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代的麝香研究

2015-07-10谭振超

黑龙江史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麝香唐代香料

谭振超

[摘 要]麝主要生活在陕甘、川蜀、西藏的山谷地带,取自麝的麝香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得到了广泛的利用。就唐代而言,麝香主要作为香料、药材等使用,既是贡品,也是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之一,并形成了经由吐蕃输往海外的一条麝香之路。

[关键词]麝香;香料;药材;贸易;唐代

一、麝香的来源与产区

麝被认为是原产于我国麝似獐而小,有香”,“(阳帝之山)多美铜,其木多 、 、 、楮,其兽多 麝”,是我国古代较早对麝的记录。又有《尔雅》曰:“麝父 足,脚似 ,有香”,也对麝的形态与香味作了描述。总的来说,麝是一种高约50-60厘米、体重7-17千克,外形似獐的小型动物。它主要生活在川谷之地,以柏叶与蛇为食,“麝食柏而香”,因此柏叶被认为是其香气的来源。麝香来源于麝,是成熟雄性麝鹿的生殖腺的分泌物,在古代往往通过猎杀获取。秋季为取香的最佳时节,而若在初夏采集,香中往往还含有蛇骨头。

唐本草云麝香生中台川谷,及雍州、益州皆有之。而夔州(秭归县)东南还有一个叫麝香山的地方,因其多有麝鹿出没而得名。据此,雍州、益州、夔州在唐代均有麝香出产。雍州位于以长安城及其附近地区,依傍雍山、雍水,如今包括陕、甘、青、宁的部分地区。益州原为蜀郡之地,夔州在巴渝,此二处都相当于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这些地区森林茂密、水源充足、温度适宜,因而成为麝的主要栖息地。

皇室中所使用的麝香主要来自各州郡的进贡,贡品又为各个地方的土特产品,因此进贡麝香的地方一般也为麝香的产地。《通典》中有安化郡、延安郡、咸宁郡等26郡进贡麝香的记录。从数量上看,进贡的麝香自1颗至60枚不等,差异较大。而《元和郡县志》对开元年间进贡麝香的地方也有记载。从地域上看,这些地方主要分布于雍州、梁州、冀州、并州之域,属陇右道、剑南道、山南道、关内道,大体相当于如今的陕西、甘肃、四川等地,与唐本草的相关记载不谋而合。由此推测,唐代麝香主要产于我国的西北、西南及中部和华北部分地区。

此外,吐蕃即今西藏一带也是出产麝香的密林宝地,其出产的麝香尤其受到中世纪西方人的垂青。虽然汉文史料鲜有记载,但能从外文文献中看出一些端倪。基督教医师穆萨维就曾说,最好的麝香当属粟特麝香,它从吐蕃输往粟特,再经由陆路运到地平线的尽头。关于此时中国内地、吐蕃、南亚、中东的麝香贸易,下文将会具体论述。

二、唐代麝香的使用

1.作为香料的麝香

在唐代的皇宫中,麝香是御香,受到了皇室贵人们的喜爱。玄宗时宫内一度“金钿照耀石瓮寺,兰麝薰煮温汤源”。王建在描绘宫中生活的时候也写道:“总把金鞭骑御马,绿鬃红额麝香香”,“收得山丹红蕊粉,窗中洗却麝香黄”,“添炉欲 熏衣麝,忆得分时不忍烧”,“供御香方加减频,水沈山麝每回新”。看来,麝香在皇宫中既是熏香,用来净化空气,也是佳丽和宫女们用来梳妆打扮必不可少的香料用品。

麝香香味诱人,又显得尊贵,必然引得人们趋之若鹜。而且唐代女性又较为开放,讲究妆容,因此多用麝香。唐诗中就有许多对麝香的咏叹。白居易曾有“……颜未改,君心改,为君薰衣裳,君闻兰麝不馨香,为君盛容饰,君看金翠无颜色”的感慨。由此可见唐代妇女会把麝香作为香薰为衣裙被褥增香,又如“兰麝熏行被,金铜钉坐车”。同样,时下还流行佩饰香囊,有一种香囊就是用兰与麝香包夹而成的,名叫“兰麝囊”,兰草与麝香是名贵的香料,两者都具有独特的芬芳,混合在一起更是他香难以企及的,在诗人笔下,也只有牡丹的香能与其媲美。但其毕竟麝香较为奢侈,因而市场上也不乏有仿制品出现,人们或将其他香料也调配成麝香的味道,作为替代品使用,“(香狸)取其水道连囊,以酒浇干之,其气如真麝”。

