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

2015-07-12于国柱周口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466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5期
关键词:诗韵水彩水彩画

于国柱 (周口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466000)

浅析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

于国柱 (周口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466000)

水彩画乘着东风传入我国,以其独有千古之灵性将中西绘画相交融;持水意酣畅、色彩简练、笔触洒脱为特征,与自然一气呵成。其天然随化、淋漓尽致、朦胧雅致之美是其它画种难以企及的。殊不知,水彩画在我国的发展还应该更多地体现水彩的诗韵意境和艺术语言,彻底摆脱过去烦闷枯燥、一层不变的描摹方法,才能“龙头大海,虎奔高山”。水彩画所依托的生活和精神需求、人文特色、社会脉络,日夜变迁交替,反映了各个时期不同的社会思想、审美情趣和时代观念。本文深入剖析了中国水彩画的时代性和艺术性,期望能够飨读者以水彩画盎然的“诗”与“趣”,东方哲学的“韵”与“境”。

水彩画;中国化;诗韵;发展;兼收并蓄

水彩写意山水风流、丹青妙趣,以“笔”描画,以“画”绘境,以“境”写意,以“意”传情,以“情”点韵,以“韵”至心。让人在静思默想中悟到水彩画“不显山,不露水”,而又幽深清远、澹泊自然的神韵。将此番自然韵致融入水彩画中,为其在中国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一些参鉴和源泉。

一、中国水彩画的时代特性

伴着工业革命的号角响彻五洲四海,作为政治经济集中反映的文化领域,引导着启蒙运动如火如荼的展开,水彩画随之传入中国,将文化艺术上的璀璨生姿以绘画的形式卓然于世;水彩画疏朗其间,岁月积淀,拓出一方“凌万顷唯我独姿”之壤。此番厚积薄发,非一朝一夕可成,而是三个阶段的韬光养晦,赋予时代以光耀华彩。

第一阶段:成长期(1911-1949):绘画者带着学子初入学堂的朝气和热忱,捕捉住生活的滴滴点点,创造出一种色彩丰富、造型真实、表现细腻并且深受市民喜爱的绘画风格。这一时期的水彩画作品主要依附商业活动进行创作,迅速风靡各国。此外,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美术学院相继建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水彩画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阶段:形成期(1949-1978):这一时期,水彩画得到了稳健的发展,确立了水彩画的写实风格,是中国水彩画史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的积极性,也调动了水彩画家的热情,水彩画创作大规模展开,中外水彩画交流频繁。老一辈水彩画家的一丝不苟和青年一代的兢兢业业,力求用水彩画来反映新中国的新面貌。他们的绘画深入生活,接近群众,概括性强,洒脱爽快,用写实的表现方法去反映民生,用简洁的笔触描绘丰富的生活场景。

第三阶段:改革期(1978-至今):中国的水彩也迎来了欣欣向荣的春天。各项画展活动马不停蹄的开展,水彩画家独具个性理念的作品有了力用武之地,创作出不少个人风格强烈的水彩作品。很多作品在严谨中寻求返朴归真,在意境上表现奇瑰阔远,它们不仅极富艺术感染力,而且已经站在时代的前沿,让人不得不思考反省。今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繁荣昌盛,人们对艺术的精进不休,中国水彩画必将迎来更为辉煌明亮的时代。

二、水彩的诗韵和艺术之境

古往今来,能人异士无不借诗言志,或晦涩难懂,或直抒胸臆;诚然,水彩亦臻此妙,有人巧运清亮色泽、点染之间抒的是“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的山水之乐;而有人则甘于陷入紧迫,运笔有神,纷乱的笔触使画面层次参差不齐,斑驳明灭,山雨欲来,清风乍起。可见,水彩画的创作,需要主观感知和理念相容相通、去芜存菁;把具象的形体和意象的情感相生相倚,相辅相成,渲染创造;使欣赏者能够如临其境,心物相融,意境相合,激发情感上的共鸣震撼,从而达到水彩画“三分画意,七分诗情”的艺术效果。

张克让的《古运河畔》,平稳的画面构图,一层朦胧的冷色,虚幻中似远似近紧紧倚靠屹立不动的幢幢瓦房,清澈透碧的湖水,天地间一蓑翁,一杆鱼竿,缓缓驶入,直通天地禅理。在画面的处理上简单质朴。在极其幽雅恬静的环境中突出驶出的孤帆,让人沉醉于整个画面宁静祥和,又感觉到自然界的开阔和生活的美满。而杜甫在《春夜喜雨》一诗中,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描绘春雨的悄然而至,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将此诗同上边的画相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它们都有一种隽秀雅致的意境和内敛自持的韵味,唯凸静谧环境中饱含孕育着的美好。由此可见,人们常讲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实乃此理。水彩绘画时,更应遵循这种大璞不雕,寄情于物的艺术美:水韵,轻柔明丽,虚实朦胧,含蓄不漏,遗世清泠;色韵,灵动逼人,赏心悦目,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笔韵,起起落落,张弛有度,软硬兼施,刚柔并济;纸韵,纸别感异,或明或暗,或收或放,万端诡变;趣味之韵,心怀意趣,逸兴遄飞,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

中国文化自古主张以“天人合一”的态度引导人与自然通融与共,而中国水彩画使源自西方的水彩画材料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取向,追求诗韵气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因此,中国水彩画比西方水彩画更追求“境界”深邃隽永,一草一木无不寄托情感,情和景自然融洽,情景相融、神形兼备、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当代水彩艺术的发展取向——借古开今,兼收并蓄

艺术不是循规蹈矩的学习,生搬硬套的模仿,而是深究其根的反思和锐意大胆的创新。一方面,现处于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冲击与契机兼而有之,而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一支永不枯竭至今仍浇灌渗透着现代艺术领域的浩瀚江河,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又有绚烂多彩的风貌,其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彰显出独特、深厚并极具魅力的文化特质。因此,中国水彩画若想继续腾起逍遥长风,扶摇而上,唯有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瑰丽奇绝、恣意洒脱融入到水彩画的创作中,成为其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

另一方面,水彩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反馈。然现下水彩画作品太少有真情实感,即缺乏来自生活的经历,又少有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更别提独具一格艺术特色;水彩画愈发空洞,徒有其表,好似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则,绘画者需要摒除杂念,收敛心性,立足生活,积累沉淀。水彩作品要“三省吾身”,博采众长,去粗取精,兼收并蓄。鉴古然后知今,继往更为开来。

四、结语

概而纳之,水彩画历尽百年沧桑,从难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派变成画坛公认的大画种,可谓长路漫漫。它以其如诗如歌、情致深婉的意趣,拨动人们的心弦,给人以营造“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画之美境。望水彩画在中国这块民族艺术底蕴浑厚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呈现出了无穷的生命力,而后,长成参天模样。

[1]麦尔·史泰宾.新世纪水彩画技法[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2]蒋跃.水彩绘画基础技法的表现[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

[3]巴巴拉·尼齐斯.水彩画创作经验谈[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诗韵水彩水彩画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张诗韵
风入松
菊花诗韵
与水彩对话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水彩版超级英雄大PK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