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为王
2015-07-10易芳
易芳
泉州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 1994年,是一家集产品设计——材料研发——面料织造——染整印花——面料复合——服装加工于一体,产业链配套完整的高科技纺织企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包括纺织新材料(纱线)、针织面料、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以及运动休闲服装在内的系列产品与服务。
从1985年毕业就展开了自己的纺织人生——对于经营驾驭着这样一家覆盖纺织全产业链的高新技术企业的董事长,在中国纺织行业行至转型升级十字路口的关键节点上时,能够给予行业怎样的真知灼见?
记者:摇粒绒作为海天的知名产品成为了2014纺织之光科技成果获奖项目,对于产品的技术研发,您一直抱持的是怎样的理念?
王启明:公司刚成立时以做技术服务为主,因为那个时候很多企业有了机器却不懂得用,我们公司就去做一些技术指导和工艺支持。1994年,我们成立了织布厂的公司雏形。在那之后,开始步入国内首家摇粒绒面料的生产之路。二十年来,对于摇粒绒的不断推陈出新,也让这款面料最终成为了海天的拳头产品之一。
摇粒绒最早兴起于美国,那个时候国内还没有这种面料。以前的传统面料自身重量很重,而且保暖性能也不够好。摇粒绒用物理的方式解决了蓬松性和保暖性等问题,90年代海天第一个在国内推出摇粒绒面料时,销售情况一时风靡市场。
摇粒绒的研发和推广和整个材料工业的发展紧密关联。随着终端产品的细化,面料产品的多样性也是产品开发过程中重要的问题,要针对市场需求的某一个点,以人为本去创造需求。以前,国内物资紧缺,而现在则是一个物资过剩的时代,消费者很挑剔,也越来越理性。摇粒绒作为海天的主要产品之一,现在每一年都要进行再创新,研发出不同的产品种类,以生产推出新型摇粒绒产品。
记者:在当下的困难环境下,您认为整个纺织行业和所有企业应该怎样度过时艰?
王启明: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在生产、科学、技术这些领域持续去做一些事情。我们希望生产的产品能够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将人文、设计、科技等元素浓缩融入进传统的织造业里。一种面料,只是不褪色已经不够了,要看消费者是不是喜欢这个颜色,你的保色保真程度做得再好,90后的新消费者根本不喜欢这个颜色,就等于没有意义了。
虽然身为一家高新技术型企业,但是没有市场就等于没有一切。所以,海天也已经将以前的产品研发中心进化升级成为了现在的商品研发中心,就是要求必须从市场需求上做文章。让消费者的需求传导过来,从需求终端上研发设计产品,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记者:2014年海天成为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的捐赠企业,对于在尽力压缩各类成本的当下,您的这笔捐赠款项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王启明: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国的纺织行业最初可能都是依靠国外的技术和设备生存,而现在,整个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国度,如果不从技术上自己去开发研究,保持自身的科技原创性,是不可能获得长远发展的。
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的用意在于科技奖励。一直以来,纺织之光对科技教育的支持,对纺织行业未来的创新发展,引领技术革新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对纺织之光基金做一点自己的贡献,以此推动我们国家整个纺织行业的科技发展,也是我身为二十年老纺织人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