此外,作为香料的麝香还被用于宗教生活。大唐高僧玄奘就把麝香列为四大香之一,与沈香、 堵鲁迦香、龙脑香其名。想必在唐朝得到极大发展的佛教也把麝香用作佛香,并且是颇为珍贵的香种。当然,对于那些成为佛香的麝香,已然超出了其作为香料的原初意义,还被镶嵌上神圣性的宗教文化元素。在浴佛仪式中,通常就以“牛头旃檀、芎 、郁金、龙脑、沉、麝、丁等以为汤,置净器中,次第浴之”。据此,麝香在唐代佛教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医书中作为药材的麝香

唐代医药典籍中关于麝香的记述主要见于《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药书,其中不仅有关于麝香入药所针对的疑难杂症,还有制药各材的具体配比以及药物的使用方法等信息。

以《千金要方》为例。此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为著名药王孙思邈所著,书中涉及麝香的内容约有90条。其一,卷首即解释了各种药物调配的注意事项,包括麝香。“凡汤中用麝香、犀角、鹿角、羚羊角、牛黄,须末如粉,临服内汤中搅,令调和服之”,“凡合肾气薯蓣及诸大补五石大麝香丸、金牙散、大酒煎膏等,合时煎时,并勿令妇人、小儿、产母、丧孝、痼疾、六根不具足人及鸡犬六畜等见之”,为的是说明药物间草石相克、人群禁忌等问题。其二,麝香可入孺幼用药。比如,用于治新生儿中风的二物驴毛散,治小二风热的五香连翘汤、五香枳实汤,治小儿核肿、壮热的配方中均有麝香,治客忤可吞食大豆般的麝香。其三,麝香可入口七窍用药。这一方面,主要是利用了麝香本身香味的特性,用来治七孔臭气、身体发臭、唇裂口臭、马喉 以及美容等。其四,麝香可治风热伤寒。比如,风热引起的四肢虚弱,体内上火,赤白下痢等。其五,麝香还是治疗胆、心、脾、肺、肠等五脏六腑诸种疾病的用药。其六,麝香还可解沙虱毒、驱蛇,这大概与麝食蛇有关,是蛇的天敌,因此具有很好的效果。

约成书于永淳二年(682年)的《千金翼方》亦出自孙思邈,书中内容与《千金要方》相比有许多类似之处,也有补足。而《外台秘要》也对麝香的入药作了颇为详细的叙述。限于篇幅就不再逐一列举。

此外,麝香作为药材在唐代治疗妇科疾病方面的应用,主要见于昝殷所著的《产宝》的辑录,其是治疗胎产诸症的重要参考。用一钱的麝香研水调服能治孕妇难产。用一两的麝香等其他十二味药材可治产后综合症。用没药、琥珀、芍药各一钱去皮的桂木、麝香、细辛各半钱,研磨成粉,每次服用半钱,配合生姜汁、温酒调匀服用,可以治产后的四肢虚肿。诚然,现如今人们通常持有麝香会导致不孕或流产的偏见,殊不知唐代的医药家们却有用适宜的麝香配比与服法反其道而行之的实践。

以上来看,麝香的入药具有几个特点。第一,作为中药处方被广泛使用。唐代医书中共见逾300种用麝香为方子的配药,其中既有以麝香作为辅方的其他配药,也有以麝香作为主方的药材,如麝香丸。第二,对症范围广,可用于医治小儿、妇女、成人诸多常见疾病。究其原因,恐怕与中医药的传统特点有关,其有注重调理的理念,取材繁多,一材往往多用,疗效缓慢却又一定效果。但是,麝香对症面广的前提还在于其自身具有可被利用的药性,其具有难以被替代的药用价值。第三,对麝香的药用继承前人的医学成果,并有所发展。麝香作为药材使用,并不是从唐代才开始的,汉代《神农本草经》中即有关于麝香“味辛温,主辟恶气,杀鬼精物、温疟,蛊毒,痫 ,去三虫,久服除邪,不梦寤厌寐,生川谷”的记载。而《千金翼方》在对麝香的药性总结中沿袭之,并对药用内容进行了拓展。因此可以说唐代医药家们或是继承或是完善或是发展了前人智慧的结晶,让麝香作为药材的应用更为广泛和普遍,并集结成书,使之得以流传下来。

