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纤维的“中国能力”
2015-07-10牛方
牛方
近十几年来,中国的纺织工业稳坐着“全球第一”的头把交椅,而“全球第一”的标准是什么?是生产量?消费量?还是投资、出口、科技、品牌、人才……?当然,不是其中之一,而是其中所有。“全球第一”是一个综合指标的体现,不管这些指标的占比和评定应该如何正确的分配和评估,中国纺织是“全球第一”已经是一个全球事实。
而 “全球第一”的背后所需要的支撑和基础是雄厚的,这其中包括了纤维产业——这一行业基石。按照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在第二届中国国际原料大会上的讲话显示:“中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在‘十一五期间,增长了1440万吨,‘十二五前三年增长了742万吨,而由于受到农业规模的限制以及棉花差价的影响,中国纤维加工总量的增长,主要依靠化学纤维提供,其中‘十一五期间化学纤维加工量的增长占到纤维加工总增长量的80%。”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在2014年第20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上讲到:“2014年,中国化纤产量占全球比重为68.4%,这一产量占全球的市场份额是从1995年的16.7%一直增加到了2013年的53.8%。”
“80%”和“68.4%”这两个数字意味着很多,其中首当其冲的是代表着中国化纤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但是随着近年来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国化纤工业越来越真实地触摸到了行业发展的瓶颈。按照端小平的说法,今天中国的化纤工业已经不再需要告诉世界“我们能够做多少”,而应该着重告诉世界“我们能够做什么”。
“我们能够做什么?”有人会说,“我们什么都能做”,但那只是井底之蛙的自问自答。“能够做什么”代表着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无界的,它不仅包括生产,还包括品牌、科技、以及深度挖掘市场和创造市场的一种能力,是一种“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结合。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离“软硬结合”的巅峰状态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是随着“新常态” 时代的来临,行业的发展已经渐渐步入了重视品牌、重视产品开发、重视上下游联动的路径上来,这无疑是可喜的。而与此同时,中国出现了一个全球独创的趋势发布,即“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这一平台的搭建给化纤行业提供了一个品牌建设的思路。连续三届的纤维流行趋势发布为多年来“陶醉”在自我产能规模扩张之路不可自拔的中国化纤工业注入了一股“鲜活的血液”。而这正是我国化纤工业打造“软实力”的有力之举。
那么“硬实力”又代表着什么?如果说“硬实力”代表着一种生产能力,那么毫无疑问,这一阶段的路程我们已经走的很不错了,接下来我们应该走得更深入,对于行业基础理论的研究应该更加重视并且行动起来。随着发达国家相关产业的萎缩,化纤领域基础理论研究的创新工作已经落在了中国化纤工业的肩头,要让这个产业维持一个健康的生命特征,需要从他的基因开始拆解,以保永存。
“软硬结合”是我们今天以及未来的发展之路,也是行业正在走着并且坚定走着的一条路。2015年3月18日,在“四展联动”的上海,中国纤维馆盛装亮相,八大展区即独立又集中的展示了中国化学纤维的整体实力,新年度纤维流行趋势发布带来诸多行业最新、最科技、最前沿的纤维产品,此时一切的元素汇集一堂,集中碰撞从而再次推动行业的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