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舞蹈审美欣赏的心理发展

2015-07-12温佐亮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00048

大众文艺 2015年15期
关键词:欣赏者舞蹈

温佐亮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100048)

论舞蹈审美欣赏的心理发展

温佐亮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100048)

舞蹈的审美欣赏是一个对动态的肢体语言展开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审美感知过程。作为审美客体的舞蹈演员用灵活的肢体动作构成具体的可感知的舞蹈形象,使作为审美主体的欣赏者在人体动态美的感召下获得舞蹈审美体验,产生认识与感悟,从而得到精神愉悦与满足。舞蹈的审美欣赏活动是将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联系起来的纽带,只有通过舞蹈审美活动的进行才能使舞蹈作品成为现实的艺术作品,使舞蹈作品展现出其自身的艺术价值。

舞蹈;审美;心理发展

舞蹈审美欣赏是一个完整的审美心理结构,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要求欣赏者全身心地投入到舞蹈欣赏全过程中,这样才能去观赏、品味、领悟舞蹈作品所传达的艺术之美。

一、期待视野

任何审美体验者不可能在一块白板的状态下、在没有一点前期理解的基础上去完整地理解领会舞蹈作品的真正意蕴。接受美学家姚斯在文学接受领域提出了“期待视野”的观点,期待视野是指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的各种经验、素养、审美趣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水平和欣赏要求,在具体阅读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显然,我们完全可以把它转换到舞蹈艺术作品的鉴赏活动中,这种期待视野的形成是对舞蹈作品进行解读的前期条件,没有它的出现,欣赏者就没有通道或途径进入到舞蹈欣赏的深层次理解中。

期待视野又可分为抽象模糊类与具象客观类:首先,由于每个欣赏者的艺术涵养、文化知识水平、审美趣味、生活经历,性格气质的不同,导致了各自进行舞蹈审美时心理结构和心理图式的不同、各自期待视野的不同,从而欣赏者对于同一舞蹈作品的理解也会有所差异,赋予舞蹈作品的意义也会有所差异。现代舞剧《雷和雨》是根据曹禺著名话剧《雷雨》改编,若欣赏者之前对于原著没有了解,也就无法清晰地领会舞台上周朴园与侍萍、周冲与四风、繁漪与周朴园之间多角的各色各样的情感关系。其次,在观赏一场舞蹈演出之前,欣赏者会自觉不自觉地接收到相关的演出信息,如各种广告宣传单以及节目预告单等,以便欣赏者在演出过程中与演出后对能作品产生更深层次的见解。如舞剧《红高粱》根据作家莫言同名小说《红高粱》改编,该剧2014年1月4日、5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期间,制作发布了不同款式的节目单供观众阅读,节目单中的“生如高粱,死如烈酒”简单几字使观众瞬间进入了那个墨水河畔,高粱红了的悲壮年代……

二、观舞品美

在经历了期待视野的准备以后,这时开始了真正舞台舞蹈作品欣赏。人们进行舞蹈欣赏这种审美活动时,首先必须具备一定主观条件,也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舞蹈知识、舞蹈欣赏水平和认识能力,舞蹈欣赏活动才能正常顺利地进行。所以,对于作为审美主体的我们来说,了解舞蹈艺术的特征、舞蹈与其他艺术的关系、舞蹈形象构成的各种因素及其产生的过程等,是非常有必要的。

由于舞蹈的直观动态性与人体动态美的特征,因此欣赏者此时对于舞蹈的最直观的审美体验就是“看”,通过视听觉的感官,对舞蹈表象形成初步概念,在这整个过程中,直接鲜明的形象思维始终保持,这种审美注意使欣赏者在人体动态中感受到舞者所表现的各种形象,如《雀之灵》中那富有灵性、轻梳羽翅、随风起舞的孔雀,《秦王点兵》中那活灵活现、器宇轩昂的兵马俑,《奔腾》中那策马奔腾、英俊潇洒的蒙古族青年……在这一过程中,欣赏者应当对舞蹈形象的塑造、情绪表达等各方面有一个相对全面的把握。

