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书画同源之我见
2015-07-12黄秋平潮州市文化馆美术摄影部主任521000
黄秋平 (潮州市文化馆美术摄影部主任 521000)
论中国书画同源之我见
黄秋平 (潮州市文化馆美术摄影部主任 521000)
中国书画同源是中国艺术史的基本理论,自古以来就有着“书画同源”的说法。中国书画的起源相同、艺术表现方式相同、意识构成相同、工具使用也相同。
书画同源;以形写神;散点透视;文房四宝
在中国书法与绘画史上,自古以来就有着“书画同源”的说法。因为两者之间虽是不同类型但其有相同的本质。它们之间的起源、艺术表现方式、意识构成和工具的使用等许多基本因素都是一脉相通的,所以说中国书画是同源。
一、中国书画的起源相同
对于书画同源这一中国艺术史的基本理论,即“书与画一耳”这一观点可以这样理解,在远古人类生活劳动过程中,语言是交际工具但同时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类为了突破这一局限,我们的祖先使用实物记事的方法——“结绳”记事,这样还是满足不了人们复杂的社会活动的需要,就有了用画图来记事。随着人们思维和对自身的观察的发展,在三千多年前终于有了我国最早有系统的文字。从商周时代流传下来的甲骨文和金文中,我们就不难发现有很多文字就像是一幅图画如:山就如现实的山、水就如现实的水、日就如现实的日等。汉字来源于象形,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幅图画,所以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书法同以自然客体为表现对象的绘画,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也就有了“仓颉造字”的传说,仓颉也称苍颉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战国时期已经广泛流传。《说文解字序》中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西晋文学家成公绥也作“皇颉作文因物构思,观彼鸟迹,遂成文字”。图画、文字都是我们华夏先祖用来记录劳动和生活场面的工具,也就是说它们是有相同的起源。可见中国书画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
二、中国书画的艺术表现方式相同
中国书画的表现形象都以笔法为要。同样是使用毛笔进行笔墨造型,唐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说明了书画都须用笔”,讲究“笔墨情趣”。五代山水画家荆浩《笔法记》说,用笔要求“筋、肉、骨、气”这同书法的用笔要求是一致。赵孟頫有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柯九思也说:“写竹竿同篆法,竹枝同草法”。明末清初的画僧朱耷纯以圆笔中锋篆书般的线条勾画物象,其线舒缓自然,用墨则以圆笔转锋为主,物象有内聚相抱之状,有绵里裹针,柔中带刚之感,他在静态从容的笔线运动中揭示暗藏于生命表象下的内在律动。清代闵贞则是一位把水墨调和,在丰厚沉雄的中锋用笔里获得一种温醇的绘画艺术效果,作品以湿笔为主,饱含墨韵,拟颜真卿的书法用笔之法入画。
中国书画的笔墨要求是相同的。笔法即用笔的法度和运笔的道理,简单的说:笔法就是用笔的起笔、行笔、收笔。起笔有方笔法也有圆笔法,行笔要一波三折,收笔要回锋,这样的线条就能留得住不浮滑。用笔有中锋、侧锋、顺锋、逆锋、卧锋、藏锋、露锋等。用法虽多但都以中锋为主,因为中锋的好处在于丰实壮健,而无偏枯纤弱之病。用笔要圆,笔锋要藏,这样可达到圆的效果,用笔既要提得起,还要揿得下。执笔法中所说起倒、提按,提得起,用笔尖,揿得下,就要用笔腹、笔跟。墨从笔出,下笔之际,笔锋转动,顿挫、徐疾因势利用以笔为主以墨为辅,有主次轻重之别。用墨讲究焦、浓、重、淡、清。中国画和书法的用墨之妙,在于用墨亦如用色,墨分五彩。
三、中国书画的意识构成相同
中国书画的意识构成是立意立形,内容必须服从主题思想。中国书画的意识出发点无疑源于中华民族独特的观察与思维方式,在中国书画领域里,历来有书画家自觉接受、容纳哲学、使书画创作与哲学精神相融合的传统。各家各派的哲学家、书画家,都把宇宙万物看成是一个一气相连而又生生不息的大生命,在这个大生命世界里充满着活泼的生机。由于这种看待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使中国的书画家,以先人阴阳二元论宇宙观,一切都是由阴阳二气合成。正是这生生不息的阴阳二气孕成富于节律的生命现象,中国艺术追求“气韵生动”恰是生命韵律的视觉呈现。老庄及禅宗思想以外求静观寂照,内参心灵体悟的观念是中国书画追求幽远恬淡境界的意识基础。艺术并非仅仅是视觉和技法的问题,更有内在的深层意识与思维。这种原初的,也是最难以捉摸的东西便是个体的内在意识结构。独特的意识才会形成个性的艺术语言,而众多个体意识结构上的内在共性形成了一种意识特征,合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语言和意境。
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经说过“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故而绘画艺术中最具东方含蕴表现特色的写意画,更能体现作者个人的气息。书与画之间的互通关系理论也就确立起来。书与画虽名称形式不同,内在的道理是一致的。北宋米友仁说:“子云以字为心画,非穷理者,其语不能至理。画之为说,亦心画也。”书与画不但在技法、意识上有众多重合之处,也指艺术家性情、心魂的的体现。书法对中国画在艺术精神层面有重大影响。清代画家郑燮说:山谷写字如画竹,东坡画竹如写字。通过写的状态使画面生动,可见写意精神是通过书法方式的“写”而写出来的。
石涛的“一画”论也包含着中国文化传统的这种精神内涵,“一画”是全息胎慨念,蕴含着中国“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和整体信息。具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理论思维和实践体验的特点。其理论内涵与华夏文化传统的思想有密切关系。立一画之法,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这里的“无法生有法”,即一画落纸后,产生了形、质、气韵的定性,即“法自画生”,其思想源于老子哲学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以有法贯众法”就是“以一治万,以万治一”。
