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如何充分利用文献资源,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2015-07-10欧丽清

卷宗 2015年1期
关键词:文献资源社会效益最大化

摘 要:在我国社会中历来重视技术创新,但却较为忽略将这些技术创新成果商业化,最终便弱化了文献资源对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带动作用。为此在完成了对“社会效益”内涵的解读后,需要建立起对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供给和需求方的特征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突出政府公权力的作用、提升文献资源的便利性、建立校企文献共享平台、增强企业文献转换绩效、实现文献利用市场评价等五个方面来共同推进社会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社会效益;文献资源;网络环境;最大化

基金号:本文系2013年广西共青团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广西团校青少年教育与管理专业建设与实证研究”(GQT-C2013026)的成果。

在我国构建创新型大国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文献资源,应引起学界和业界的高度重视。之所以提出这一建议在于,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可以实现知识外溢的效果,从而可以降低知识应用于技术创新和商业化的交易成本。再者,网络环境做支撑又将建构起文献资源利用的规模化效应,进而可以促进我国全社会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然而正如当前许多专家所指出的那样,在我国社会中历来重视技术创新,但却较为忽略将这些技术创新成果商业化,最终就弱化了文献资源对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带动作用。因此,解决这一历史性问题仍是十分急迫的。

我们需要认真理解“社会效益”的内涵,以及搭建起文献资源与社会效益之间的桥梁。只有通过寻找到正确的“中介”,才能最终克服知识技术创新与商业化之间的割裂状态,而这也正是本文立论的逻辑起点。

1 对社会效益的内涵解读

如何充分利用文献资源来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这一目标,首先需要正确解读“社会效益”的内涵。与传统内涵体系不同的是,本文将在创新驱动来提升社会效益的逻辑路线下来展开认识。

1.1对社会效益表现形式的认识

1.关注了社会民众的福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的定义是,人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这种基于人实践层面的定义意味着,我们也需要从实践层面来把握社会效益的表现形式。其中,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建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则构成了社会效益的表现形式之一,即关注了社会民众的福祉。将其中国化之后可以解构为,关注民众的生活环境质量和生产环境品质。

2.解决了影响福祉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指引下可以知晓,需要在“知行统一”模式下来全面认识社会效益的表现形式。因此,那些影响到民众生活环境质量和生活环境品质的问题,都需要在科技和技术创新驱动下来给予一一解决。从经济学角度可以知晓,一般涉及到“社会效益”方面的事项都具有强烈的外部性特征。这也就表明,解决影响福祉的问题需要在政府公权力的主导下来实施。

1.2 对社会效益实现机制的认识

有关社会效益实现机制的问题则是一个关涉“手段”的问题了,这里不仅需要发挥市场这双“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也需要重视政府这双“看得见的手”的作用。笔者将前者界定为“内生机制”,把后者界定为“外生机制”。

1.对内生机制实现的认识。众所周知,社会效益所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且关系到社会民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努力发挥市场机制对信息横向处理的优势。通过借助我国现有较为完善的市场体制,来搭建起文献资源与社会效益的桥梁,则是解决当前问题的现实出发点。

2.对外生机制实现的认识。前面已经指出,社会效益本身具有强烈的正外部性,从而这也将导致市场失灵现象的发生。由此,在应对这一市场失灵问题时还需要借助政府公权力的功能。如,引导中介的作用方向和方式,以及降低民众利用创新成果的成本等。可见,外生机制也是至关重要的。

2 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利用的特征分析

本文强调文献资源利用是在网络环境下,这实则是与我国当前实际相结合的考虑。为此,如何将这些电子文献资源转换为科技成果,并实现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转化,则成为了关系社会效益最大化达成与否的关键了。因此,以下将从两个方面来对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的利用特征展开分析。

2.1 文献资源供给方面的特征

从我国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的供给特征来看,其主要表现在“盈利性文献供给与公益化文献供给相共存”。

1.盈利性文献供给。首先需要指出,网络化环境下文献资源供给平台的搭建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以“中国知网”为代表的电子文献资源在使用上是需要付费的,且向全社会提供文献资源服务。这种形式下的文献供给模式,在实现文献信息扩散效应的同时,也增大了社会民众对此需求的交易成本。

2.公益化文献供给。公益化文献供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不付费的,其主要是由科研院所自行购买盈利性文献的使用权,然后在“许可证”制度下向特定公众免费开放,如本校高校教师、大学生和科研所的科研人员。由于它是在许可证制度下所对外开放的,因此社会公众将难以享受这一免费的午餐。

2.2 文献资源需求方面的特征

对于文献需求主体的分类来看,其可以解构为个体和机构两大类。个体包括前面所提到的高校教师、大学生等,而机构在商业化导向下则主要指向企业。以下将分别对其进行需求特征的分析。

