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天地

2015-07-10陈艳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2期
关键词:鱼缸教材情境

陈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037-02

几年的课改实践,使我感受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的魅力所在。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数学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让数学课更具吸引力呢?以下是我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走向民主——把课堂还给孩子

课堂是孩子的,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

1.改变教学空间,让孩子“随心所欲”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学空间对教学的影响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层次要素的条件之一,新课程的改革,也同样给如何转变教学空间提出了问题。

为此,我们也做了一些改革:移走讲台,建立活动角。首先我们把教室分为学习区和活动区,学习区是课桌椅,队形不定,有T字形、半圆形、马蹄等。在学习区内无讲台,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走下来,跟好朋友商量、探讨。而教师也不再居高临下地站在讲台前,而是学生的好朋友,穿行在学生之间。黑板也是可以移动的,并且学习区内资源很丰富,有英语角、数学角、每日一星等,让每个孩子都展示自己,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活动区里是学具,学生可以在活动区开展活动。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学生就可利用活动区内开展“小小银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此自由地思考、想象、发问、选择。

2.缩短师生距离,让孩子“畅所欲言”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言:“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多于两个的思想。”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努力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畅通交流,教师要成为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用商量的口气,活泼甚至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

3.开放教学情境,让孩子“浮想联翩”

在孩子们的眼里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每一个人都充满着幻想。开放的情境,提供的信息有较大的选择性,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因而可供探索的问题也就相对丰富。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想象力丰富,思路开阔,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解决问题的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自主探索——把权力让给孩子

教师要关注儿童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和童真世界出发,让学生学得自由和愉悦。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贯穿于学生喜爱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习。

1.妙导巧引,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可精心设计疑问,用疑问激发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认识乘法”时,我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入手,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家里有几个人,每个人用几只碗?几只筷子?坐几张凳子?再引到教室里的课桌,每人一张,全班共要几张?从而引出“乘法”。

2.开展游戏,吸引参与

在教学中,还可以用游戏的形式,讲故事等形式来开展各种教学内容的学习。如在教学“多少比较”这部分内容时,有一道练习题是让学生看图提出比较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图的内容是3个小学生跳绳,并标明了每个人跳的次数。我想直接用书上的插图进行教学,就显得比较死板,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决定让三个学生来进行“一分钟跳绳比赛”,再根据跳的次数提出问题并解答。这样既注重了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合作、交流,又增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氛围,突出动静结合,从而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的情感。

三、张扬个性——把发展留给孩子

教师要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要敢于突破教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1.活用教材

在教材处理上,教师要将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也就是要针对教材、学生心理特点来一番科学的艺术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一课时,我安排两个小朋友进行“谁是小巧手”比赛,在两个大的容器里放入许多小玻璃球,在2~3分钟内进行捡玻璃球比赛。最后让学生说说两人分别捡了多少个?两个人比,谁捡得多。这样采用比赛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不仅是告知学生“是什么”,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辨,去思考“为什么”。去比较事物的相似性,发现事物的联系。另外,可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童话世界这三方面去选取素材。例如数数全班学生人数,计算爸爸比自己大几岁,为妈妈折生日纸鹤等等。从学生身边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从中提出数学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潜能。

2.开放空间

也许有的老师会担心:一个问题,你说你的,我讲我的,这能学会吗?要不要优化算法?其实不然,学生只有在这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中,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教学“乘加乘减”时,出示主题图后,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出一共有多少条金鱼的?有的学生说把四个鱼缸里的金鱼加在一起,可以用算式4+4+4+3=15;有的学生说可以列4€?+3=15;也有的学生说4€?-1=15(把四个鱼缸都看成是4条,而第4个鱼缸多了一条,所以减去一条);甚至有学生说把第4个鱼缸里的三条金鱼分到前面3个鱼缸里。因此可以列5€?=15。看!这是孩子个性的展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多一些引导、点拨,少一些讲解,让学生拥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我们只有把握实际,大胆实验,才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有一个自由发展的天地!

(责任编辑 文 思)

猜你喜欢

鱼缸教材情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鱼缸里的杀手
鱼缸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家里的小鱼缸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