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中职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2015-07-09王景
王景
微课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主要是利用视频录制软件,针对某一知识点或者专业技能制作一个时长为5~10分钟的小视频,再配合相应的课件、教案等开展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为了促进微课的有效利用,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会选择合适的微课类型。常用的微课类型主要有讲解说明型、操作演示型、主题活动型和解题推理型四种类型。而微课在中职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策略,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利用微课作为引导资源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微课作为课堂导入的工具,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例如,在讲授“网络安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微课给学生讲一些生活中的网络安全事故,如12306网站遭黑客袭击导致客户信息泄露事件、特洛伊木马大面积泛滥导致网络信息泄露事件等,通过这些日常生活中网络安全事件的导入,让学生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增强网络的安全性,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利用微课作为示范资源
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中,操作技能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且很多操作细节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而这时教师利用微课能将详细的操作步骤用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对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例如,在讲授《二维动画制作——Flash》一课时,由于遮罩层的难点讲解包含20多个窗口操作,界面非常复杂,很多学生不能清楚地看到教师的操作及鼠标移动的地方,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对操作演示步骤进行艺术化设计,这不仅能增强美感,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还可以根据视频的演示进行模仿练习,边学边做,同时视频的随时暂停、重复播放等功能,也让学生不会因为跟不上教学节奏而产生负面情绪,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利用微课作为学习资源
由于学习者的知识基础不同,普通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两个不同级别的微课:一种是以实例为主,教师深入细致地讲解一些实例,可以满足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需求。另一种是在实例的基础上添加更多拓展的内容。这样可以满足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提升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例如,在讲授《二维动画制作——Flash》一课时,教师先以上课的例子为主,然后给学生演示一个小球从左边移到右边的制作方法,其中主要强调小球的绘制、转化为图形元件、插入关键帧、创建补间动画以及预览的方法,接着演示小球从右边高处落下,反弹后再次落下,最后演示小球从高处进行的平抛运动,这里重点展示如何创建引导层。这种分档制作微课的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