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学生情感的牵引者

2015-07-10杨成柱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2期
关键词:生动情感语言

杨成柱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120-02

在语文课堂上,有的老师诙谐幽默,如同绘声绘色的相声,使学生敬佩;有的老师语言精练,教学思路清晰,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还有的老师善于用激情饱满的语言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收获意想不到的课堂效益……以上种种,探其魅力来源,应是教师教学语言情感的感染艺术。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是“一江春水”,不仅可以浮船载舟,还应蕴含着丰富的能源,这样的课,无疑能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悦人心目,牵人情思的吸引力。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如果我们都能认识到教师语言的重要性,并不断地加以锤炼,在课堂中以鲜明、和谐的语言节奏,准确、优美的词语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汉民族语言的魅力,那么这样的课堂,该是一种怎样的风景?

要想成为学生情感的牵引者,教师的教学语言就要具有感染艺术。何为语文教学语言的感染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那么,语文教师应怎样才能成为学生情感的牵引者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这是教学语言最基本的要求。老师必须准确无误、清楚明白、言简意赅,把所表达的概念知识传递给学生。老师的语言如果不准确,不但不能使学生获得准确的概念,还使学生的思维严重混乱,读错字音,或讲错意思,误导学生。不清楚的概念、拿不准的读音要查资料,找根据,逐一落实,养成认真求实的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二、注意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加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和发挥课文本身洋溢的情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使他们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既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一位语言学家就这样说过:“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可以给人一种快感,干瘪的语言只能对人的心理产生压抑,”在教学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一点。受学生欢迎的有威望的老师,他的教学语言一定是生动形象的,也一定是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听这样的老师讲课,学生一定会有乐此不彼的感觉,学习这门功课时学生也一定会手不释卷,津津乐道。教师的语言应是雅中有俗,俗中有雅,雅俗共存。

在教学中还需要教师重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生活,获得生命化感悟。因此教师应把教学内容及其形象融为一体,用形象化的语言去解释深刻的语文概念,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运用恰当生动的语言,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渊博的知识教给学生丰富的语文素养,以便引起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获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如著名的学者鲁迅讲课,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美人”,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生动形象的事例,来阐明“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可以说,语言的形象性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活力之所在,而且也正是它才使语文课堂放射出异彩。

三、注意教学语言的逻辑性

教师的语言应当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教学顺序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中心突出,符合文体知识的逻辑性,词不达意的语言要坚决摈弃。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来调节自己的语言节奏和朗读语调,做到抑扬顿挫,富有音乐感。语文课堂是传递情感的场所,老师以情动人、以诚感人,相互之间交汇成音乐的旋律,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懂得感恩。教学中,我反对“一言堂”,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果不以情感为教学的纽带,不重视情感的激励作用,是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即使学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难以“增益其所不能”学有所得。

四、注意教学语言的幽默、风趣性

教师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的语言,它能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平淡的语言,平直的语调,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语言应该集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于一体,所谓形象,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有新颖、贴切的比喻,幽默的夸张,生动的描绘,适当穿插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轶事、笑话,恰如其分地引用名言、警句、诗词,这样的教学语言,既能够振奋学生精神,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步入知识的殿堂。

严谨的语言使人可信,幽默的语言使人愉快,激昂的语言使人振奋,形象的语言使人清晰。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中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显得尤为重要,语言是纽带,是师生、生生之间共同交流对话的主要工具。教师主要通过语言传道、授业、解惑,引导、点拨、启发,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理解并掌握知识,并构建自己新的知识结构。

五、教学语言力求抑扬顿挫,有音乐的旋律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涌出知识的溪流。”教师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教学语言节奏生动化的基本条件是要抑扬顿挫,即语言中的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交替变化,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有规律变化。教学语言的语气、语调、力度、速度等,都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主要因素。“无波无澜,平铺直叙,没有变化的语调,容易使学生淡而无味,产生疲倦感,注意力不集中,而语调的高低起伏,语气的轻重缓急,速度的快慢间歇,语言的抑扬顿挫,可以增强表达力和感染力,给人以错落有致的节奏感。根据教学内容安排语言节奏,同时,语言节奏应该考虑到课堂上学生的反应”。

总之,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离开情感的教学也不是语文教学,那无异于生拉活扯的灌输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视学生为工具的愚蠢做法。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融入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成为学生情感的牵引者,这样才能和学生一起共享语文教学的情感美。

(责任编辑 文 思)

猜你喜欢

生动情感语言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情感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情感移植
如何使表情更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