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015-07-10于文哲
于文哲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学生的学习越困难,在脑力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就越多,就越需要多阅读,就像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长的感光时间一样。成绩差的学生,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来照耀。不是补习,不是识字一样的督促,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
一、清除文字障碍,初步领会文章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使之养成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的好习惯,进而增加识字量。阅读文章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清除课文中的文字障碍,也可以采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方式解决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字词。只有扫除了文字障碍,学生才能读懂文章,进而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小学生,识字量多可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顺利地阅读文章并理解其内涵。
二、重视朗读训练,掌握朗读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每一篇文章,明确朗读时的感情基调,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训练学生朗读时,教师要先声情并茂地范读。加里宁说过:“没有任何人像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住一切细微的事情。”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若能面带微笑,饱含激情地范读一段课文,那甜美的嗓音、优美的语调、传神的动作,就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感受到朗读的魅力、阅读的快乐。
在范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朗读指导,如表达赞美、喜爱的内容要读得高昂、响亮,速度快些,表达悲壮、凄凉的内容要读得舒缓,速度慢些,还要明确哪些地方需要重读,哪些地方需要停顿等等。要让学生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使语言文字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
三、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领阅读
1.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可以通过教师捐书、学生买书等方式建立班级图书角,然后教师每天利用晨读时间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刚开始学生可能只把阅读当成一个学习任务,但经过一个学期之后,学生就会渐渐把阅读当成一种乐趣、一种享受,阅读的积极性也会随之高涨。
2.向家长推荐课外书
许多家长也想给孩子买课外书,但不知买什么样的书好,这时教师可以向家长推荐一些内容健康、趣味性较强、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开展讲故事比赛
为了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每周可以安排一节课进行讲故事比赛,让学生把本周读到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创故事的演讲,并把每期的演讲记录下来,在下期开始前进行表扬性总结。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阅读。
四、发挥榜样作用,促进主动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顺利完成各项工作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心情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在快乐中习得新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可以“现身说法”,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的经历和收获,谈谈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样就能使视教师为心中偶像的小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教师也可以定期从网上搜集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然后利用班会向学生介绍这些名人是如何通过博览群书而成才的,使学生认识到,古往今来,凡有所作为的人无不热衷阅读,勤奋学习。此外,班级板报上可以写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激起学生对读书的渴望,使学生由衷地想与书交朋友,从而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
五、开展读书活动,激发阅读热情
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没有什么能比玩更吸引他们。在语文活动中,要让学生在玩中阅读,在阅读中体验玩的乐趣。可以利用班活课、晨读时间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如猜谜语、背唐诗、读故事等,看谁记得多、看谁讲得精彩。在每次活动前教师要先制定比较详尽的活动计划,活动时现场公布活动规则及评奖办法,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对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表扬,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在玩中体验到读书的快乐。还可以开展读书汇报会、故事会、优秀的读书笔记展评、制作剪贴册和手抄报、阅读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效地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样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因此,教师应肩负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重任。
(责任编辑 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