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盎然 清腴雅逸
2015-07-09吕友者
吕友者
在当今火热的艺术市场上,海派书画名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如吴昌硕、谢稚柳等。尽管不少海派名家作品受到藏家的追捧,价格迭创新高,但因其人数众多,其中仍有一些画家作品价格偏低。其中就有位前辈级别的海派画家陆恢,人们似乎对他作品的关注也特别少。虽然近年来其市场行情有所涨值,但总体看,还与实际价值不符,目前市场最高价也未突破二百万元,而大多数还处于几万至几十万元之间,具有较强的升值潜力。
藏家交往 练就眼力
陆恢(1851-1920年),原名友恢,字廉夫,号狷叟等,原籍吴江,后居吴县(今江苏苏州)。书工汉隶,画则山水、人物、花鸟、果品无一不能。其山水尤精,且古韵盎然。少学刘德六,习花果、翎毛。尝过僧寺,睹十八应真像,即以墨画为描摹而归。他集传统山水技法之大成,人谓其清王石谷之再现,是近代海派对清代“四王”的最后继承。
值得一提的是,陆恢的艺术成就与吴大的交往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如他与吴大“相与谈艺,大悦,纵观吴之所藏,上窥唐宋,下俯元明,艺事大进”。吴大为清代著名书画家、金石学家、学者,其一生收藏颇丰,且过眼之古代书画真迹无数。1887年,陆恢曾在吴大家里做教师,而有机会观赏历代名画巨迹,这对他画艺的提高至关重要。吴大不仅是当时的军政大员,也是一位出色的篆书大家。尤其是在书画、钟鼎彝器方面的收藏,使陆恢在艺术眼界、上手观摩学习方面成为了可能,并练就了一双辨伪识真之“火眼金睛”。这期间,陆恢通过吴大,接触了艺术圈里各方面的成功人士,如:吴昌硕、费念慈、王同愈、翁绶琪、顾麟士、吴秋农等,这些交集使陆恢在后世所说的“海上六十名家”中占了一席之地。
从吴大、顾若波、陆廉夫、倪墨耕、金心兰合作的《庚寅除夕祭画图卷》中,也能管窥名家们的书画交流、鉴赏及创作活动的事实。吴大题曰:“光绪庚寅除夕,检点一年所画山水花卉人物卷册、立轴,自留展玩者四十余本……爰请友人绘《除夕祭画图》而自为之赞,并埘其目于后。”
同时,吴湖帆所著《吴氏书画记》中《北宋人画商山四皓图卷》上也有提到陆恢,其记云:“宋人画《四皓图卷》,本身无款字,仅于松节处画一‘年字为记,尚书公(吴大)题签为刘松年笔。光绪间尚书公曾属陆廉夫先生摹一本,今附装卷后。”说明他们经常诗书唱和。
1892年重阳节,吴大率僚友十余人同登岳麓山。之后,陆恢绘《岳麓纪游图卷》以纪游,有《岳麓山图》《岳麓书院》《爱晚亭》《白鹤泉》《万寿寺》和《屈子庙》等六幅。此图卷不仅描绘了岳麓胜景,也记载了吴大和僚友们入山访古,饮酒赋诗的风雅生活。1895年吴大出关北征,陆恢随侍,得以饱览辽东胜景。古来名家,能为山水传神者,无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方面是为了开阔胸襟,增加见识,养胸中浩然之气;另一方面也是为画山水积累素材。陆恢能在清末民初画坛占有一席之地,与此经历也有很大关系。
与吴大交往经历,使陆恢练就了“四王”山水、恽氏花鸟的硬功夫,同时对宋、元、明、清的临摹观赏,也使其成为鉴定界的一把好手,他曾为张之洞所主持的《钦定元王恽承华事略补图》六卷的绘制作了主要工作,并为收藏大家葛金、庞莱臣、盛宣怀等掌眼。
得清“六家”之遗韵
陆恢早期山水重在从古法中汲取精华,得清“六家”苍秀隽永之遗韵。由于他经历广,笔意亦苍劲遒丽,古拙幽深。后更以元人写山水之法,写花卉蔬果,得徐(熙)、黄(荃)之意,时现笔底,有田园风趣。其山水近王(石谷)而温润平淡。因其遍游三湘、辽东名胜,又“搜尽奇峰打草稿”,因此,画事益精,画作更见写实之风。
