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水乡文化与江南舞蹈

2015-07-12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10002

大众文艺 2015年15期
关键词:江南水乡水乡编导

赵 云 (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10002)

江南水乡文化与江南舞蹈

赵 云 (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10002)

杏花春雨的江南,曾是无数中国文人竞相描述的梦里家园。人们一想到江南,脑海里就会出现:小桥、流水、杨柳、乌篷船等极富江南特色的图画,也会联想到与鱼米之乡、富庶、安逸有关的词汇。是的,这就是我们眼中的江南,一个富饶而美丽的江南!江南的文化离不开一个“水”字,而江南舞蹈也与江南水乡文化息息相关,在我们近现代舞蹈编导者们的创作之下,一批批反映江南水乡文化的舞蹈作品应运而生,成为中国舞蹈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江南水乡文化

(一)关于江南定义

江南,字面上的含义为江的南面,但作为一个典型的历史地理概念,江南本意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江南代表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希望。

广义的江南,指宜昌以东,长江中下游以南,南岭以北的广大地区。狭义的江南,是指被文人美化了的江东地区。文化意义上特指的“江南”,即狭义的江南,地域相当于江东地区,包括苏南(及扬州)、上海地区、浙江北部、皖南、江西东北部地区

(二)江南水乡的特色

江南水乡所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水网地区,气候温和,季节分明,雨量允沛,因此形成了以水运为主的交通体系。居民的生产生活依赖着水,这种自然的环境和功能的需要,塑造了极富韵味的江南水乡民居的风貌与特色。江南水乡民居总的面貌是:平房楼房相掺,山墙各式各样,形成小巷和水巷驳岸上那种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景观,建筑造型轻巧简洁,虚实有致,色彩淡雅,因地制宜,临河贴水,空间轮廓柔和而富有美感。因此,常被人称之为“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

二、江南水乡文化与江南舞蹈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在江南水乡的滋润之下养育了一方温婉善良的江南人,而江南舞蹈正是对这方水土的外化表现。在江南舞蹈的创作中,我们的编导大量汲取了江南水乡的灵气,一代代的编导创作了大量反映江南水乡的舞蹈作品。其中,有表现江南风土人情、民居风貌的、有反映江南水乡的生产生活的,也有表现江南水乡人文性格的舞蹈。

(一)江南舞蹈中对江南水乡生产生活的表现

从黄素嘉老师的《丰收歌》开始,反映江南人民辛勤劳作的佳作就渐渐被全国观众所熟知,再到之后的《水乡送粮》,苏州市组织创作的舞蹈《担鲜藕》、无锡市创作的舞蹈诗《太湖鱼米乡》都是该类型舞蹈的代表之作。舞蹈《担鲜藕》在80年代曾一度掀起全国对于江南舞蹈的关注,舞蹈通过描绘农家妹子肩挑鲜藕走在赶集路上的欢喜场景,表现了江南人民快乐幸福的生活和他们靠勤劳致富的精神风貌。在选材上,编导选取了最贴近生活的题材,用最普通的农家姑娘形象,最熟悉的劳动生活场面,把这些放置在江南如画的水乡,这样的选材透射出强烈的生活气息,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在动作编排上,编导以大量的跳颤步为基础,并配合扭拧勾脚转、掖腿跳、挑担渔篮花鼓等颇具江苏民间特色的动作。使此舞蹈格调爽朗明快而带诙谐。舞蹈诗《太湖鱼米乡》在舞台上艺术地展现了新江南鱼米之乡美的湖山、美的生活和美的心灵,展示了太湖鱼米乡人民的劳动与生活。黄素嘉老师创作的舞蹈《丰收歌》更是经典中的经典。该作品诞生于六十年代初,六月,正是江南收割的季节,编导深入江南农村,看到许多劳动妇女从早到晚在稻田辛勤劳作的情景,使编导产生了创作的激情,他们以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劳动妇女收割稻谷为背景,通过割、挑、打、扬等细节,表现农村妇女勤劳奋发的美德与热情豪爽的性格,反映出一派喜获丰收的愉悦之情。

