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全清先生爱石二三事

2015-07-09杨再丽

中华奇石 2015年7期
关键词:宁强嘉陵江奇石

杨再丽

十年前的一天,王全清先生第一次到我家来访,请我先生为他写一幅字,内容是他指定的一首诗:“燕燕化为石,飞破桃花色。春风吹不休,梦入乌衣国。”诗作者是明万历年间宁羌知州陈昌言。

为什么一定要写这首诗呢?原来,就在不久前,他得到了一方可心的燕子石,十分喜爱,就对它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这首诗与燕子石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此,我才知道,他是一个爱石人。

后来,他和我的先生做了同事,成了朋友,我也有了更多接触他的机会。经过二十余年的经营,他的奇石收藏已经有了相当规模,择其精品建了一个 “山水石屋”。工作之余,坐在石屋内,静静地欣赏,默默地联想,或品茶,或读书,或练字,仿佛走进了一个清幽安闲的世界。

走 近

1992年,王全清调到宁强县国土办工作,第一项任务就是参与编写《宁强县国土资源规划》。因为参与这项工作,他对全县生物、矿产、水能三大资源有了初步了解,特别在矿产资源方面,了解了“陕甘川大金三角区域”和“宁略勉小金三角区域”,知道了宁强哪里有金属矿产,哪里有非金属矿产,哪儿有菊花石,哪儿有古生物化石,以及开发利用情况。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不经意地便对石头产生了兴趣。为了系统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他向一位地质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借阅了全套课本,慢慢“啃”了起来。

这种知识的积累,为他日后寻石、赏石奠定了理论基础。每见到一块奇石,他总想知道它的前世今生。他爱它的现在,也爱它的过去。他把自己的感情倾注给石头,也学习石头的美好品德。他说,这就是人与石的移情易性。

忽一日,他从资料中看到在他曾经工作过的双河有零星的水晶石矿,眼前不禁为之一亮!一个寻找水晶石的念头从此便萦绕心怀。在一次和朋友的闲聊中得知对方也对水晶感兴趣,曾经到青木川的西沟去寻找过水晶,但无功而返。这次,他自告奋勇当向导,邀约朋友一起去双河。他们借了3辆自行车,饱受路途劳顿之苦,但是并没有找到心中的“宝藏”,只是带回了一点细小的水晶单晶体,杂质较多。

朋友因为这两次的经历而有些失望,兴趣转移到其他事情上去了,王全清虽没有先前那么狂热,但兴趣并没有消退。他常想:“都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智兼备者乐石。我虽算不上仁智兼备,但我就是喜欢那山,那水,那石。天地之间一定会有一些赏心悦目的奇石在等待我去发现,去爱恋。”后来,他独自一人去了鸡头山,又去了小刘山,虽无重大发现,但也小有收获,得了几块晶莹剔透的熔炼水晶,拿回家摆放在案头。此后,兴趣就成了爱好,业余时间总会抽空去亲近山、亲近水,在山水之间去寻觅那些千万年的等待。

遇 见

王全清遇见燕子石,有如张爱玲笔下“哦,原来你也在这里 ”的动人一幕。

2003年的春天,“非典”在一些地方蔓延。“五一”期间,王全清和他的3个同学相约带上家人到本县毛坝河游玩。他们住在毛坝河街上一家小旅店里,一家人住一间客房。吃饭也是在街上选了一家餐馆作为定点食堂,不去户外野炊的时候就在这里用餐。餐厅对面就是清澈的西流河,还有岸边的青山绿树。

每天早餐过后,他们一大路人下到河坝,在河里钓鱼,在岸边烹茶、煮饭,在大石头上听水,在树荫下歇凉。那天正钓鱼时,听到上游垂钓的同学大声叫喊:“王全清,快来看!快来看呀!”他以为出了啥事,急忙放下钓竿就往上跑,上去才知道是让他看水中的一块石头。他赶紧把石头从水里搬上岸仔细观察,心里一阵惊喜,仿佛遇见了故人,他激动地说道:“这就是燕子石,我找它很久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原来你在这里呀!”他很小心地将石头挪到醒目位置,大人小孩都来观看,并听他讲解:

“这块石头的底色呈青灰色,上有许多粗细不匀的白色弧线,形成了展翅飞翔的燕子图案,又好像有很多燕子在飞,俗称“燕子石”。它不是普通的石头,而是远古海洋里腕足纲动物的化石,简单说就是贝壳化石,白色的弧线就是贝壳的壳形成的,活体贝的壳是钙质组成的,石化以后就形成了白色的方解石,青灰色的石底部分是包裹古生物化石的生物灰岩。这块石头说明,在遥远的地质年代,这里是一片海洋,海洋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贝壳和其他海洋生物。在地球演化过程中,海平面下降形成了陆地,大量的贝壳沉积在一起被掩埋后形成了化石,又因地震滑坡等地质事件坍塌在河道里,被河水冲刷的石头表面形成了燕形的图案。这块化石是远古生命留下的印记,是沧海桑田的见证,是值得收藏的一方观赏石。”

听了他的介绍,大家对他刮目相看,没想到一块石头竟然有这么多学问,王全清有这么丰富的专业知识,一下子激起了大家寻宝的乐趣。

后来,他在查阅《宁强县志》时看到明万历十一年(1583)任宁羌州知州的陈昌言写的《燕子河》,就是他让我先生书写的那首诗。他说,燕燕就是燕子,又名石燕。传说石燕遇雨即飞,雨止则化为石。石燕迎春雨而飞,春雨催桃花盛开,这是多么美好的情景啊。还说,诗中的“乌衣国”指的就是燕子国。他思念古人,敬佩古人,我却羡慕他的博学多才。

迷 恋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地质单位在位于嘉陵江上游的宁强至略阳段发现了大型砂金矿。90年代初,不允许私人挖金的限制逐渐取消。从嘉陵江底挖上来的除金子之外,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彩色石头,有人就把一些自认为好看的石头从金窝子搬回工棚、搬回家,不为别的,只是感到稀罕。

嘉陵江出奇石的消息不胫而走,吸引了外地的淘石人。几个广西人在阳平关和燕子砭驻扎下来,他们每天都会往有金窝子的地方跑,去金窝子里捡石头,遇上不好说话的就递上一支香烟套个近乎,有时也买下别人捡到的石头,那价钱便宜得简直没法说。收集多了以后,他们就用集装箱发走了。

宁强的爱石人发现了这个“秘密”,也积极参与其中。越来越多的嘉陵江奇石被发现,被收藏,被流通。后来,它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字“嘉陵彩”,身价也不断攀高,曾有一方石头卖到14.5万元。嘉陵江奇石色彩丰富,绿红黄黑紫皆备,以绿色居多,其造型、图纹、褶皱等特质优秀,为众多玩家所追捧。2012年10月,宁强石友的两方嘉陵江彩参加中国柳州第七届国际奇石展,分获银奖和铜奖。

其实,王全清早就迷上了嘉陵彩。他曾多次踏勘嘉陵江,留连忘返。淘到过许多茶叶石、绿彩石等精品。而最难忘的还是收获“剑尾龙”。

那是一个晴朗的星期天,他约了四五好友,借了一辆汉江微汽,直奔燕子砭。他们先是在江边捡拾,一会儿就有了不小的收获。时近正午,6月的太阳很毒,同伴们有的受不了,建议到附近石农家休息一下。燕子砭江边的人家几乎家家捡石头,户户算石农。说是休息,其实也是在石农家里挑选中意的石头。他们每人都买了好几方。这时,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人,说是他家也有好石头,请他们去看看。大家一听这家住得较远,太阳又大,都不想动了,只有王全清一人愿随同前往。过了一阵,当王全清抱着一方奇石兴高采烈地归来时,大家一看全都羡慕不已,同时又后悔自己身懒未行,错失良机。

这是一方紫红色的嘉陵彩石。清晰的白色图案恰似一头奔跑的恐龙。脚下飞扬的尘土,头上风吹的云纹,纤毫毕现,尤其是那利剑一样的尾巴更是它的靓点。于是,他给它起名“剑尾龙”。2010年,他带着“剑尾龙”参加了陕西省观赏石协会举办的迎世博奇石精品展,获得银奖。

2015年6月1日晚,当我提出利用晚上采访一下王全清先生时,他说得等到8点以后,因为每天晚饭后他都要登一趟东山公园,这是他的日课。当我们面对面,品茗聊天,他沉稳的性格,儒雅的谈吐,令人十分舒畅。忽然,我感觉眼前这个人就像一眼清泉,在明月当空的夜晚,正轻轻地从石上流过。

猜你喜欢

宁强嘉陵江奇石
发光的葡萄
发光的葡萄
文化名家
——宁强
无底线直播女友,抖音小主为涨粉疯狂
嘉陵江东满福坝
在嘉陵江边
奇石欣赏
我的嘉陵江(组诗)
嘉陵江战役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