事实上,陆恢的绘画功力和艺术水平与“海派”的领军人物们相比,应该是毫不逊色的。如1913年作《雨歇云归图》,陆恢时年62岁,仍自谦“略师石谷子(王)笔意终不能得苍浑之气”。此幅可见画家中晚期一变早期的秀润清雅,而达到沉厚郁茂之特点。画面采用近、中、远布局,林峦往复,烟岚蒸腾。近景树石采用短披麻、雨点、折带等皴法,颇有王时敏、王秀丽清腴画风之遗韵;远景略似“米家山水”,以淡墨勾山之轮廓,轻敷薄染。山脚点景人物提携呼应、意态生动。远近虚实相接,气势酣畅。整幅画用笔苍厚而不失清腴之气,富有沉静幽澹、清疏朴茂之美。王同愈曾在卷末题跋:“精心结撰,用力弥勤,无寻常图谱气,此其所以难也。前惟石谷最为擅场,近世不得不推廉夫矣。即其云山变幻中点缀人物屋宇,情景逼真,不肯随手放过,抑何神勇乃尔。”
另外,《浮峦暖翠图》为陆恢的山水精品之作。此山水条幅构图严谨,上下遥相呼应,笔墨秀润,气势酣畅,意境清秀远致。细观此画,让人领略到江南山水的雾气萦绕、烟波浩渺之景象;而陆恢的《雨歇云归图》也是个人风格明显之佳作。陆恢的山水画受王鉴、王的影响颇大。他的设色山水,就是仿王鉴的画法。画面用淡墨勾山之轮廓,直接运汁绿,用米家点皴染山石,松针用浓墨,树干用淡赭石,渲染极匀。整幅画用笔苍厚,墨和色相融浑成。气息古朴清丽,有沉静幽淡之美。
总体而言,陆氏的艺术并不保守,既前行于时代潮流,又不违传统,兼收并蓄而技艺全面。客观地讲,陆恢乃当时一代名家,追随者甚多。民国期间声名赫赫的山水大家,如吴湖帆、冯超然等,都曾受到陆恢提携或亲授。
钻研传统弥深,眼界既高,要融入个人才情,化出个人风格,便也更难。陆恢对自己的作品总是不甚满意,他曾在1897年作的一幅花鸟册页上题道:“余画凡数变,其初能润,而失之光;其继能苍,而失之滞;今稍浑厚,而又失之生甚矣。画之难也。”其画风变化亦可见一斑。
享誉沪上 画价甚高
陆恢在当时的海上画坛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早在同治初,吴大在加入上海萍花书画会,曾仿明末吴梅村作《画中九友歌》,其中就有陆恢,而此时的陆恢还是翩翩少年,可见陆恢成名很早。另据黄宾虹于1930年发表《近数十年画者评》中写道:“时九友中,以吴江陆廉夫得名最早,山水专宗四王,渲染尤能逼肖。晚年寓沪滨,一志廉州(王鉴)、清晖(王),务极精能。”
光绪中叶由汪洵、吴昌硕、王一亭等发起的“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陆恢是主要成员;1910年李平书、哈少甫等发起的“上海书画研究会”,陆恢也是主要会员;1907年,在徐园设立的书画助赈义卖,参与者有:钱慧安、杨伯润、陆廉夫、黄山寿、倪墨耕、吴昌硕等100余人;1909年,中国金石书画赛会在愚园展出,发起人为郑孝胥、陆恢、王子展等;1908年,日本画家发起的第三次古书画展览会,在六三亭展出,赞成人为庞莱臣、郑孝胥、陆廉夫等。从中看出陆恢在清末画坛上是非常活跃的一位画家。
而早在上世纪之初,陆恢的润格就有大家为之捧场,1909年,上海《时报》就刊有陆恢书画润例。
同时,笔者也注意到另一方面。晚清时为避洪、杨兵乱,国内贵族阶层聚居上海。外国资本大量涌入,资本主义经济在上海得以快速发展,上海一跃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十里洋场”崇奢之风盛行,好奇、趋新、尚俗成为市民普遍的审美趋向。“海派”画家在绘画题材上迎合了这种需求,而以陆恢等为代表的吴门画家,士大夫的儒雅情趣还较为浓厚,难以和这股潮流合拍。另外,“海派”画家大都以大写意画见长,画得快,迅速占领市场,而陆恢他们“十日一山,五日一水”慢节奏地摹古,自然跟不上形势了。但是,在朋友为陆恢所订的润例中,把“清六家”奉为“正宗”,把陆恢奉为其后重要的继承者,可见绘画思想在新旧鼓荡之际,传统绘画仍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陆恢的画价在当时又是多少,与同时期画家相比处于何种水平呢?
