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形式主义文论和批评的“文学自身”

2015-07-12南昌大学人文学院33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5期
关键词:结构主义文论文学性

黄 茜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330000)

论形式主义文论和批评的“文学自身”

黄 茜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330000)

20世纪初出现的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被后世称为“形式主义文论和批评”,三者不约而同的强调和关注“文学自身”,然而对于“文学自身”的阐释却截然不同。

形式主义;“文学自身”

20世纪初,西方文学理论和批评界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学革命,文学研究由传统的“内容”研究转向“形式”研究,即从外部研究转向内部研究,他们被后世称为“形式主义文论和批评”(尽管他们都不承认自己是形式主义)。20世纪的形式主义文论与批评包括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和法国结构主义,那么何谓“形式主义批评”?按照英美新批评代表——布鲁克斯的观点,“形式主义批评”就是“对文学作品本身的批评”1。而对于形式主义文论与批评所强调的“作品本身”或“文学自身”,尽管三者同属于“形式主义文论和批评”,但对“文学自身”却有各自不同的阐释,俄国形式主义所强调的“文学自身”是“文学性”或“诗性”,英美新批评认为的“文学自身”是“作品(诗)本身”,而法国结构主义所说的“文学自身”是指“潜在于文学文本的种种深层规则和结构”2。

一、俄国形式主义的“文学自身”——“文学性”或“诗性”

20世纪20年代,俄国形式主义代表——雅各布森提出:“文学科学研究对象并非是文学,而是文学性,即使一部既定的文本成为文学文本。”3根据雅各布森的话语提出两个问题:一是何谓“文学性”?二是文学能否成为科学?

首先,何谓“文学性”?俄国形式主义将“文学性”作为其研究对象,而不是文学,说明他们从事的不是文学的外部研究,即文学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因素,而是从事文学的内部研究,用什克洛夫斯基话来说就是:“在文学理论中我从事的是其内部规律研究。如以工厂生产来类比的话,则我关心的不是世界棉布市场的形势,不是各托拉斯的政策,而是棉纱的标号及其纺织方法。”4毫无疑问俄国形式主义拒绝了外部研究,走了一条内部研究之路,然而在探究“文学性”的过程中,他们不得不通过研究语言来探究“文学性”。

基于语言,雅各布森在《语言学与诗学》一文中通过区别“诗歌语言”与“日常语言”提出“诗性”概念,并将语言分为六个要素,即发送者、语境、信息、接触、信码、接收者,而与六要素相对应的有六功能,即情绪的、指称的、诗的、交际的、元语言的、意动的。在语言中,每种要素承担各自的功能,以突出的功能确定语言的性质,其他功能则隐退。例如当诗的功能凸显时,该语言就是诗的。所谓的“文学性”或“诗性”就是在语言系统中,语言的形式或结构所产生的美感。“形式就是意义”5,语言的形式或结构包括词性、词的选择和组合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同时任何语言,只有在自身的系统中才有意义,单个的词是不能产生意义的,区别才有意义。例如描写山间的泉水,“泉水叮咚叮咚,缓缓而下”与“泉水缓缓而下”,前一句显然比后一句更具“诗性”,前一句加入了“叮咚叮咚”,“叮咚”作为拟声词,“叮咚叮咚”为ABAB结构,增加了语言的声音性和感受性,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相反后一句则没有类似的效果。

其次,雅各布森把“文学”冠上“科学”的头衔,可以看出俄国形式主义具有将文学变成一门科学的野心,但问题是:文学能否成为科学吗?笔者的观点是否定的。文学所依附的物质外壳是语言,它数量庞大,具有任意性、不确定性和多义性,文学分析和研究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本身就是不科学。文学不是数学、计算机等自然科学,不像数字能够表示确定含义,也没有类似“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的平方之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样确定的结构公式,更没有计算机科学严密的程序,它无法建立起严密的逻辑体系,形成确定的意义结构,不可能成为一门科学。最终,俄国形式主义也没能建立一门文学科学。

二、英美新批评的“文学自身”:“作品本身”或“诗本身”

