, 19(5):302-303.
[3]刘玲, 郭秀芳, 杨海霞, 等.2010年寿光市心脑血管疾病死因分析.预防医学论坛, 2011, 17(9):822-82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4.035
2014-11-10]
026000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