3.麝香的其他使用

麝香在唐代用来制文房用具。史书中曾记载了欧阳通用象牙、犀角、管狸毛、秋兔毛制成的笔、松烟墨和麝香纸进行书法的轶事,说明唐代有以麝香充当造纸添料的事实。麝香纸质坚韧、轻薄,色泽白滑,保存长久,可谓纸中佳品。而墨中也有用麝香研制的,这一点反映在李白“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磨,兰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的诗句上。王勃亦云,“研精麝墨,运思龙章”。其实早在南朝,书法家韦仲合墨的配料中就含有麝香。古代往往把松烟为主料,配以麝香研调墨汁。崔致远言“研含麝以传书,德馨增馥”,表明唐朝的麝香墨甚至流传到了新罗。足见,用麝香制成的纸、墨有助于书写出一手好字,常受到文人骚客们的青睐。

麝香还被当作涂料使用。杨国忠的著名宅邸即是“沈香为阁,檀香为拦,以麝香、乳香筛土和为泥饰壁”建造而成,由于主要的建筑用料为四种香,故取名四香阁,每逢春暖花开之际很是壮丽。然而这是唐朝高官才享有的待遇,也侧面反映了麝香的珍贵性。

此外,唐代还有用麝香烧制酒酿的奇闻,冯贽的《玄山印记》就说,“陈茂为尚书郎……捣朱矾,浇麝酒,闲则匣以镇犀养,以透云香,印书达数十里,香不断印”,想必用麝香烧的酒能起到增味的作用,还能养生。虽然记载有想象的成分,但也反映了麝香是唐代雅士们在休闲生活中常用来营造气氛与怡情。

总之,唐代麝香的使用主要体现在香料、药材及文房用具、涂料等其他几个方面,既是皇室的御用产品,也流行于民间百姓。由于麝香获取不易,资源稀缺,具有珍贵性。因此其在唐代得到广泛使用,说明此时麝香开采已较为成熟,初具规模、较为专业,而这是与唐朝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的。妇女们对麝香的使用,又说明了唐朝社会风气较为开放。但毕竟麝香所制成的香料、文房用具、涂料有一定的附加价值,往往是小众产品,受众面较窄,只有具有特定需求的人群才会采用。对大多数而言,最常见的还是被用作药材。

三、作为贡品的麝香及唐代麝香贸易

唐代的麝香贸易可以分为国内贸易与对外输贸易出两个方面。

在国内贸易方面,多发生在麝香的主要产区,如南诏国。《蛮书》载“麝香出永昌及南诏诸山,土人皆以易交货币”。上文已述,西南一片多有麝鹿,因而生活在此地方民众自然不会错过利用这些天赋筹码赚取财富的良机,交易成为了他们把麝香变现的最好方式。然而中国古代是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可以推测,这种发自民间的麝香贸易通常贸易的规模是比较小的,史料记载比较贫乏就很能说明。土人以麝香换取货币可能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来源。因为麝香贵为珍货,价值不菲,“(银生城)南有婆罗门、波斯、围婆、勃泥、 仑数种外道,交易之处,多诸珍宝,以黄金麝香为贵货”,因此国内民间的麝香贸易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方黎民百姓的生计问题。

相比国内贸易而言,麝香的对外贸易更为普遍。唐代乃至以后的香料贸易中有一个极为有意思的现象,即中原地区常用的香料中,如沉香、檀香、丁香等植物香料,以及麝香、龙涎香等动物香料,只有麝香不是从西方进口而来的。因为取香的麝鹿品种只生活在中国,麝香在海外并不出产,于是麝香作为商品的对外贸易只限于对外输出,基本不会从国外进口。而其他香种多是通过丝绸、陶瓷和茶叶等与他国贸易而得来。

