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市场化:政府、社会和高校的新型关系

2015-07-12崔静

科学中国人 2015年23期
关键词:市场机制市场化办学

崔静

河北大学

高等教育市场化:政府、社会和高校的新型关系

崔静

河北大学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参与主体,即政府、社会和高校三者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未来、创建特色化现代大学和办学质量的提升。市场化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策略,也是创建现代特色大学制度的重要手段,市场化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市场化;高校;社会;政府

一、高等教育市场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理论内涵

目前国际经济合作组织OECD有一个专门的定义:高等教育市场化就是把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领域中,使高等教育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之一:竞争、选择、价格、分散决策、金钱刺激等,以排除绝对的传统公有化和绝对的私有化,转变政府的治理模式,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使之具有竞争性和社会适应性。

(二)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本质

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本质在于把市场机制引入高校内部,使高校的办学和管理带有市场机制的特征,即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转变职能,强调政府对高校发展的宏观调控,充分调动高校办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特征

教育理论家约克·柯尔曼认为高等教育市场化具备有三个特征:高校自治、转变政府单一资助方式、高等教育市场的实质就是“准市场”。这就要求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拓宽经费筹措渠道、注重沟通的一致性。

二、推进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必要性

(一)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高等教育必须依靠市场

市场机制在高等教育中发挥基础作用可以让高校成为独立的办学主体,扩大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和大学自治权,使高校具备更高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二)高等教育的服务特性

高等教育服务主要是指个人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提升自身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和素质。同时,高校也承担起为社会服务的职能。

(三)高等教育市场化可以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市场化的显著特征就是竞争机制,高等教育市场化就是要为高校创设一个竞争的外部环境,使高校真正面向市场,提高自身办学水平、整体实力和办学效益。

三、高等教育市场化中各主体的权、责、利

(一)政府的职能

1、改革管理方式、完善市场机制,弥补市场缺陷

政府要转变原有管理方式,加强宏观调控和间接管理,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转变对高校资助方式,保障低收入家庭子女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2、注重政策支持,鼓励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和办学形式的多样化

要实现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平衡、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资源配置的最优组合,就需要政府在制定和实施政策时,既注重借鉴吸收,又注重自身实际,加速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格局。

3、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自治权,对高校进行质量评估

建立高校责任中心,以高校为单位,政府为主推力,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等政策性文件依法赋予高校一定的自我管理权。同时利于政府对高校质量的评估和审核,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4、提供服务,适应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势

著名教育家阿尔特巴赫曾说,“毫无疑问,营利性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主要的全球现象,而且它还会继续扩张。高等教育体系应加以调整,以适应这一趋势。”政府作为决策者和宏观管理者,要为高校无偿提供服务和进行指导。

(二)社会的职能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是沟通、协调、联合高校与政府之间关系的重要枢纽和中介组织。社会应整合各方面力量,鼓励企事业单位、组织和个人积极投入高校中来,参与高校一般性事务的管理和决策。社会还可以根据市场发展的具体情况,成立一个为高校服务的平台,为高校提供信息、咨询、政策解读等服务,帮助高校更好的了解市场的发展动态,摸清市场发展的脉络,利用自身社会资源的优势和高校智力资源的优势,缓解用人单位要求和高校之间的差距。

(三)高校的职能

1、课程和专业设置与社会、市场和学生需求紧密结合

高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应以市场为导向,以自身办学实际为依据,以学生需求为根本,强化实施素质教育。此外,还要加强与社会、企事业和外界组织的合作,培养高校内部师生产学研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加速高校成果的转化。

2、融合各方力量参与,拓宽经费筹措渠道

经费是制约高校发展的一大问题。随着政府财政供给的锐减,高校要想获得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就必须主动迎合市场,形成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多元化投资格局。一般包括校企合作、有偿社会服务、校办企业、校友基金等途径。

3、经营大学与形象塑造

大学形象是集学术、科研、著名校友在内的统一体,决定着大学在竞争中能否取得优势的关键和根本保证,是这所大学品牌的主要标志。因此,高校要做好“内修外塑”。即注重优秀人才的培养和自身特色的突出。

4、开放办学与合作办学

高校要主动寻求与企业的合作机会,建立“双师型”导师队伍、校企联合实训基地、合作中心等。还要定期举办公共知识讲座和学术报告,向社会开放校园设施,与国外高校建立联系,借鉴吸收优秀大学的办学经验,加强学术交流。

四、建立高等教育市场化新型关系

(一)树立高等教育市场观念,创新高等教育体制

高校要顺应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建立起符合高等教育的市场观念,以公众和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以高校为办学主体,创新高等教育体制,实行多元化办学格局,鼓励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办学,共享高校教学、科研等资源。

(二)引入以市场为导向的竞争机制

高校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入竞争机制,还要密切关注市场的发展动态和变化,紧贴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改革管理体制、教学和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质量符合社会和市场的要求,缓解高校和社会的人才供需矛盾。

(三)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调控机制

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和弊端,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调控机制,能够避免市场机制的负面影响、补充市场机制的不足,保证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率。使市场和政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致力于高校的长久发展。

(四)建立以高校为主体的自治机制

高校在参与市场化的过程中,须树立以高校为主体办学理念,充分享有办学自主权和自治权,主动面向市场和社会,建立与社会、市场和公众要求相一致的人才培养制度,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1]许长青.高等教育市场化:市场分析与运行机制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

[2]蒋洪池.高等教育市场化及其对大学学科文化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0.(4).

崔静(1989-),女,汉族,河北邢台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市场机制市场化办学
以市场机制推动自愿减排 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建设有序推进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下定额的再认识与建议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推进资本账户开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歌剧艺术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政府与市场分工
国企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