陆恢过世十多年后,1934年3月20日《申报》刊登“名古新得书画展览会”标出各路名家的书画价格。就山水、花鸟画选录几家:
名画立轴
蒲华(1830-1911) 4尺山水 10元
杨伯润(1837-1911) 2尺山水 15元
陆廉夫(1851-1920) 2尺山水轴 30元
名人画扇
任伯年(1840-1896) 山水团扇 30元
朱梦庐(1826-1900) 花卉 1元
任阜长(1835-1893) 菊鸟 5元
周闲(1820-1875) 花卉 20元
陆廉夫(1851-1920) 花卉 20元
通过比较,陆恢的画价和其他均已过世的“海派”名家相比并不算低。当然画价并不能完全说明艺术水准的高低,但至少可以说明一点,像陆恢这样传统功力深厚的画家在当时还是被人们认可的。
当今画作 价值低估
陆恢作品虽在近两三年的拍卖行情中升温不少,然其价常不及当代二三流画家,与其成就并不相合。这也可能是他的绘画风格不够奇特鲜明,在美术史的“海派”地位中,就不如善开风气的赵之谦、“四任”、吴昌硕等海上诸辈。
目前,陆恢书画作品拍卖在国内及港澳超过百万的仅有几件。其《仿古山水(屏条)》在2005年西泠印社秋季拍卖会,以110万拍出;2006年,陆恢《山水(八屏)》在浙江皓翰秋季拍卖会上,拍出了319万的高价;2008年,《山水(八屏)》在香港长风秋季拍卖会上,拍出了216.8万元;2009年,《风光无限》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拍出了168万元;2011年,陆恢《芸窗消夏图(四屏)》在北京艺融秋季拍卖会上,拍出112.7万元;2013年,《仿古山水(八屏)》在上海嘉禾秋季拍卖会上,拍出了241.5万元。同年,陆恢1915年作《侍慈礼佛图》,在北京保利八周年春拍会上,以126.5万元拍出;2014年,《小鸟鸣啼(四屏)》在香港荣盛春季拍卖会上,拍出了160万元。另外两件分别是2014年,与吴昌硕、倪田、黄山寿合作之《四季佳果》在上海嘉禾秋季拍卖会上,以224.25万元成交;还有2014年,与胡锡合作之《蛱花石图》在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以145.36万元成交。
值得关注的是,陆恢的屏条和册页尤其受到藏家追捧,价格也较其他形式作品要高。如陆恢《花鸟(四屏)》在2007年的西泠拍卖上,成交价为64.96万元;此外,陆恢《钩摹古本人物册(画心二十七开,跋文一开)》在2011年的西泠拍卖,以57.5万元落槌;其《花果集册(十二开)》在2013年的朵云轩拍卖会上,以71.3万元成交;2014年,陆恢《临王山水(十帧)》在西泠拍卖,以20.7万元拍出。当年的最高价是其1895年作《青溪空山》,在朵云轩拍出了25.3万元。
另外,陆恢的每平方尺均价从2002年的2857元,上涨至2011年的最高值21118元,之后稍有回落,目前是15372元。作为海上的一代收藏大鳄、书画巨擘,现在沦落为市场行情每平方尺1万多元,最高时也才每平方尺2万多,不得不令人深思。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陆恢的作品在民国时期都有可观的市场行情,尽管那时没有艺术品拍卖,但民间的流通和交易都是相当发达。陆恢在当时可称得上是中国画坛上的明星,而如今的市场行情却不理想,甚至被遗忘,这是不正常的。
总之,陆恢作品值得藏家进一步关注。作为普通投资者,高投入风险太大,步步为营实现资产保值才是主流。在艺术品市场的泡沫渐渐散尽、传统绘画实力日益高昂的今天,陆恢的地位与价值将会与日俱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发出闪耀的光芒!(责编:李禹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