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障碍在立定跳远训练中的运用
2015-07-10李荣念
李荣念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036-02
立定跳远是发展青少年下肢爆发力与弹跳力的运动项目。它要求下肢与髋部肌肉协调快速用力并与上肢的摆动相结合,所以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在立定跳远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跳跃中增大起跳角度以便延长腾空时间,在练习者心中要有个远度目标,并在落地前能充分收腹屈腿。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并针对学生的实际训练情况,在教学中采用了设置障碍的训练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立定跳远技术动作的掌握与运用,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一、起跳前的设置
1.设置缘由
在起跳点前设置障碍是为了避免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出现蹬滑甚至滑倒从而根本跳不起来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学生越是跳不远就越是一心想向前跳,造成因起跳角度太小而产生蹬滑或滑倒现象,他们即使跳得起来,因起跳角度过小从而导致跳跃的动作非常仓促,大大地降低了蹬地的效果,缩短了腾空的时间,因此,他们做不到充分的蹬伸动作和落地前的收腹屈腿动作。为此,该障碍的设置是为了有效地增大学生的起跳角度,避免学生因起跳角度过小,导致双脚蹬滑、蹬空现象的出现。
2.设置方法
在起跳点前15cm~20cm处放置一根直径为2cm~3cm的小竹棍,高度约为15cm(注意:小竹棍不能固定,以免把学生绊倒),要求学生跳跃不能碰到小竹棍。
3.练习方法
根据学生跳跃能力的差异,可以用调整所设障碍物的高低和远近来强化练习,同时按照学生对技术动作掌握的熟练程度适时调整所设障碍物的高度和远度,让学生起跳动作达到20cm~25cm的最佳高度。我在日常训练中应用了该方法,在我校2012年6个参加体育高考的考生中,他们的立定跳远成绩由原来的2.5m~2.6m提高到2.9m~2.95m,大多数同学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提升了5cm~8cm。
二、落地点后的设置
1.设置缘由
落地点后障碍设置,目的是给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有期望、目标。在许多田赛项目中,教师(教练)只告诉考生(运动员)在跳跃时要看多远作为预期目标,这样的目标对考生(运动员)的作用不大,我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田径项目,特别是立定跳远项目,用设置障碍的方法将给学生带来很大帮助。场上一分钟,场下十年功。在落地点后设置障碍,并经过长期有效的科学训练,无疑能帮助学生提升跳远成绩,在参加比赛的定跳瞬间,考生心中自然会产生一个预期距离,而这一切不是靠临场教师的提醒能够做到的。
2.设置方法
用两块长2米,高为7厘米的海绵垫重叠起来,垫子的远端将作为设置的障碍物,让学生尽量做到脚跟不要触及垫子,更不能将臀部触到垫子上。
3.练习方法
根据学生跳跃能力的不同,选择安排垫子远端的距离跳跃。能力强的学生,海绵垫放远一点;能力弱的则要安排近一些,这样才能收到使用方法的训练效果。如果对垫子远端距离把握不好,则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而起反作用。这是因为对跳远能力强的学生,如果设置目标太近,则达不到练习效果;如果设置目标太远对跳跃能力弱的学生则望尘莫及,会产生懈怠心理,从而影响训练效果。
4.练习效果
我校2012年学生参加体育高考立定跳远成绩如下:3个学生2.86m,1个学生2.83m,1个学生2.80m,1个学生2.79m。
三、设置障碍对学生练习的作用
障碍的设置是为了学生的更快、更深地理解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在练习的过程中老师通常告诉学生在自己心中要跳到什么位置,也就是让学生在自己心中有个预期远度目标。少数学生虽然会那样做,但大多数学生做不到位,且效果不会很好。设置障碍练习这种教学法则不同,它是个实物所在,这将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它能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想越过去,从中激发学生的练习动机。这就是它的关键所在。同时,设置障碍还能促进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屈腿、伸腿技术动作的形成和完善。在起跳点前设置障碍能让学生做到最大程度的屈腿,还能收到调整最佳的起跳角度练习的效果。在落地点后设置障碍,能让学生向前充分伸腿后着地,此项练习能克服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大小腿还在屈着的状态下着地的弊端,从而能让学生在着地点前充分的伸腿,使学生立定跳远成绩大幅度地得到提高。
四、分析
通过在立定跳远教学过程中设置障碍标志,可以使学生调整自己的起跳角度,腾空有一定的抛物线,延长了腾空时间,在落地前能充分地收腹屈腿。虽然其成绩得到显著的提高,但应该说这仅仅是由于动作上的合理改变而带来的一种技术上的提高,并非是学生真正的跳跃素质(下肢爆发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能合理利用这一技术环节说明他们已大致掌握了比较合理、能够发挥其应有的跳跃能力的动作要领。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实践证明在立定跳远时设置障碍,对大部分学生有明显改善跳跃结构作用,能迅速提高成绩。
(2)在预计落地点后设置障碍标志比起跳前设置标志效果好。设置一个标志比设置两个标志较好。
2.建议
(1)立定跳远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该练习手段来改善学生动作结构,提高成绩。
(2)根据学生的身高、跳跃能力的不同可选用不同高度的障碍标志。
(3)为使学生掌握合理的立定跳远动作结构,还必须进一步注意研究合理的运动量、强度和周期的安排。
(责任编辑 文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