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记忆照亮未来
2015-07-12苏智良
◎苏智良
博览天下
让记忆照亮未来
◎苏智良
江西万载县第一小学的同学们在听88岁的抗战老兵傅福山讲述抗战往事。
当时间流逝,记忆能否长存?
2015年,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抗战的硝烟散去,已整整70年;距离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已有36年;距离1996年广岛和平纪念碑(原子弹爆炸圆顶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已过去19年……
北京时间2015年10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最新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项目名单,中国申报的11组包括胶片、照片和文字材料在内的《南京大屠杀档案》成功入选,由“民族记忆”上升为“世界记忆”,成为全球共同的世界遗产。此时,距离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已过去78年。
在国际史学界,南京大屠杀与奥斯维辛集中营、日本广岛长崎核爆并称为二战史上的三大惨案。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委员会主席卡门·帕拉迪女士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后受到震撼,提出“南京大屠杀档案理应列入世界记忆工程名录加以保护”。随后,我国开始了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2014年,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委员会提交了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申报世界记忆遗产项目。
申遗档案中唯一一组视频史料,是当时身在南京的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摄的长达105分钟的视频。画面中有一位孕妇满身是伤、奄奄一息,她就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李秀英。1937年12月,已有7个月身孕的李秀英和父亲躲进了安全区,三个日军士兵发现他们后欲强奸李秀英。她拼死搏斗,脸部、腿部、腹部共中33刀,后经美国医生威尔逊全力抢救侥幸存活,孩子却流产了。“大屠杀给母亲带来的伤痛永远挥之不去,她毕生深受折磨。”李秀英的女儿陆琪说。但最让陆琪难忘的是,历尽劫难的母亲在临终前留下一句话——“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
欣慰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规范程序,最终将包含千千万万上述惨痛故事的南京大屠杀档案,载入世界记忆史册,它不只是南京一城一地的悲,也不仅是中国一个国家的痛,而是永远留存在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的记忆,去唤醒良知与人性,彻底远离战争,世代捍卫和平。时至今日,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的348份文献和文献集合入选了《世界记忆名录》。
那什么样的文献会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呢?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一个文献保护项目——世界记忆遗产(又称世界记忆工程),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进行保护,避免集体性遗忘,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任何入选的文献遗产都表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其永久价值和重要性的肯定,有助于改变人们对世界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世界记忆遗产由国际咨询委员会、地区委员会和各国委员会纵向联系展开工作,分别负责管理国际、地区和国家级三种(级)名录。其中规模最大、最知名的是世界记忆国际名录(世界记忆遗产)。一个国家每两年可以提出两项世界记忆名录项目申请。
但是,要入选世界记忆遗产是有着严格标准的,首要条件是文献遗产的真实性,也就是特性和来源要真实可信。其次是具有世界意义,即独特性甚至是唯一性。另外,还要注意到文献的稀有性、完整性和对社会的价值。比如,专家们会考量,如果这些文献丢失会怎么样,它会给全世界的遗产造成损失吗,它对历史的进程有多大的影响,它所包含的信息(如已灭绝物种的电影胶片或录像)如果丢失会是世界记忆的损失吗,等等。
1995年,我国成立了“世界记忆工程中国国家委员会”。截至2015年10月,我国已有10个项目入选,按时间先后顺序分别是《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清朝内阁秘本档》《纳西东巴古籍》《清代大金榜》《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本草纲目》《黄帝内经》《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中国元代西藏官方档案》《南京大屠杀档案》。
英国诗人乔叟说:“若把黑白和善恶放到一处,相形之下,彼此才可见分明。”在世界的记忆中,记忆文献遗产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鉴出黑与白、善与恶。众多世界记忆遗产的收录,不仅意味着真实鲜活的个体记忆得以保留和传承,更肩负着保护人类共同记忆永不褪色的重大历史责任。(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曾参与南京大屠杀文献申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