是时,近东、中东乃至欧洲社会对香水的使用蔚然成风,需求量极大。麝香本身被奉为香料中的极品,又作为香水的主要原材料,然而却只有通过与中国的贸易而获得,非常稀缺,狡诈的商人们往往掺假。因而,麝香顺理成章地了成为丝绸之路贸易上极为走俏的商品,并逐渐形成了一条麝香之路。

麝香之路东至逻些,中经象雄、勃律、护密,西抵吐火罗乃至河中之地,因其以麝香为代表的贸易最有声望而得名。需要指出的是,麝香的贸易范围远不止于此,笔者认为对这条道路向南应延伸至南亚,往西应延伸至阿拉伯半岛或许更为合适,因为这些均有麝香输往,我们姑且称之为广义的麝香之路。但无论如何,吐蕃是麝香之路的核心区域,这正由于吐蕃出产上好麝香的。那里的人们从捕杀麝鹿的猎人手中收购麝香,进而从事麝香贸易。与中国不同,中世纪的西方对麝香品种的分类非常细致,往往通过麝香的原产地为其命名,进而又以贩运者命名各种麝香。生活在巴格达的波斯科学家亚库比曾列举了十种不同种类的麝香,并把吐蕃麝香列在首位。看来,吐蕃麝香通常被视为最好的麝香。虽然在中亚人的说法里也有所谓的束特麝香、印度麝香,但其实其麝香也是由吐蕃运送而来,这些地方只是作为中转,再输出到中东各地。由于几经周转,这些麝香比“吐蕃麝香”要次许多。此外,和田也是麝香贸易的又一重要枢纽。中国与波斯最早的麝香贸易,即是从关中地区、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等麝香产地通过河西路、青海路等丝绸之路传到和田,再输往波斯。总之,麝香在丝绸之路沿线贸易中是相当活跃的。

还值得注意的是,输出麝香并不一定走的是陆路。希提曾有一段描述:“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这说明,也有一部分麝香是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输往海外。众所周知,到了唐朝的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中国经济重心也已移至华南,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取代前者成为中原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在当时,各类商品走南海航线,由广州出港,经由南海输往海外。但广州不原产麝香,也只是作为各产地麝香的汇集场所。

分析唐代的麝香贸易,大概能得到以下几个结论。首先,唐代麝香贸易既有国贸易,也有与对外贸易,并以对外贸易为主。国内贸易带有民间性的色彩,规模较小,贸易地区与麝香产区基本一致。其次,南亚与中亚各地对麝香产品需求量很大,麝香制品在当地受到的普遍欢迎。再次,麝香输出的线路可分陆路与海路,陆路所形成的麝香之路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构成,中唐以后,主要以海路运输为主。复次,麝香贸易还处出在发展阶段,及其兴盛,那是宋代以后的事情了。当然,唐代麝香贸易的影响已然超越其作为贸易本身的意义,它不仅达到了互通有无目的,使中国的物产西传,更加强了中西方的经济往来,密切了彼此的政治联系以和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山海经传·西山经第二》,第8页。

[2]《山海经传·中山经第五》,第47页。

[3]《尔雅》卷下,第39页。

[4]《世说新语》卷上之下,第49页。

[5]《陈氏香谱》卷一,第10页。

[6]《白氏长庆集》卷十二,第101页。

[7]《王司马集》卷八,第40-41、44-45页。

[8]《白氏长庆集》卷三,第29页。

[9]《白氏长庆集》卷五六,第510页。

[10]《酉阳杂俎》,第87页。

[11]《瑜伽师地论》卷三,第27页。

[12]《北户录》卷三,第27页。

[13]《千金要方》卷一,第13页。

[14]《千金要方》卷十,第106页。

[15]《千金要方》卷十三,第125页。

[16]《千金要方》卷十三,第127页。

[17]《千金要方》卷十四,第136页。

猜你喜欢

麝香唐代香料
不迷信天然也不嫌弃后天雕琢
香料点睛之笔
麝香牛的悲剧
麝香牛的悲剧
麝香牛的悲剧
重庆火锅香飘世界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唐代皖南诗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