舞蹈形象的塑造,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感觉体验。欣赏者以舞蹈中人体动作为起点,对外部形体动作产生初步的感觉,对舞台空间中舞美灯光的色彩基调等形成框架印象。在一个个动作的流动、过渡当中,舞蹈动态形象所具有的最独特的表现力诠释得淋漓尽致,这些动作或许潜藏着编导的情感,亦或许夹杂着演员的个人领悟。

三、眩惑感悟

在“观舞品美”之后,需要作为审美主体的欣赏者运用想象,将脑海中的多层表象进行重新的整合。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欣赏者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随着舞蹈剧情的发展,随着情感活动的展开,很容易把舞蹈中的人物角色的情感活动当做关照的对象,联系到自身的生话经历,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起记忆中相关的印象、经验,运用想象等形象思维活动,来充实舞蹈作品中塑造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生动立体,进而能在观赏过程中读懂编导在作品背后所要表达的“语言”。换句话说,也就是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把舞蹈作品所塑造出来的舞蹈形象在自我意识下投射到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去,并结合舞蹈编创者表现出来的审美理念,去认识和感悟它所要反映的思想和情感。舞蹈《小溪.江河.大海》的编导运用大写意的手法,自始至终贯穿着行云流水般的调度与轻盈飘逸的舞姿,通过有层次的描写,极其逼真地创造了小溪缓缓流淌,江河一泻千里的形象,使观众仿佛置身其中,给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情操陶冶。

值得关注的是,正如上文所提及,舞蹈作品中存在着太多意义空白与不确定因素,需要欣赏者调动自己的思维活动去填补,其实这也正是产生舞蹈审美愉悦的关键,在这一阶段,尽管欣赏者的主体条件不尽相同,但是各自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充分运用自身艺术修养、文化经验水平等去理解、领悟舞蹈动态美,对舞蹈作品进行审美的再创造。

四、延留咀嚼

舞蹈被称作是“活的雕塑”和“动的绘画”,一方面因为它不是静止固定在舞台上的,另一方面舞蹈又是通过各种造型与造型的动作连接来塑造形象的。在舞蹈表演结束以后,表演者在舞台上创造的各种形象与意境还深深地留在欣赏者的脑海,此时,由于对舞蹈作品内涵的把握仅仅靠感性认识或理性认识去理解是无法全部囊括的,所以欣赏者需要使这种舞蹈美所激发的情感和形象思维开始走向更深层次的领悟,领悟到一种有尽之形包蕴着的无尽之意。这丰富的意蕴使欣赏者明事理、净心灵,精神世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从而走向舞蹈审美的最高层次,这种审美体验尼采称之为“酒神的狂欢”,马斯洛称之为“高峰体验”。其实,也只有对舞蹈作品中所寄予的各种理想、审美、哲理、内涵有深刻的领悟,达到所谓的“象外之志,味外之旨”的体味,以及对舞蹈中妙不可言的境界的领悟,才能使自己在舞蹈欣赏活动中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到升华,获得一种悦志悦神的精神人格层次上的审美越快。

舞蹈作品的魅力在于它揭示的不是一般的生活情境,而是人类灵魂深处的景象,欣赏者在肯定与否定对象中,看到人、人情、人性,表达对宇宙、人生、艺术的观点。舞蹈《天鹅之死》中, 演员通过手腕、手臂、肩、胸、腿的各身体部位的灵活动作表现出天鹅垂死前的挣扎与渴望,通过双臂颤动的手臂动作,使欣赏者感受到每一个顽强的生命都会死在死神面前呈述生的渴望, 抗拒死的降临,对生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这个阶段,作为审美主体的欣赏者在审美接受中对舞蹈作品进行着意义与价值的再创造,进行着自己的阐释与理解。由于主体差异性,不同的背景产生不同的认知,各有千秋。

舞蹈的审美欣赏是一个复杂完整的审美活动,需要作为审美主体的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并注重提高自身舞蹈审美欣赏的能力。

猜你喜欢

欣赏者舞蹈
你可曾见过父亲的舞蹈
留出想象的空白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舞蹈课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论“三者”教会学生“用脑”写作文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从日用瓷出发谈理念对欣赏者的意义
课堂朗读中听者角色的正确定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