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跨越式阅读初探

2015-07-10赵秋华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2期
关键词:阅读语文教学小学

赵秋华

摘 要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教师的“讲”要适可而止,学习诸如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知识都只是手段,最终目的和达成的主要途径都是“语文实践”——让出时间让学生阅读和写作实践。那么就要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建构新型教学结构——跨越式教学。

关键词 小学 语文教学 跨越式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051-02

拓展阅读材料为孩子提供了两种类型的阅读内容。孩子既可以在阅读中理解生字、巩固生字,还可以进一步扩大识字量,并掌握更多的词汇和句型。还可以在拓展阅读材料中找到与课文主题密切相关的内容,帮助孩子完成情感目标的学习。在《掌声》一课中,拓展材料为孩子提供了大量有关残疾人的遭遇、残疾人的内心世界和残疾人如何自强自立,以及正常人如何关心、尊重残疾人等拓展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帮助孩子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使课文的情感目标真正得以落实——使孩子不仅懂得要关爱残疾人,而且明白尊重是最好的关爱;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事迹更使他们深受感动,不少孩子表示很敬佩这样的残疾人,并认识到作为一个健康人应使自己的生命体现出更大的价值。基本上每一课都可以进行大量的阅读拓展,孩子的阅读空间显得尤为宽广。

那么问题就来了,什么样的资源才算是优质的拓展阅读资源?优质的拓展阅读资源应该如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才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新课标的贯彻?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两个重要问题。

一、选择优质的阅读内容

由于不同的课文内容要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所以不同课型的教学中对拓展阅读材料的要求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下面就来进一步讨论这方面的问题。

1.对拼音课型拓展阅读资源的要求

拼音教学阶段的拓展阅读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巩固拼音认读,二是运用拼音识字。由于拼音教学阶段的学生对汉字的积累还很少,而且拼音的拼读能力尚在逐渐形成过程中,因此拓展阅读材料的选取以短小、琅琅上口为基本原则,主要有儿歌、顺口溜、绕口令和脍炙人口的古诗词等。

2.对阅读课型拓展阅读资源的要求

一年级的课文相对比较简单,而且识字是教学的重点,这就要求两类拓展阅读材料:一是和本课生字相关的短文、儿歌、字谜等;二是和课文主题和体裁紧密相关的文章。而从二年级开始,不少课文的篇幅更大,语境也更丰富,为了达到拓展阅读的目的,主要选编课文的背景资料以及跟课文主题、内容密切相关、体裁相近的材料。换句话说,拓展阅读资源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课文学习的背景资料或者是为落实教学目标所需的铺垫性材料;二是与课文主题密切相关、体裁相近的材料。

二、如何运用拓展阅读内容

有了丰富的、优质的拓展阅读资源,如果不能合理运用,其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拓展阅读环节对于课标的贯彻落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加以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

1.拼音课型的拓展阅读方法

通过诵读儿歌、编绕口令、顺口溜以及组词造句,可以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拼音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而且有效地促进了识字学习,从而使儿童感受并体验到学习拼音的成功和喜悦。拼音阶段的拓展阅读可以在学生拼音字母的形并掌握其发音后,通过“找一找拼音宝宝”的方式让学生读和拼音字母有关的儿歌、谜语。考虑到刚入学儿童的自主学习意识还比较薄弱,而且学生之间程度参差不齐,在拼音教学的开始阶段,拓展阅读的实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先由教师带领读,然后是全班(或小组)集体读,最后再过渡到个人自主读。

2.识字课型的拓展阅读策略

识字课型教学一般分两课时来进行,其中第一课时以生字认读、课文的整体感知、生字的书写教学为重点;第二课时则以朗读指导和课文内容理解为重点。下面以《一去二三里》一课为例,说明在识字课型的教学中如何进行拓展阅读。第一课时的资源运用包括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在“开火车”检查完十二个生字的读音后,让学生通过读谜语、猜谜语的方法巩固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接着再让学生仿编字谜;第二个步骤是在十二个生字学完之后,让学生自主阅读《猜一猜》《鸡妈妈》《数星星》和《过大桥,猜桥墩》这四首儿歌,通过读儿歌可以有效地巩固对生字音、形的识记,同时又扩大了识字量。第二课时的拓展阅读是在课文讲授之后,主要是让学生自主阅读资料城中与本课主题密切相关的一组古诗,其目的有二:一是扩大识字量,二是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运用简单枯燥的数字也能写出意境优美的诗文。

总之,拓展阅读是语文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拓展阅读资源的运用要以服务于教学为根本原则。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和开发教学资源,并依据教学设计的需要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反馈情况来考虑教学资源的运用时机与方式,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在实践中,一定要注意避免围绕教学资源来进行教学设计的本末倒置做法。

(责任编辑 李 翔)

猜你喜欢

阅读语文教学小学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