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幼儿差异,促进个性发展

2015-07-10李德华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12期
关键词:穿衣服小朋友学会

李德华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026-01

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自己的发展水平。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尊重幼儿,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性格开朗、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了解差异,关注差异

在我们所带的班级中肯定有部分幼儿特别的乖巧、招人喜欢;也有部分幼儿性格倔强、攻击行为严重,爱惹事生非,特别让人担心。如何对待幼儿的能力差异,尤其是那部分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呢?教师不能听之任之、袖手旁观,而应该摸清每个幼儿自己原有的水平,全面了解他们的差异。如我班的孩子张正林,动手操作和自理能力掌握的较慢,但他在任何时候都显得非常淡定,所以我对他格外的关心。每当放学回家时,其他孩子都焦急地等待父母来接自己回家,赶快穿衣服、站队,只有他一个人很淡定地坐在座位上,不穿衣服、不站队,也不趁机凑热闹。我想,也许是他不会穿衣服或是不想回家。于是,我用自己的言行去帮助他,支持他,哪怕是一点点小事,也要给予鼓励、表扬,增强他的自信心。“你行!”“加油,你一定会很快穿好衣服、站好队。”“我们相信你。”很随便的几句话,在孩子幼小的心里就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让他在实践中觉得自己一定行。一天他站在队伍里喊我,我对他翘了一个大拇指说:“你真棒,原来你知道自己的位置。”他开心地望着小朋友和老师,这时我突然明白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是多么重要。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相信一点: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二、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促进个性化发展

教师要善于理解幼儿的各种情绪、情感的需要,不能对自己不喜欢的幼儿产生偏见,要相信幼儿有自我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的能力,善于对幼儿做出积极的行为及时予以肯定和做出反应。如杜少学是我班年龄最小的一位孩子,每当小朋友出去户外活动的时候,他都不能安静地站在队伍里,总忙着跑前跑后,可一看见老师拿活动器械,就赶快跑去帮忙,我就及时表扬他:“杜少学真棒,如果再改掉不站队的习惯就更好了。”他听到后好像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有一天上早操的时间到了,他很快地站在队伍里,对着我说:“老师,你看我站好了。”我就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肯定了他的进步,还在他的额头上贴了一个大大的笑脸,他非常高兴,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的习惯变得越来越好了,进步越来越快了!可见要使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就必须要实施个别化教育,个别化教育是实现个性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学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最好保持这种较近的距离和保持视线的接触。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用一个恰当的眼神、表情也能使幼儿对教师的情绪状态和对自己行为的反馈有更为明确、深刻的体会。

三、家园携手,共同教育

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这种家庭结构中,家长对孩子的过分照顾,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理需要,孩子们要奔跑、要攀爬,家长怕有危险;孩子们要玩泥巴、要捉虫,家长嫌太脏;孩子们要和同伴一起玩,家长怕孩子受欺负;还有的家长不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教孩子简单的生活技能,就连穿衣、吃饭这样最简单的事情,也要“一包到底”,严重束缚了孩子们的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从而导致幼儿之间的差异很大。面对这一社会性问题,我加大了家园联系的力度,通过家访、家园联系栏宣传育儿知识,家长开放日来幼儿园了解幼儿一日生活等方法,引导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如我班幼儿张钰彤,长年由爷爷奶奶照顾,来到幼儿园早晨不吃早饭,常常老师给她喂饭,我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和家长进行交谈,了解她在家吃饭的情况,在家长和老师的配合下,过了一段时间她学会了自己吃饭,每当吃完饭时就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我吃完了。”并让老师看看饭吃干净了没,这时老师及时对她表扬,她就高兴地回到自己座位上,并且帮老师督促其他小朋友快点吃饭,她的进步真快呀!这就是教师的指导、家庭的教育、幼儿自己的努力形成的一种“合力”,不断提高幼儿做事的积极性,使幼儿学会了穿衣服、叠被子、系鞋带、洗手帕……更让孩子们学会了关心集体、关心同伴、学会了参与做事。

每一位幼儿教师,应该学会接纳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创造性,多提供机会和条件,给幼儿选择的自由,让每一个幼儿都具有表现的勇气,在充分展示和表现自己的才能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让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上,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孩子,注重个别差异,因人施教,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 刘 馨)

猜你喜欢

穿衣服小朋友学会
我会穿衣服
小熊当当穿衣服
风没有穿衣服
“春捂”就是多穿衣服吗?
找茬儿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