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邓小平视野中的文化软实力建设

2015-07-10李晓朋

黑龙江史志 2015年9期
关键词:物质文明思想道德实力

李晓朋

(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简析邓小平视野中的文化软实力建设

李晓朋

(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内容。“文化软实力”的概念虽然不是邓小平提出来的,但是文化软实力的思想却深深的植根于邓小平理论之中。认真研究邓小平理论中所蕴含的文化软实力思想,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邓小平;文化软实力;建设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包括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念的吸引力,以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其中,文化在国家软实力中起主导作用。邓小平历来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他执政期间提出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文化战略思想。邓小平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但是“文化软实力”的思想体现在邓小平文化思想的方方面面。

一、明确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搞好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用马克思基本理论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全体公民,不断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马克思主义既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教育、科学、文化各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思想指导,必须保持与主导意识形态相一致的政治方向,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既是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又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事业才能取得成功。

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新人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作了明确阐述,他说:“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是邓小平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提出的科学论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贡献。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邓小平曾多次强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础是教育,而教育的关键是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四有”新人。他指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进行生产建设时不仅需要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产品,而且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新人。目前我国整个国民素质较低,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严重匮乏,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新人,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以培育“四有”新人为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只有造就大批社会主义新人,才能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三、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战略方针

(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是邓小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实践中提出来的,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统一的理论,党的十二大又将两个文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方针。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动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消灭贫穷”,这就必须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样,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必须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因此,“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邓小平关于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思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处理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方法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发展是硬道理,文化建设也是硬道理,只有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才能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快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同志向来重视科学技术,他指出:“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我们常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讲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的作用越来越凸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④科技的发展又是以一定的人才为支撑,我们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要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大军,要有一大批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①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邓小平关于科技、教育和人才的论断,为新时期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确定奠定了理论基础,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机会,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和文化安全,必须宣扬我们的文化理念,快速形成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为此,我们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猜你喜欢

物质文明思想道德实力
见证创新实力的跃升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论析
软实力致胜
实力抢镜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以文化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
21世纪化学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