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农林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全新的应用型教学模式

2015-07-12寇渊博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45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5期
关键词:农林艺术设计应用型

李 南 杨 玫 寇渊博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450000)

探索农林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全新的应用型教学模式

李 南 杨 玫 寇渊博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450000)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林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现况,由此引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提出建立特色专业,准确专业定位的教学目标,引入项目化教学改革,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形成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全新应用型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农林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迅速发展。

农林类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

近些年,随着我国教育政策的调整,农林类高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成为普遍的现象。但是,高质量的美术生源逐步减少,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也趋于饱和,并不断提高对设计人才的整体要求。原本就没有招生优势的农林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严峻的考验。因此,如何培养以能力为主题,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农林类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作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更要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不断探索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全新的应用教学模式,更好地贯彻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全面综合型人才。

一、农林类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现况

1.学生美术基础薄弱,基础教学任务繁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专业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已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国家鼓励一些有能力和有条件的综合性高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艺术专业带来的利润丰厚,成为农林类高校办学的驱动,同时招生名额的逐渐增加,也引发了“艺考热”的升温。很多之前从来没有接受过美术教育的学生,临时转学美术,参加高考。最终导致艺考生源质量的明显下降。而农林类院校专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招生条件的制定上相对较低,生源质量并不乐观。

2.教师资源匮乏,实操经验浅薄

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高校的发展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因此,具有艺术设计学科知识背景的高职称教师及其匮乏,难以满足农林类高校教学评估、课题研究和实际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在高校教师选拔招聘过程中,招聘的方式和方法存在问题,对于应用型美术专业来讲,更注重其设计能力,而高校教师的选拔多数要求应聘人员的学历背景。因此,很多高校专业教师缺乏实践能力,社会经验和实操经验几乎为零。这样的师资团队所培养出的学生,往往都有一个通病——“纸上谈兵”“理想主义”。如何培养学生较高的设计水平和实践能力,值得我们深思。

3.教学体系结构不合理,教学方案单一、落后

在农林类院校,设计类专业属于较为特殊的学科类别,其整个教学课程体系有异于其他专业,办学经验的不足导致在课程安排、课时处理、教学实践方面出现很多问题:依照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填鸭式”教学,忽略了各个课程之间的打通与衔接,导致基础课和专业课互不关联,使得理论知识无法充分应用在实践教学环节,无法与实际的技能训练保持同步。从而学生不能从整体上理解课程的知识结构,影响各门课程融会贯通。

除了教学体系的不合理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落后。依旧沿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对理论知识进行“满堂灌”,这就从本质上忽略了学生在教学环节中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学习兴趣。照本宣科的课程内容,只会让学生感到更加枯燥、厌倦课程。如此不合理的教学体系结构和落后单一的教学方式,若想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应用型综合素质人才,可谓是难上加难。

4.教学条件紧张,教学设施不健全

由于农林类高校开设专业种类繁多,在教学资源与教学设施配套方面不能完全兼顾;艺术设计专业开设所需的工作室、实验室都没有得到相应的配备。许多非专业人士对设计专业不够认识,认为有上课的教室和机房就可以,这就从根本上错误地导向了专业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实践能力,缺少实践基地,分析案例和解决案例都只能是凭空想象,设计也仅仅只能在课下图纸上存在。对材料、市场、设计实用性、功能性、价值性缺乏实际了解,无法真正深入解决问题。另外,专业使用的参考书籍资料与研究数据较为陈旧,发展的停滞不前就是一种无形的倒退。因此,没有充足的教学资源、健全的教学设施,想要专业有所发展实属不易。

二、农林类高校设计专业改革发展的新思路

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呈现泡沫化的发展趋势,农林类高校设计专业毕业生在社会的竞争中并无卓越的优势,甚至更多的学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选择放弃所学专业,重新定位人生目标,不止浪费大学四年珍贵的时间,更需在日后花费更多的经历和艰辛从头再来。这些现象的普遍发生也迫使我们教师认真的思考,去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探寻新的发展思路。

