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重庆访学培训有感

2015-07-10杨成现

卷宗 2015年1期
关键词:培训学校教育

杨成现

摘 要:伴随着教育的发展,以及教师需求的提高,学校组织教师进行访学培训,这样的活动在教师培训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课堂,而要改变目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的关键则是改变教师。教师通过这种访学教育,开阔了视野和思路,肯定了教师职后取长补短的概念。通过这次重庆访学培训,让我认识了现代教育的理念,找到了差距,重新给自己定了位,让我在教育战线上有了新的梦想和追求,感受颇多。

关键词:访学;培训

2014年12月1日至7日,我有幸参加了“昭通市学校内涵发展项目”2014年秋季重庆访学培训。首先我应该感谢上海方略为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以及帮助我提升素养、更新知识的老师和专家们。同时也感谢我的领导给我这个凤毛麟角的名额,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拓展视野和提升自我素质的机会。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我们走访了北碚区澄江小学、教师进修学院附小、沙坪坝区新桥小学、沙坪坝区西永第一小学校和重庆大学城第三小学校等重庆重点小学名校,感受了他们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身临其境地观摩名师讲授;其间聆听了李大圣、龚雄飞、李协良等重庆教育专家智慧型的发言。欣赏了两节精彩的大课间活动,真切地感受到走在课改最前沿的重庆的教育特色,这次活动受益匪浅,最大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1 教育教学理念新颖,开拓了教育视野。

1、管理者的文化视野与教育哲学(李大圣专家)

一切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让我们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才适合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校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对于教学我们的许多老师因为匆匆赶路,而忘了为何出发;让我们真正理解文化土壤是教育的力量之源。

文化的力量:

容错力——安全感

亲和力——归属感

凝聚力?——认同感

生命力——幸福感

创造力——成就感

李教授也让我们认识到制度只能管出及格,管不出卓越,管得了教师的行为,管不了教师的“心”,因此允许老师和学生有自由。她希望校长们能用社会学家的眼光看学校,用企业家的眼光办教育。她还提出了教育的任务:发现兴趣,发展特长。

2、领雁工程的理念,任务推进策略与评估

李协良专家对新一轮领雁工程任务所进行的适当调整作了介绍:“3”(必选)+“1”(自选),“3”: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养成教育。“1”学校领导力建设,校本课程建设学校特色建设。让各学校的校长要重视学校领导力建设,要做好学校领导力建设,学校领导应具备:前瞻性、民主性、钍对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学校领导还应协调推进能力:职责明确,措施得当,绩效考评,有序推进。而且还要反思改进能力:及时进行诊断评估,注重实效回馈,调整优化,提升总结。

3、学本课堂:新课程卓越教学的模式创建与难点突破——新课程“学本式”教学变革“解密”(龚雄飞专家)

以学为中心,以活动中心,以学习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相当于把土地还给农民,能激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龚雄飞教授还特意强调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及其相应的建设要求。特别提到小组合作的目的:一是学生的“盲点”,合作补充把“盲点”做亮;二是学生的“误点”,合作纠错把“误点”做对;三是学生的“弱点”,合作总结把“弱点”做强。龚雄飞教授还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展学”,以及“展学”过程中的相应要求;“展学”的完整表达叫做“展评式的学习”,就是以“展示+评价+学习”。 “展示+评价+学习”能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和“经验交流”。

“展学”学生目标训练:

1.语言:比较流畅地使用学科语言最好能引发同学互动交流。声音洪亮、观点合理、过程清晰、能使用学科语言且结论正确。

2.眼神:能与台下学生有眼神交流,敢于直视同学与老师。

3.姿态:抬头挺胸,不扭捏,手势配合,

2 参观学校校园文化特色突出,领略了名校风采提升了自我发展

一个星期的参观访学,除了专家教授的精彩讲授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外,也让我们这些贫困落后地区的教师们领略了名校的校园文化特色,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比我们优越的地方,看到了这些前沿城市的学校的一些建设历程,真正感受了特色学校的建设过程,他们的顶层设计理念的提练是学校特色得以实施的关键。

由重视教到重视学,由重视讲输到重视互动,由方便自己到方便学生,由展现自己到让精彩于学生。他们的学生是开心的、快乐的,在那里他们有充足的教师资源,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能让课间活动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这些都是我们这些农村学校教师和学生羡慕的地方。但我深信,只要我们这里的教师携手并肩,共同努力,敢于实践,有了时间的沉淀,我们也能让精彩于学生,也能让我们学生的课间活动丰富多彩,也能让他们的童年生活和学习五彩缤纷。

3 校本教研有声有色,打造了教师团队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打造学习研究型教师团队是这些学校的共同做法。这些学校充分利用重庆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的生命在于教师的成长,学校必须为发展教师加大投资,推进教师学习,关心教师成长,激励教师成就感,使全体教师积极主动为培养学生而全身心地发展自己。教师成长的主阵地在课堂,学校努力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成长搭设实践攀登的“脚手架”,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为他们创设展示成长的平台。开设教育论坛。学校不定期地组织并邀请那些走在课改前头的学科教师登台交流,分享经验。这一活动不仅鼓励教师发表自己成熟的或还不很成熟的见解,同时也给其他学科的老师提供了一种触类旁通、迁移、借鉴的机会。而对于走上教育论坛的老师而言,准备发言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的教学研究进行梳理、提炼、反思的过程。这样,讲者与听者“互动”,你进我跟,彼此促进,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更多的人由听者变为讲者,从而共同提高。

时光荏苒,回顾培训中的点点滴滴,反思自我感到收获多多,我既有理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新思考,在短暂的学习中获得了一笔精神财富。重庆教师的的敬业性、专业性、时代性、前瞻性都是一流的给我感促很大,作为一名课改的实施者,我会抓住每一天,每一节课,关注课改,学习、思考、研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改中,从各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成为课改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课改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之需要,切实发挥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建议我们的领导根据孩子要什么?教师有什么?和教师是否愿意?这三者相结合的前提下,切实推进我校学校发展特色,力争把我校打造成乡镇特色学校示范窗口。立意文化,立足校园,力行课改,力思发展,把理念内化成精神,外化成行为,物化成环境,强化成制度,固化成习惯,动化成创新——这是我们学校要做的,对于教育,我想说: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我们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培训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学校推介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