(二)江南舞蹈中对江南水乡风貌的表现

《太湖美》和《春风又绿》是两部典型描写江南水乡风貌的舞蹈,两个舞蹈的共同之处是运用了杨柳枝作为道具,编导把柳枝婆娑轻扬和江南女人依袅之姿联系起来,把江南女人袅袅身姿也化作柳枝,在江南微微春风中轻柔的摇摆,给我们描绘出江南水乡绿意盎然的春天模样。特别是《春风又绿》,编导在创意中不仅用柔美的肢体动作表现了万物复苏,柳枝在春风吹拂下发芽成长,还在此基础上赋予更深寓意。“春风又绿江南岸”,这里不仅是表现江南自然环境的一片大好,更是表现出江南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80年代南京市歌舞团创作了独舞《茉莉花》,向我们呈现出一个江南少女漫步于水乡的美妙画面,舞蹈通过撑船、过桥、采花、闻花等动作,使观众在欣赏舞蹈时仿佛随少女的脚步踏上了水乡的小路。

(三)江南舞蹈中对江南水乡人文性格的描绘

独舞《水乡童谣》90年代由扬州市歌舞团创作演出,舞蹈表现的是江南水乡一个调皮的女孩在河里玩耍的情境,小女孩把竹篙时而当成横吹的笛子,时而当成可以钓鱼的鱼竿,一根长长的竹竿在女孩手上变成了各种道具,把一个水乡女孩的天真浪漫之情表现的淋漓至尽,同时又让观众感到仿佛随着这个小女孩置身于美丽的江南水乡之中。该舞蹈中没有大跳跃、大翻身、大腿大腰的表现,却在细节中感动着观众,把江南水乡的小女孩的天真、可爱、俏皮展现给了观众。

说到此,《小城雨巷》更为全国观众所熟知。舞蹈中,身着传统旗袍、柔美如水的江南姑娘手持油纸伞,在簌簌迷蒙雨丝中穿行嬉戏,勾勒出了一幅清新的江南雨中美景。值得一提的是,舞蹈名为《小城雨巷》,却不是诗歌《雨巷》的简单再现,它没有了诗里的那种徘徊忧郁的小我情调,却放大和强化了诗歌意境的韵味和氛围。在最后的环节中,编导设计了一个雨中奔跑的女孩到屋檐下躲雨的情节。当女孩伫立在屋檐下时,屋里伸出一把雨伞为女孩挡雨。这时,观众被感动了,因为这把伞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撑起了人与人之间一片温馨的天空。整个舞蹈演到这里,使主题得到了升华,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江南。在强调技巧和视觉震憾的当今舞蹈界,这样一个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和优美诗性的节目,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三、结语

江南水乡文化独特的地理背景决定了江南舞蹈不可能有蒙族舞蹈粗犷豪放、不可能有藏族舞蹈的热烈奔放、也不可能有东北秧歌的夸张利落,可以说,在地理基础上形成的江南舞蹈的原初本态构成了其核心内容,从而也体现出江南舞蹈的特殊韵味,含蓄、内敛、轻柔、灵巧。但这并不意味着江南舞蹈仅仅只代表着小情小调,随着时代的发展,江南舞蹈也应顺应潮流,在原有的基础上寻求自我突破,《小城雨巷》为江南舞蹈的创作新思路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不仅有小情也要有大爱。因此我认为在江南舞蹈未来的创作中,编导们在考虑除了外化的江南基本动作同时,也应更加关注更深层次,江南人民情感上的追求。

目前,无论是从网上还是从图书馆里,我们都很难去查阅到有关于江南舞蹈的一些详细记载,却很容易查到藏族舞、蒙族舞、鲜族舞等其他民族民间舞蹈的资料,由此可见,江南舞蹈并未完全形成自有的舞蹈体系,目前仅仅是一个概念化的提法,这一切还需我们新一代的江南舞蹈人继续努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具有江南文化本质与内涵的,独特的、完整的江南舞蹈体系展现给全国人民。

赵云:南京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二级编导。

猜你喜欢

江南水乡水乡编导
唱不尽水乡幸福多
阿里文化的使者——访阿里地区象雄艺术团舞蹈作品《甲·宣》编导白芨、《果沃情》编导次旦达瓦
梦里水乡画里藏
江南水乡
舞蹈编导教学中舞蹈形象思维的培养
水乡哪里美
江南水乡古镇保护与发展的量化研究
梦里的水乡
水乡的美,最美在人
论电视编导艺术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