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治疗小儿面瘫的临床研究

2015-07-11

针灸临床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面神经面瘫电针

张 静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 广州510120)

周围性面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小儿患病亦不少见。针灸是治疗面瘫的常用方法,但小儿面瘫(尤其是6 岁以下)的针灸治疗报道不多。由于小儿皮肉娇嫩,施术时难以配合,针灸治疗如何操作,是否需要电针存在疑虑。本研究通过电针与单纯针刺的对比,通过疗效及康复时间的分析,探索针灸治疗小儿面瘫的最佳操作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40 例患儿来自2012 年7 月至2014 年7 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康复门诊病人,按就诊次序查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电针组和针刺组,平衡例数后每组70 例。电针组中患儿年龄最大6 岁,最小8 个月,病程最长25 天,最短7 天;针刺组中患儿年龄最大5 岁1 个月,最小6 个月,病程最长20 天,最短8 天。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治疗前面神经功能评分,经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 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神经病学》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参照《针灸治疗学》[2]。

1.3 纳入标准

①年龄1 个月至6 岁;②就诊时病程超过1 周,但不超过1 个月;③符合上述面瘫诊断;④接受针灸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年龄6 岁以上的儿童;②病程超过3 个月;③中枢性、外伤性、耳源性、先天性面瘫;④有严重其他疾病,影响治疗方案实施者。

2 治疗方法

针灸主穴取牵正(病侧)、合谷(对侧)。面部取穴以患侧透刺为主,不能抬眉采用阳白透鱼腰,攒竹透睛明;眼睑不能完全闭合采用太阳透丝竹空;嘴角歪斜采用地仓透巨髎,迎香透四白,承浆透颊车。辨证属风寒症同时给予患侧耳部TDP 照射,属风热症针灸完毕后给予梅花针轻叩患侧面部。

电针组采取电针治疗。患儿抱坐位,选用华佗牌0.25 mm ×25 mm 针灸针,快速进针得气后接电针。使用G6805-1 电脉冲治疗仪(上海华谊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电针连接面部相应穴位:不能抬眉接阳白和攒竹,嘴角歪斜接迎香和牵正、地仓和承浆。采用连续疏波,频率2 ~5 Hz,输出以患儿不感到疼痛为宜,一般不超过2 档,不必盲目追求面部肌肉跳动。留针20 min。为避免患儿抓扯,可将电极线以胶布固定于耳后,同时给予玩具或音乐吸引患儿注意。

针刺组不用电针,单纯针刺得气后平补平泻,留针20 min 后取针。

每日治疗1 次,5 次一疗程,休息2 天后进行下一疗程。连续治疗3 个月(若3 个月内康复,则在康复时中止治疗,并记录实际康复时间)。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按照第七届全国针灸科研与临床研讨会提出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草案)》[3]进行评分。首次评分在接诊后开始,在治疗3 个月后(若3 个月内康复则在康复时)再次评定,每次评分均由不参与治疗的同一医师完成。痊愈:患侧面部无并发症(95 ~100 分);显效:患侧面部无并发症或有轻度的联带运动(70 ~94 分);有效:患侧面部可能会出现并发症——联带运动或面肌挛缩(55 ~69分);无效:患侧面部可能会出现并发症——联带运动或面肌挛缩或面肌抽搐或鳄鱼泪征(54 分以下)。

3.2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 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进行秩和检验、Ridit 分析、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 表示,进行方差分析、t 检验。以P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说明经过治疗两组症状均有改善。治疗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电针组评分高于针刺组。见表2。

表2 各组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经治疗后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5.71%,针刺组总有效率88.57%。两组疗效对比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电针组疗效优于针刺组,见表3。

表3 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面神经分级达到Ⅰ、Ⅱ级(痊愈、显效)患儿的康复时间进行分析,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痊愈病例P <0.01,显效病例P <0.05),说明电针组在治疗时间上短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治疗时间与康复关系比较 例(%)

两组平均痊愈时间、平均显效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痊愈病例P <0. 01,显效病例P <0.05),电针组康复时间明显短于针刺组。见表5。

表5 两组康复患儿平均痊愈、显效时间比较(±s)

表5 两组康复患儿平均痊愈、显效时间比较(±s)

注:与针刺组比较,1)P <0.01,2)P <0.05。

电针组 44 10.88 ±6.781) 16 15.01 ±8.062)针刺组

3.4 不良反应

本研究患儿在针刺操作中有哭闹,部分患儿有掉针,予以重新针刺。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4 讨论

广州地处岭南温热地带,夏季长,而冬季短,一年四季均有面瘫患儿就诊。春、秋、冬季多由寒风、病毒感染引起,夏季多由贪凉面对风扇空调所致。中医认为小儿发病多由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皮肉娇嫩,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经络,致经气阻滞,筋肉失于约束,出现歪僻。《灵枢·经脉》篇载:“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驰纵,缓不胜收,故僻。”《小儿杂病门·中风口喎邪僻侯》云:“小儿中风,口眼邪僻,是风入于颌颊之筋也。”

