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图书馆服务中的读者隐私权保护

2015-07-10朱翠萍

卷宗 2015年1期
关键词:读者隐私权保护

朱翠萍

摘 要:图书馆作为读者阅读的重要场所,随着网络化的发展,读者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需要利用个人信息来注册,才能拥有阅读的权利,而这就涉及到读者的个人隐私,读者的个人隐私的泄漏对自身的权益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和伤害,图书馆不仅要为读者提供优质的阅读服务,同时还要在流通服务中加强对读者隐私权的保护。

关键词:图书馆;读者;隐私权;保护

1 图书馆流通服务中涉及到的读者隐私

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受到法律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图书馆读者隐私权则是指读者在接受图书馆服务过程中享有的对其个人信息资料、通讯资料、身体资料、图书馆活动资料、信息需求资料等进行支配的权利。归结起来,图书馆读者隐私权有两种:一是读者个人信息(个人数据包括读者的信息需求)的保护权力;二是个人活动空间(私人生活的安宁)的保护权力。

1.1 读者个人信息的隐私

读者的个人隐私主要有联系方式、姓名、职业、婚姻状况、血型等,这些隐私信息的保护都会在个人信息保护法中体现出来,除此之外,在图书馆中,读者的信息还包括读者的查找、检索的信息以及流通的记录;读者的科研课题以及研究的方向和内容等;读者卡上面的记录信息;读者的借书记载;读者的家庭情况等信息。作为图书馆的读者,自己的私人信息不希望被他人所知,特别是一些可能会影响到读者在公众面前的威望、名誉的信息,例如,财产来历不明、行为背景的缺陷、桃色新闻等,任何一名读者都希望能够与普通公民一样享有个人隐私权,因此,图书馆需要维护读者的个人信息以及合法权益不受到任何侵犯。

1.2 读者个人活动空间隐私

所谓读者活动隐私,就是在图书馆的活动中不受到任何人的检查、监视、限制等,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的去享受图书馆的服务以及图书馆资源,读者的活动隐私与图书馆的使用权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一个读者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都希望能够享受相应的权利,而且,也希望在不受到任何侵犯之下自由的出入图书馆,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读者在图书馆阅读的过程中的权利。因此,在图书馆流通服务的过程中,无论在何种情况之下,图书馆都无权对读者执行搜身检查、监视跟踪、限制行动等行为,也就是说,针对于任何不合理、不合法的监视或干扰的情况,读者都有权维护自身的

利益。

1.3 读者信息检索中的信息隐私

图书馆是一个文献资源中心,其中含有大量的知识,而且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的知识都会在图书馆中浮现,而读者借助于图书馆这一点优势,会通过咨询的方式来寻找相关的资料或请求图书管理人员的帮助。而在流通咨询的过程中,图书管理员就会了解到读者的一些隐私,如,读者进行医疗咨询时,则会向管理员透漏出自身的疾病信息,以此来获得管理员的帮助;如果读者自身发生了法律纠纷,要寻求相关资料的话,同样也会要与图书管理员阐明自身的立场;如果读者因为自身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对图书管理员咨询一些心理问题以及相关的书籍,会暴露出自身的心理问题等。这些都关系到读者的私密信息,图书管理人员必须严格保守读者的这些信息,但是,在现实中却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图书管理员严格保守读者的信息,可在与其他人交流时,可能会无意间泄露出作者的私密信息,对读者的影响极大。

2 现代图书馆可能侵犯到的读者隐私权的具体表现

2.1 对读者个人活动空间的侵扰——包括物理活动空间和网络活动空间

读者活动空间的隐私主要是指读者在不受他人监视、检查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享受图书馆的服务。现今图书馆采用了全新的管理模式,全开放的借阅模式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书刊严重丢失。相应的防范措施就是防盗监测仪与监视技术的结合使用,这些装置虽然在防止图书失窃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读者活动隐私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对读者的全面监控实际上是对图书馆读者隐私权的全面剥夺。为了实现读者上网的方便,各图书馆基本都建有电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有完备的管理系统。软件管理有:自動化管理系统集成的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以及专为电子阅览室或网吧开发的管理系统等;硬件管理有:IC卡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除了具有对读者信息管理、屏幕监控等强大的管理功能,还会在系统中留下读者的上机信息或在日志文件中记录下他们访问过的网站或IP地址。通过追踪软件图书馆可以查知上网者访问过的站点,进行过什么操作,为图书馆提供了管理的便捷,但是读者网上行为被追踪,读者的网上活动就不会是什么秘密了。这些都构成了对读者个人网络活动空间的侵扰。

2.2 与读者个人信息、记录隐私的冲突

图书馆读者信息、记录指的是读者的个人信息及读者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信息、记录。这些数据包括用户登记(注册)记录、图书馆流通记录、馆际互借记录、参考咨询问题记录、计算机数据库查找记录、网络使用记录等,这些记录和信息均属于读者隐私。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经常可能对读者网络活动空间和读者网络行为信息、记录进行侵犯。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强大的功能可以随时查询到读者在流通借阅、检索资源等利用图书馆过程中的各项记录,并对这些记录进行查阅、统计、分析;读者访问图书馆网站时,其浏览行为信息会被图书馆的服务器自动收集并保存到各种日志文件中。图书馆在对网络日志进行分析和挖掘时也可以获取读者的个人信息;电子阅览室的管理系统和追踪软件不仅有可能侵犯到读者的网络活动空间,还有可能侵犯到读者个人信息、网上记录。近年来图书馆开展了个性化服务,这是基于读者的信息使用行为、爱好、习惯和特点等来向读者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服务,图书馆对读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作出反应,提供相关服务推送到“我的图书馆”。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虽然是适应当前信息服务市场竞争的需要,但是对读者隐私权也会构成侵害。当前的图书馆咨询服务主要是帮助读者解答疑难,查找、选择、评价、综合各种信息资源,提供给读者精练准确的经过过滤、深加工的信息产品。咨询馆员在咨询过程中了解到读者的个人信息、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如果将上述这些涉及读者的特征或私密信息公之于世,或者用作未经读者个人同意的用途,都有可能造成对读者的伤害。

