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ESP翻转课堂模式及教学设计研究
2015-07-09刘寒雨
刘寒雨
[摘 要]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触发网络教学模式与在线学习方式变革是高职教育课改的重要突破点。本文以酒店英语为例,通过翻转课堂和微课的引入得出适合于ESP教学的太极环式翻转课堂模型,分析酒店英语教学中的教学准备、记忆理解、应用评价和情景再现四个环节如何具体实施,进行基于微课的酒店英语教学设计实践。学生因直观的展示和融入性的自主学习,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习得效率。教师也在课程改革中回归了人本主义和生态式教育的教学观,增加了教学实践和自我提升的空间。
[关 键 词] 微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酒店英语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04-00059-04
一、背景及概念的提出
(一)背景
由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建构主义理论、宏观社会教育系统理论等所产生的影响力以及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推动(钟晓流,2013年),最近几年风靡全球的著名大学视频公开课、可汗学院和TED视频日益成为信息时代学习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课程的设
计、开发、共享和应用提供了创新理念。宏观社会教育系统理论是由巴纳斯(Banathy)与瑞格鲁斯
(Reigeluth)等人提出,主张关注社会转型及其对教育的深刻影响。在此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引领教育信息资源配置模式变革,触发
网络教学模式与在线学习方式变革已是高职教育课改的重要突破点。
(二)翻转课堂概念和微课的引入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 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宋述强,2013年)。翻转课堂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或“Inverted Classroom”翻译过来的术语,有研究者将翻转课堂称为“流程的变革”(王素敏,2014年)。翻转课堂从教学流程的角度看,颠覆了“教师讲授和学生作业”的教学过程,带来的是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其中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也被称为微课)是翻转课堂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信息化教学环境为翻转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全方位的交互形式,比传统的教学环境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鉴于此,本文将翻转课堂模式视为一种在信息化环境中颠覆传统教学流程的教学设计模式来指导酒店英语的教学设计。
二、基于微课的ESP翻转课堂模式分析和采用
受桑新民等(2012年)提出的“太极学堂”概念的启发,钟晓流等(2013年)将翻转课堂的理念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思想、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的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相融合并进行建模,构建出一个太极环式的翻转课堂模型。
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在已有的翻转课堂模型中,一般会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当作主线,把观看教学视频当成起点,这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的思想和翻转课堂教与学“翻转”的特点。但翻转课堂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互动过程,过分强调“学”而忽略“教”,这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本文提出的基于微课的ESP翻转课堂模式将太极环式进行调整和改动以期更适应ESP的教学。如图1。
■
本教学模式以微课作为引出点和重点,通过微课的学习让学习者互动参与到模拟情境的学习中,将课程内容和行业实际场景结合在一起,体验式地习得语言和职业技能,笔者将这种模式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教学准备
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应就教学目标、教学对
象、教学程序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安排,制作课程内容(微课、概念讲解课件和测试题库)。由于是ESP课程,教学目标要具体到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职业情感目标,同时微课的制作也可以根据模块化分类做多个视频课程,可由课程团队分任务制作,达到主题明确集中、技能突出和与时俱进的特点。ESP课程的微课制作虽然主要在课堂下学习,但也需要体现社会环境中对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职业需要和使用情境,既是课堂资源又是社会资源。
(二)记忆理解
在教学准备得当后,就进行下一阶段的记忆理解环节。在这个阶段,学生自己通过利用课下时间或教师组织统一课余时间学习微课视频、查阅资料、参与网络课程和题库测试,初步达成知识目标。ESP知识可分为具体的知识、程序类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具体知识包括术语、概念性和事实性内容。以酒店英语餐饮模块中的西餐为例,学生要解释各类常见西餐和酒水的名称、口味表述、产地、配料及烹调方式;程序类知识包括西餐餐厅侍餐的服务流程、客房用膳的服务流程和收盘签单的方式。元认知是学生内化习得知识的方法,在ESP教学中还是以实践操作这种方法来巩固知识的习得。
(三)应用评价
对知识进行了初步的理解后,可进入应用评价阶段,这阶段可完全在课堂上进行。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提问,现场讨论和合作学习梳理知识进行内化。对学生理解有偏差的知识再做讲解和分析,并可提升到应用程度更高的水平,比如假设出现客人提出菜品的介绍和推荐、酒和菜品的搭配问题,如何解答;对侍餐较慢的情形如何给客人做出合理解释化解矛盾等。评价由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同伴反馈三部分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