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明:振兴时尚产业 促进内需发展
2015-07-10
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以来,“美丽中国”的理念深入人心。对于“美丽中国”,我的理解是,更美的城市、更美的乡村、更美的产业、更美的商品、更美的服务和更美好的生活……要实现这么多的“更美”,我认为需要有更美的产业来支撑和统领,而在这些更美的产业中,时尚产业更能引领美好生活,促进大国崛起。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的建议是:加大以时装为核心的时尚产业扶持力度,建设美丽中国,创造美好生活。从国家层面,将时尚产业的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来看,制定时尚产业战略发展规划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从文化层面,时装产业是时尚产业的核心部分,首先将时装产业纳入文化创意产业,视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从商业层面,商业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商业竞争有待进一步规范。从消费者层面,引导消费者增强民族自信心,让大家能够感受到购买国产时尚品牌是很光荣、很自豪的事情。
从企业层面,要把中国文化研究透,把中国的文化艺术融入品牌的原创中去。正因如此,我们也在不断努力,集团旗下EP雅莹品牌将希望借助2015年米兰世博会,以时装为载体,向世界传递我们中国的艺术和文化。
此外,为促进内需的长效发展,建议有关部门对制造业领域的增值税改革和消费领域的消费税改革。教育方面,引导高校用国际化的思维来培养时尚产业相关人才,壮大中国新生代的设计师群体,让他们成为中国时尚品牌国际化的未来希望。
另一方面,十八大提出,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对此我认为,宏观上,这与我们的产业升级、加快中国制造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转型密切相关;微观上,这与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等美好生活密切相关,与每一个人的消费密切相关。
对此,我的建议是:抓住机遇,加速转型升级,让消费者买得起更好的商品,促进内需长效发展。
首先,企业层面自身加强管理,精细化管理,提升员工工作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和人力成本。
其次,更需要政府层面的支持:对时尚品牌扶植,要做战略性发展规划,形成中长期的长效名牌培育机制,在中国的优质土壤中扶植他们优质成长。
建议进一步深化税制体制改革,特别是在衣食住行,跟生活最相关的制造业领域增值税改革和消费领域的消费税改革。通过减轻实体经济税费负担,进而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产生刺激,拉动内需。降低商业成本,控制租金不合理高涨现象,考虑降低水、电、物流等成本费用,真正降低实体经济压力。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延伸,促进制造业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发展。围绕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实现产业升级,与时尚建立关联,与文化艺术建立关联。完善各城市的商业规划,促进各城市的商业繁荣,方便人民出行和购物,加快特色商店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