中国画的构图规律和书法有共同点。构图又叫章法,或称布局。
中国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全方位性构图习惯,即不同于西方人运用焦点透视的做法,中国人看东西是反复地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前看后看,所谓仰观俯察,远取近求,细细看,面面看,东南西北,宛而在面前,这也是我们特有的观察方法即所谓的“散点透视”。因此反而有着极大的自由,看的透,窥其穿,使“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古人说:宇宙的运行乃至人的呼吸都遵循“开合”原理。所谓“天地之故,一开一合尽之矣”。开,在书画构图中是一幅画或一幅字的起手,结尾收拾为合。开,也可理解为书法的段落或画中物体的相离;合,是书法作品中行与行,字与字的呼应关系或是画中两个物体的相离,另外一个物体来衔接。
中国书画非常讲究空白。空白直接关系到形象在画面上的安排,“空”得好,灵动、通气,全幅用墨浓重,统体皆黑,只在有些地方留一些空白,就因为这些空白,使全局画面灵动起来。在书画上,空与实是相对的,作品上的空,不是等于空虚无一物,在艺术表现上“空”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实”。“留空白”,是中国书画在艺术表现上特殊的方法,也只有中国书画家才更善于利用空白来处理构图。从一些书画作品中,你会发现,几乎每幅书画都有题字落款盖印章,书画印结合这一艺术形式已成书画作品完整的一种程式。书画印的结合,还需要画家有多方面的文化修养。由于书画同理,书法艺术与绘画艺术齐头并进,历史上许多画家同时也是一位书法家,画面题字有规矩的楷书,也有随意的行书,还有即兴的草书,但无论如何变化,它们都与画面是协调的,看上去就是画面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印章也是书画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印章用得好,盖的位置适当就能为作品增色。一方小小的红印章,在画面上起着调整构图和增强画面节奏的作用,同时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传统的中国书画作品的画幅形式的表现是相同的。普通的有:中堂、条幅、通屏、横幅,斗方,册页;比较特殊的有长卷和各种形状的扇面。这是中国书画表现共同的特点,在世界绘画中也是独特的。
四、中国书画的工具使用相同
中国画与书法的创作工具是相同的。自华夏先民发明锥形兽毛笔以来,就一直运用其来勾画图形和书写文字,书与画的孪生关系千百年来被互相确认。中国人把文字也当作图画的范畴来看待,书与画成了一种互补关系,在此认识基础上,加之使用的笔、墨、纸、砚等作画写字工具完全相同,画法与笔法几乎如出一辙,书与画这种相生相长的关系由来已久,也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用来作画和写字的毛笔是中国特有的书画工具,毛笔的特性是软,“惟笔软则奇怪生焉”随着对笔的提、按、顿、疾、缓而表现在书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现在湖南、河南出土有战国时期的毛笔,笔管竹制,用麻丝把兔毫包裹竹杆上,形成笔头,这就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中国的书画都是与毛笔的使用分不开的。笔的品种较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三大类1.硬毫笔如兔毫、狼毫、獾毫;2.软毫笔如羊毫、鸡毛;3.兼毫笔如兔兼、狼兼等。一支好笔必须笔锋坚韧,浑圆饱满,做到“尖、齐、圆、键”,历史上以宣州的宣笔和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的湖笔比较著名。
墨是书写和画画中必不可缺的用品。墨源于黑,中国古代的书画作品,几乎都是黑色的,这种情况与我们华夏民族的尚黑意识有关,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展现。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即石墨来做为书写颜料。人造墨,最早出现于西周。据《述古书法纂》记载,“刑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中国书画的用墨也是很讲究的,墨的质地优异,保持长久不褪色,如一些古代书画作品保留到现在还依然如新,这就是与墨质有很大关系。所以,书画界向来有“有佳墨,犹如名将之有良马”。最有名的当属徽墨。墨要黝黑,轻胶为上,好的墨里面添加有珍珠、麝香、犀角、藤黄、樟脑、等名贵药物,这样制成的墨“坚如玉,纹如犀”。墨表面的黑色及其光亮是有不同的,以泛紫光为上,黑光次之,青光又次之,白光为最下。墨有油烟和松烟两大类。油烟墨有光泽,宜于作画,如漆烟、特油烟,等;松烟发黑无光泽,有窑顶松烟、纯松烟等,常用来写字。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中国书画最讲究用纸,一些书画的技法就是根据纸的特性演绎而来。
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纸的出现使得中国书画的特性更能发挥,笔墨画在纸上,容易表现出笔墨和色彩的变化。中国书画都以纸为媒介才能得以展现。中国书画纸的种类繁多有麻纸、皮纸、竹纸还有宣纸。宣纸分特皮、净皮、棉料;规格有三尺、四尺、六尺、八尺、丈二等。宣纸以安徽产的为好,其主要原材料为青檀皮、稻草。
砚,又称砚台、墨砚、还有“砚田”“墨海”等别称。石砚是中国砚台的大类,有四大名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州的歙砚、甘肃临潭的洮砚还有青州的红丝砚。砚石以细腻、滋润、嫩而不滑,手心轻按砚石会有水气泛出为妙。墨条要借助砚台才能磨出可供书画之用的墨汁,所以砚也是中国书画必不可少的工具。
[1]李峻著.《中国画语言与表达》.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7.
[2]陈绶祥著.《国画讲义》.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