1.以市场为导向,做好特色专业的定位与构建

有学者提出“设计强调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设计是对社会、文化、经济、环境各方面相互联系的总体规划。”1其理论基础就在于系统理论。然而,“大设计”的理念和思想,却被简单地理解为“大而全”的设计;甚至更多高校在制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盲目开设过多种类的专业课程,导致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学习范围广泛,缺乏主要专业方向的深入学习和研究。例如,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中,同时开设工业造型、平面设计和动画设计等课程,终将成为“无所不学却无一精通”的尴尬局面。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要有准确的定位、科学的规划。艺术设计学科更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作为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依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发展特色专业。为此,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必须进行不断的改革和探索。河南农业大学是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烟草专卖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重点高校,是教育部“特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考虑到“农林学科”是学校的重要办学定位之一,学院开设了环境设计专业,重点研究环保型室内设计及生态环保家具设计等特色课题,充分利用林学重点学科资源的优势平台,依托于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着力发展有特色的环境设计专业。

2.项目化教学模式引入课堂,现代化教学方法交叉并行

项目化教学是全新的教学方法,由美国著名教育家、伊利诺伊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博士共同创建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项目教学法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典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其突出特点在于学习过程的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相融合2。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教师为引导、注重教学实践环节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体现教与学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课程教学通常选择具有专业代表性的实际案例作为项目教学的内容,从设计师的职业要注意与“自负”和“骄傲”区分开来。引导学生思考三者的区别和联系:自信是指对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有正确的认识,并对自己的实力、优势有正确的估计和积极的肯定,是在建立在客观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对自己产生的信心。自负是指自己过高地估计自己。骄傲是指自负而轻视他人。三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对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他人态度的影响。作者所倡导的是自信,而不是自负、骄傲、狂妄等,启发学生明白要做到自信而不自负,自信而不轻人。

对于较不发达地区的学生,主题提取的重点应该放在“自尊”“自信”“自我价值”上,需要特别强调“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他是心理对生命的承诺”。在归纳中心思想后要进一步唤醒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提倡学生大声朗读以下语句“我对自己小声说。我还不习惯嘹亮地宣布这一主张,我们在不重要中生活得太久了。我很重要。”“我重复了一遍。声音放大了一点。我听到自己的心脏在这种呼唤中猛烈地跳动。我很重要。”“我终于大声地对世界这样宣布。片刻之后,我听到山岳和江海传来回声。”通过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克服羞涩和不自信,帮助学生在对中心思想真切的感受中发现自我的价值。

(三)个性角度

从个性维度进行主题分析是指在分析主题时要注意学生个性因素对解读文章主题的影响,不对主题做唯一的规范,在尊重文章原意的前提下学生发挥个性特征对主题进行的具体解读应该被接受。主题多样化是语文新课程的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学生群体是由具体的、富有个性的个体组成的,教学中个性的参与必然导致主题的多样性。如在请学生谈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时,有学生认为,他从文中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性和独特性,更感受到了自己要不辜负这份珍贵的生命,因而要用行动去让身边的人感受到爱,还更要珍惜时间,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也有学生表示,每个人都很重要,因为这篇文章里所说的适用于每一个人。所以要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不分贫富贵贱。

还有学生认为,现在的社会习惯用当多大官、挣多少钱来衡量一个人是否重要,作者却从生命、感情等方面来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有意义的,我们要学习作者的这种以人为本的观点……以上的观点来自性格各异的学生,但都没有超出文本主体的范畴,所以都应该得到接纳和鼓励。

以上的三个角度是进行文本主题分析时可以依靠的轴线,三者在更微观的层面上有所重叠,归根结底是需根据不同学生主体的情况进一步提取主题。概言之,因时制宜、应地制宜、因人制宜的根据学生特征分析主题是深化学生对文章中心理解和发挥语文课程情感教育、德育作用的必然要求,也是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必然结果。

[1]陈建伟主编.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2]杨泉良.文本主题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J].语文知识.2013(1).

作者介绍:

梁媛,女,广西桂林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生。

第三个时期是镰仓时代的僧士荣西。荣西在宋朝时在学习临济禅的同时购入了茶的种子。在镰仓时代,由于茶的产量的增加,从而庶民喝茶的人口数量也逐渐增加,终于到了室町時代,茶店开始出现,庶民在喝茶。

猜你喜欢

农林艺术设计应用型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浅谈农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圳农林渔业局原局长被开除党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