3 加强对读者隐私权的保护,推进图书馆工作的发展

3.1 我国图书馆界需要制定一套与读者隐私权相关的法规、政策

我国在民法中有对隐私权保护的具体规定,图书馆还应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读者隐私权的地位,对隐私权保护的一些具体问题和专门问题进行规定:在有关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上给予高度重视;向读者提供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的选择权;向读者提供有关隐私问题的联系信息;建立网络服务公约;对监视技术等产品的利用要用更高理性的价值评

判标准加以约束、限制和取缔,或明确其应用范围和责任等。为了制订出好的政策法规,图书馆需要对收集的读者信息进行评估并列出全面广泛的信息清单。不同图书馆读者隐私权政策法规及学会的指导方针都需要对图书馆读者隐私权的变化做出积极的响应。图书馆需要关注图书馆领域及商业领域的技术的发展趋势,当图书馆应用一项新的系统或技术时,需要关注新技术对读者隐私权的影响,将这些新影响及时在政策法规中体现,使图书馆的政策法规与时俱进。

3.2 图书馆需要教育读者关心隐私权问题,保护自己隐私权不受侵犯

鉴于当前图书馆的环境,任何图书馆员都无法在任何时候保护所有读者的隐私不受侵犯,但是,图书馆可以教育读者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图书馆政策法规中对图书馆收集什么信息,这些信息的用途仅仅解释说明还不够,图书馆需要在教育读者保护其隐私权方面承担任务,将隐私保护放入对读者进行的目录指导和其他读者教育课程中,将读者私密保护条款或措施张贴到网站主页上,向读者征询保护隐私和获取个人信息的建议,让读者参与隐私政策制定的全过程,使读者了解图书馆隐私保护的局限性。此外,图书馆为读者个人数据的保密与安全提供技术与非技术方面的支持。教育读者学会使用一些隐私保护技术如Black—board Internet Privacy,有选择地使用Cookies,或者删除已存在的所有Cookies以及历史文件以保护个人数据安全。通过图书馆读者隐私权教育,以便于让读者发挥最大潜力来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

3.3 加强职业伦理道德修养,提倡馆员自律

无论是国家法律,还是单位的规章制度,都不可能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更不可能解决某一方面的所有问题,许多地方需要伦理道德机制来约束,只有当外在约束力转换为主体的内在约束,即个人的意志约束,道德主体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伦理道德水准,这就是自律。对于读者隐私保护,法律法规不能完善的保护。从我国图书馆来说,更应倡导馆员自律,自律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图书馆员应该熟悉关于隐私与计算机犯罪方面的法律,并与有关法律人士一起研究图书馆所面临的隐私问题;在公开读者信息、记录之前,要取得用户或者有关机构的授权或者许可;保证图书馆收集的信息不超过图书馆有效运作需要的数据量;拒绝一切形式的商业性质的个人信息转让和了解需求、杜绝对个人信息资料的恶意、无聊的扩散等。

4 结束语

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也有着一定的联系,而要将读者的信息进行资源共享之前,必须要经过读者的同意并取得相应的授权,尤其是在读者在网络上咨询一些服务时,不希望让别人知道自己在查看哪些图书资料,更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正在研究哪些课题,现如今网络服务的优越性非常优秀,但是也会伴随着一些麻烦,尤其是一些网络电子邮件,直接提到读者的姓名等信息,因此,图书馆应做好读者的隐私事项保护,以保护读者的隐私信息为最基本的服务准则。加强图书馆读者隐私保护有利于在图书馆中树立用户权益保护意识,使图书馆界倡导的以人为本得以发扬光大。尊重读者的隐私权就是尊重读者的人格尊严,体现了图书馆对读者的负责。对读者权益的保护,尊重读者的隐私权,有利于建立图书馆与读者平等信任的和谐关系,拉近馆员与读者的心灵距离,尊重读者的隐私权会使读者更信任图书馆,有利于图书馆工作的开展,促使更多的人愿意放心的利用图书馆,从而实现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雪贞.图书馆文献借阅中读者隐私权保护[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9(02)

[2]刘金玲,彭颖.现代图书馆用户隐私权保护问题与对策研究[J]. 现代情报. 2007(10)

[3] 陈桂香.论高校图书馆的读者隐私权及其保護[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04)

[4]杜文娟.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隐私权的保护[J]. 贵图学刊. 2008(01)

[5]罗曼.论图书馆用户的隐私保护[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5(01)

[6]秦俊英.图书馆保护用户数据隐私权的策略[J]. 档案管理. 2009(03)

猜你喜欢

读者隐私权保护
纳税人隐私权的确立、限制与保护
妈妈,请把隐私权还给我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读者》光明行动”(26)
“《读者》光明行动” (25)
“《读者》光明行动”(24)
论患者隐私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