1.个体需求特征。高校教师群体已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人群,因此他们主要在自身专业领域内自主的选择文献资料,且文献资料在应用上更多的是转换为科研论文,并在专业领域进行学术交流。与此同时,科研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文献的需求也大多在于此目的,但更侧重于“硬技术”的开发。

2.机构需求特征。生产性企业作为支撑我国技术创新和商业化模式开发的主要微观主体,其对于文献资源的需求更具有碎片化和功利化的特征,且在追求“短、平、快”的研发和商业化转换偏好下,更倾向于降低和缩短文献在搜索、解读、应用中的交易成本和交易时间。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实现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利用的最大社会效益,需要充分认识到该类型文献在供给与需求上的特征,以及需要根据这些特征来解决文献资源在利用上的短板问题,和发挥不同主体的优势。最终,促使他们在合作、协同的平台上来搭建文献资源与社会效益之间的桥梁。

3 分析基础上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路径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并在分析基础上,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路径可从以下5个方面展开构建。

3.1 突出政府公权力的作用

如何利用网络环境下的文献资源使之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则需要政府解决两大事项:第一,界定出当前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现实出发点;第二,组织协调和参与搭建文献资源与社会效益之间的桥梁。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在提升社会民众生活品质的同时还应逐步优化民众的生活环境;同时,在以低碳环保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还应在生产过程中自觉形成节约、绿色的行为准则。可见,在突出政府公权力的作用上,应集中在助力以上两大方面上下工夫。

3.2 提升文献资源的便利性

网络环境下的文献资源因此独特的使用特征,已经极大的提升了文献资源信息发布的广度和速度。但若要促使其在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则还需要在提升文献资源的便利性上下工夫。这里的“便利性”主要指向,需求主体根据自身的专业领域能快速的搜集到可用的资源材料。目前以“中国知网”为代表的网络文献资源尽管给出了明确的学科分类,但在面对当前学科之间、技术之间不断交融的态势仍显不足,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需求方的交易成本。

3.3 建立校企文献共享平台

应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企业二者在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比较优势,前者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后者的比较优势则包括了技术创新和创新驱动下的商业化应用上。不难理解,将这些创新成果市场化才能切实增大社会效益。因此,需要建立校企文献共享平台。这一平台的搭建是植根于校企合作办学和合作研发的基础之上的,为此,高校应发挥公益性文献资源供给的职能特征,根据目标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协助搜索和归类相关文献资源,从而减少企业在开展这些工作的精力。

3.4 增强企业文献转换绩效

增强企业文献转换绩效主要是指,企业在利用网络化文献资源上实现“产出/投入”的最大化效果,或者说是满意的效果。对此,企业还应在培养自己的研发团队上下工夫。下功夫的重要环节包括:(1)增强团队成员对文献利用时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2)营造团队成员的自主学习氛围;(3)建立团队范围内的自学习系统。其中,建立团队范围内的自学习系统,将激发成员在文献资源利用的基础上形成“干中学”的主观意识,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辩证逻辑下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商业化转换绩效。

3.5 实现文献利用市场评价

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我国学界和实业界之间长期处于相互分割的局面,这一局面便自然影响了文献利用对社会效益提升的贡献程度。从问题的产生机理来看,根本还在于激励机制设计上的偏差所致。因此,需要实现文献利用的市场化评价模式,即在考核“源文献”(如学报、专业期刊)的业绩时,应将市场评价纳入其中。当然,这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困难,但这一思路应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梳理现阶段的相关文献可知,诸多作者都已观察到高校图书馆在推动公共文化信息平台和区域经济发展上的作用,而这实质上也体现为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对社会效益提升的助力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从挖掘高校图书馆功能上入手,并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最终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目标。

4 结论

本文认为,需要从:突出政府公权力的作用、提升文献资源的便利性、建立校企文献共享平台、增强企业文献转换绩效、实现文献利用市场评价等五个方面来共同推进社会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丁宁.论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J].群文天地,2012(4).

[2] 何都益.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模式研究[J]. 科技信息,2012(2).

[3] 高咏先.区域性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运行机制研究——以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项目为例[J]. 情报探索,2011(6).

[4]王滢 .广东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瓶颈及新模式选择[J]. 河南图书馆学,2011(5).

[5]邹晓蕾.对信息时代地方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几点思考——以湖北省地方高校图书馆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3).

作者简介

欧丽清(1960-),女,广西南宁,大专,馆员,研究方向:读者服务。

猜你喜欢

文献资源社会效益最大化
勉县:力求党建“引领力”的最大化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
好刊社会效益高
政法类大学图书馆图书配置以及对法学图书的需求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探讨网络环境背景下的高校图馆文献信息资源采集分析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承德建设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