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构建高效课堂
2015-07-10李晓梅
李晓梅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008-01
新课程改革要求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索、研究、讨论、争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要敢于放开手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那么,如何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高效课堂呢?
一、突破新知、重在参与
新课改中新知识的教学已不再是采用过去简单的教师传授、学生领悟教学模式,而是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日常生活现象,发现问题,自主地探究问题。靠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交流等多种渠道来自主地获取。这样既发挥了学生求知的主观能动性,又促进了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这才能使学生真正的成长,真正的学到东西。
二、熟读教材、提炼知识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学习,教师可有机地引导,在学习每一节课堂内容时,教师可展示学习目标并设置典型问题,学生结合老师所提要求去朗读或默读教材内容,在读中去了解教材内容,在读中去了解教材知识,然后给一些时间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所留问题,并说出或写出自己的体会,也就是提炼出这一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找出关键词语。对于有知识拓展性的问题,可让同学们合作探究,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对这一堂课知识,应该有所收获。
三、更新观念、激发兴趣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才会轻松愉快地去学,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的要求,创设出具有启发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情境,通过提问设疑、悬念设置、电教媒体、日常生活现象等,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主动性和内驱力,使学生带着欲望进入学习的境界。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内在激励因素,运用学习要求与学生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并把这种矛盾转化为学生自身需要来实现。
四、氛围和谐民主、学生快乐参与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努力做到亲切、自然、有趣,多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谈话交流。其次,要努力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亲切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另外,教师还应不时地对学生进行表扬,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学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穷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有必要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去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按照教材的内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递次安排,便于学生去掌握知识。课堂上还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处在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从问题中找到一些成功的体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使设计的问题有目的性、针对性、对比性,而且题型要新颖。
五、教法灵活、精讲精练
千篇一律的教法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设法让学生感到有新意,有新意才会有兴趣,有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开展讨论,提倡辩论、争论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手段,这既避免了教师满堂讲,又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符合新课改的精神,也符合义务教育法的要求。精讲要结合精练。设计课堂练习,题型要新颖,量少而精,有梯度,同时结合讨论、辨证、动手实验等活动,学生既掌握了知识要点,学习又有兴趣,这样主观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通过练习,对学生暴露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错误一定要集体辅导纠正,分析产生错误的根源,指出纠正方法;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个别辅导帮助纠正,这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种措施。这样既可以弥补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不足,又可以发现教师教学的欠缺,有利于教师总结经验,改进教学工作。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合理地设置课后练习,充分唤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竞争的意识,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参与学习,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兴趣、扩展思维、发展智能、提高学习效率、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
(责任编辑 刘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