1915年,T·E·休谟发表的《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一文,发出了“英美新批评”的第一声,该文宣告:“浪漫主义”时代的结束,“新古典主义”时代的来临。然而作为20世纪形式主义文论和批评的代表,“新批评”所认为的“文学本身”则是“作品本身”或“诗本身”。“英美新批评”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自足的封闭的系统,而文学作品主要指的是诗歌。当维姆萨特在《意图谬误》《感受谬误》中把作者意图、读者感受踢出“新批评”的研究视角,“语义”便成为“新批评”研究的唯一方向,语言则成为研究的中心。瑞恰慈从“语义”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提出“语境”理论,认为“语境是用来表示与文本中的词‘同时副线的事件的名称’。这些事件即使与文本出现的‘那个时期有关的一切事情’,或与微妙诠释这个词有关的一切事情,这些事情全部隐在这个词背后,正是从这些没有出现的部分,这个词得到了表示特性的功效”6在此,瑞恰慈把“语境”的范围从上下文具体的语境扩展到与词相关的历史、文化、风俗等意义,同时还包括这个词的在使用过程中的全部意义及其演变历程,这里的“语境”是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统一,而词的意义就产生于共时义和历时义的张力之间。“语境”理论证明了语言的多义性。

在瑞恰慈的基础上,艾伦·退特在《论诗的张力》的一文中提出“张力”理论,认为“张力”产生于诗歌内部各矛盾因素的对立与统一。例如“易”有三义,简易、变易、不易,是简单的变化的,但同时有是不变的,这个词的“张力”就在对立统一之中,并开拓出巨大的意义空间,产生无尽的意味。同时,“新批评”的其他代表提出复义、悖论、反讽、含混、象征与隐喻等理论,以语言研究为基础,通过语义分析的方法,对文学作品(主要是诗歌)的语言及结构进行分析,认为诗歌的意义存在于语言的反讽、悖论、含混、象征与隐喻之中,是不确定的,是“复义“的,改变了“新批评”在一开始所持的“诗歌是具有确定意义”的观点。

三、“结构主义”的“文学自身”:“潜在于文学文本的种种深层规则和结构”

与“俄国形式主义”和“新批评”不同,“结构主义”所认为的“文学自身”是“潜在于文学文本的种种深层规则与结构”。法国结构主义在索绪尔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繁荣于20世纪60年代。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自足的、封闭的符号系统,他所研究的是“语言(langue)”,即怎么说,而不是“言语(parole)”,即说了什么。

基于索绪尔的语言理论,结构主义研究的是文本的结构和形式,即文本怎么说。他们认为“叙事在某种意义上是关于它自己的叙事:它的‘主体’/‘主题’就是它自己的种种内在关系,以及它自己的种种创造意义的方式。”7文本叙述的是结构和形式,结构和形式就是他们叙述的“内容”,“只要这个由种种内在关系所形成的文本的结构和形式保持不变,个别单位是可以被换成其他东西的。”8例如,普罗普在《神话结构分析》一文中将俄罗斯民间故事分为31种功能,1. 一位家庭成员离家外出(外出);2.对主人公下一道禁令(禁令);3.打破禁令(破禁)……31,主人公成婚并加冕为王(举行婚礼)。上述功能的选择和组合能够形成不同的故事结构,但并非每个故事同时具备全部的功能,同时,这些功能只是故事的一个结构,而内在的材料是可以随意替换的、填充的,只要功能结构存在,故事就存在。结构和规则就是结构主义所认为的“文学本身”。

不管是“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还是法国“结构主义”,三者虽有各个不同的理论,但都不约而同的导向“形式就是意义”。

注释:

1.5.克林思·布鲁克斯.《形式主义批评家》.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特雷·伊格尔顿著,伍晓明译.《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3.Lee T. Lemon and Marion J. R eis, eds. R ussian Formalist Criticism:Four Essays [M]. 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65:192.

4.什克洛夫斯基.《散文理论》.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1997.

6.I·A·R ichards, The Philosophy of R hetoric,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128.

7.8.特雷·伊格尔顿著,伍晓明译.《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Lee T. Lemon and Marion J. R eis, eds. R ussian Formalist Criticism:Four Essays [M]. 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65:192.

[2]克林思·布鲁克斯:《形式主义批评家》.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特雷·伊格尔顿著,伍晓明译.《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4]什克洛夫斯基.《散文理论》.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1997.

[5]罗曼·雅各布森.《语言学与诗学》.赵毅衡编选.《符号学文学论文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黄茜(1990-),女,汉族,江西宜春,南昌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猜你喜欢

结构主义文论文学性
毛泽东诗词文学性英译研究
论《阿达拉》的宗教色彩及其文学性
关于文论“失语症”的争论、悬疑和前瞻
《洛丽塔》与纳博科夫的“文学性”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地位、意义及创造性转化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地位、意义及创造性转化
解构视野中的后现代文论——以哈琴的后现代主义诗学为例
卡勒与伊格尔顿的“文学性”理论对比研究
结构主义文论回望与再探
《从街角数起的第二棵树》的结构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