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2015-07-10谢永学
谢永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109-01
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目前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阅读目标要有层次性
为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师制定的目标要有层次性。目标可分上、下限目标,如有必要,上限目标还可分层次。其下限目标是要求人人都能达到,而上限目标则鼓励学生去自由超越。如在学《劳动的开端》的“第一天挑煤”时,笔者制定的情感目标是:下限目标能感受“我”在挑煤中所受的苦难(这一目标针对全体学生而定,主要通过读悟课文的重点段得以达成);上限目标能透过“我”回家后与母亲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写话的形式领会“我”的坚强与母亲的痛苦。在上限目标中,“领会‘我的坚强”与“领会母亲的痛苦”又是两个层次,通过选择写话内容来鼓励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
二、让每个学生都与书交朋友,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首先,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各种传媒、电子网络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知识巨增相适应。
其次,儿童在进学校读书之前几乎“读得懂”所有“说”出来的书,对书的“听”的兴趣往往会迁移到“读”的兴趣上来。因此,语文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录音机、电视等视听媒体多让学生“听”书,从而诱导学生早读书、多读书。
第三,语文教师要尽量多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讲《荷叶圆圆》时,我打开幻灯,出示荷花的画面,简介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荷花,在美丽的荷花塘的风景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美的形象刺激着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情感活动,从而产生相应的情绪、情感。
三、朗读方法引导
训练模式是:初读感知语言——再读品味语言——三读领悟语言——四读运用语言,让整个课堂充满琅琅的悦耳读书声,在读中还语文以生命、活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说的都是朗读与理解的关系;诵读的具体方法;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两人对读、男女对读、分小组读、表演朗读、多人交替读、常速读、快读、慢读、轻声读、高声读、竞赛读、接力读、模仿读、限时读、自选读等,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摇头晃脑、自我陶醉、身受感染,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理、读之以思、读之以法,在读中领悟语言学习的乐趣。
四、坚持每周一堂阅读课,做好阅读后的讨论
首先,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必须保证,小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孩子,由于条件限制,阅读量不是太大,除了优秀作文和优秀日记外,课外阅读几乎是个空白,这就影响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和视野。在每周的阅读课上,向图书室借书让学生看,鼓励有书学生将自己的书带到学校和同学看,并建议其他学生多买书,多看书,想办法借书看。这样一来,学生看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每周一到阅读课,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书来看,就连课外时间,只要写完作业,就开始看书,养成了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其次,阅读后要交流,在每周的周末,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一周的阅读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先让学生汇报阅读的书目,然后说说书的大概内容,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后我再加以总结、评价,并让学生把感受写在日记中,就是一篇很好的读后感。
然后,在上课之前,布置学生自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情况,多说,提问,并讨论,这样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拓展了思维,使学生能主动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最后,教师要参与到阅读中。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是只要求学生阅读,自己也要阅读,选一本书,和学生一起阅读,看完了,向学生介绍自己的阅读书目和阅读感受,这样,无形之中,就耳濡目染地影响了学生的阅读习惯。
(责任编辑 文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