西医认为周围性面瘫是由各种原因引起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痉挛、缺血、水肿所致。鉴于小儿生长发育的特性,一般不建议外科手术,提倡保守治疗为主。由于骨性面神经管只能容纳面神经通过,所以面神经一旦缺血、水肿必然导致面神经受压。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水肿程度加重,神经受压逐渐加重而出现变性,以至难以恢复。所幸小儿的面神经比成年人占据面神经管的空间小,因此面神经不易因水肿的压力引起损伤,在面神经管内嵌压的可能性也小。故小儿面神经麻痹的预后一般比成年人好[4]。虽然小儿面神经功能大多能得到完全恢复,但也有部分患儿在恢复后长期存在轻微的面部不对称[5]。故本研究除了采用面神经功能评分进行两组疗效的比较外,还将痊愈和显效患儿的康复时间也进行了分析,充分表明电针在治疗小儿面瘫上具有单纯针刺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与许多研究表明的电针治疗效果优于毫针[6]的结果是一致的。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9 年已确定本病为适宜针灸治疗的43 种疾病之一[7]。但目前临床报道以成人为主,面瘫作为儿科常见疾病相关研究并不多。本研究采用针灸治疗6 岁以下小儿面瘫,取穴以面部阳明、少阳经为主,通过电针与单纯针刺对比,认为电针能显著增加患儿面神经功能评分,提高疗效,并缩短康复治疗时间。

电针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其治疗机制是通过生物电场作用,改善运动终板内的营养物质含量和结构,促进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表达增多,促进神经营养因子3 及其受体表达增多,增强神经生长因子-信使核糖核酸的表达以及促进许旺细胞的增殖等方面来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8]。电针能改善面神经再生微环境中神经元细胞体以及轴突的功能状态,从而促进损伤后面神经的再生及功能的恢复[9]。

电刺激可激发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主动收缩,保持肌细胞固有的收缩和舒张特性,减缓肌蛋白因失神经支配后的变性过程。被动活动可使肌纤维得到伸展,保证了失神经支配的肌肉的弹性,减轻麻痹肌肉内的瘀血和淋巴液的淤积,改善血液循环,减弱肌纤维变性和肌细胞的结缔组织增生[10]。刺激额部穴位攒竹、阳白,提上唇肌部迎香,口轮匝肌部的承浆、地仓,面神经发出部位牵正,均可带动局部肌肉收缩,纠正口眼歪斜。尽管有研究认为电针治疗面瘫,应引起面肌收缩反应才能起到较好治疗作用[11],但本研究认为小儿具有“随拨随应”的特点,轻微电针刺激即可达到局部肌肉收缩,即便此收缩非肉眼可见,也能达到修复目的。故在操作时不必过于强求面部肌肉跳动。采取连续疏波,不用疏密波或断续波,因连续波便于调节大小,不至于因波形转换致患儿惊吓。

小儿针灸取穴宜少而精,因小儿肌脆皮薄,透刺一针两穴,取穴少,可减少进针时的疼痛。透穴通络,能更好地使“气至病所”,加上微电流刺激更能发挥“通经络,调气血”的作用[12]。

小儿“纯阳之体”,“脏腑清灵,随拨随应”。治疗上宜取穴少而精,手法轻,中病即止。可能正是由于担心手法过重,以至于是否将电针运用于小儿存在顾虑。本研究表明,电针用于小儿,未见明显副作用或后遗症。且使用电针比单纯针刺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患儿康复时间。

小儿面瘫发病突然,通常被认为是做鬼脸而不引起家长注意,就诊时多是数日以后。且面瘫发病迅速,康复缓慢,需给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小儿面瘫的针灸疗效显著,使用电针安全可靠,不必有所顾忌。临床证实患儿哭闹只在进针时,针刺完毕后通常不再哭闹,留针、电针均可顺利进行。临床医师只需谨记使用电针手法宜轻,中病即止,不可伤其形气[13]。一般来说小儿康复力强,大部分能完全康复,部分患儿在发病1 ~2 个月后仍能恢复。但若超过3 个月未见好转,则易留下后遗症。

[1] 吴江.神经病学[M].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9

[2]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9

[3] 王声强,白亚平,王子臣.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草案)[J].中国针灸,2006,26(11):829-832

[4] 王兴林.面神经麻痹[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17

[5] Ariane Biebl MD,Evelyn Lechner MD,Katarina Hroncek MD,et al.Facial nerve paralysis in children:is it as benign as supposed?[J].Pediatric Neurology,2013,49:178-181

[6] 马力颖,宫树丰.近20 年针灸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实验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4):48-50

[7] 陈颖,王麟鹏,刘志凌.Bell’s 面瘫急性期电针灸与激素治疗临床对照观察[J].北京中医,2004,23(2):105-107

[8] 胡琳娜,劭水金,刘延祥,等. 电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6):8662-8664

[9] 李雷激,骆文龙,伍宗惠,等. 面神经损害后面神经核中黏附分子CD44 表达与穴位电针刺激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27):5369-5373

[10] 潘华,李守然.电针与常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4,24(8):531-533

[11] 杨伯品,冯珍,杨初燕,等.电针治疗400 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5):371-372

[12] 何树泉,郭义凡.电针透刺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7):29-30

[13] 张静,庄礼兴. 针灸分期治疗小儿面瘫98 例[J]. 中国针灸,2009,29(3):246

猜你喜欢

面神经面瘫电针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隔姜灸在周围性面瘫病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面神经畸形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处理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