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水人物志 玩石老人王开贵

2015-07-09杨再丽

中华奇石 2015年5期
关键词:石馆宁强石友

杨再丽

在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城,住着一位酷爱玩石的古稀老人。他身体健康,性格开朗,朋友众多,受人爱戴。他就是该县观赏石协会副会长、“羌州石馆”主人王开贵先生,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王”。

与石结缘

1946年6月,老王出生在宁强县高寨子镇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幼年的他聪明、顽皮,可以说是在石头堆里长大的。那时,他家的许多日常用品都是石头做的:石桌、石凳、石磨、石碓、石槽、石锤等等。还有打水漂儿的石片,抓籽儿的石籽,这些都是他儿时的玩具。

八九岁时,老王受其哥哥影响,开始集邮票、糖纸、火花、烟盒等小玩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兴趣爱好不断扩大,养鱼、种花、喂鸟,之后又步入收藏古玩行业。但因种种原因,如今能坚持下来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当属集邮和奇石。他集邮已有60余年,是陕西省资深集邮家。

谈起与石头的结缘,老王说,那是上个世纪60年代末,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去山洞游玩,发现许多钟乳石掉落在地上,形态各异,用手电筒一照闪闪发光,觉得十分有趣,便收集了几十块,绝大多数送了同事和朋友,只有一块保存至今。70年代参加工作后,他业余又收集了许多水锈石,制作盆景。90年代初到汉中出差,顺道在市文化馆参观了一次奇石展,更加激发了他收集奇石的热情。当过乡村邮递员的他,熟悉宁强的山水道路,风土人情,不仅练就了一副好身体,还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力。那时,一到周末,不论天晴下雨,酷暑严寒,他都要带上工具和干粮,天不亮就骑车上路,直到傍晚方才回家。几十年来,他跑遍了宁强县城方圆几十公里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穿烂了多少双鞋也不知道,仅自行车就骑坏了3辆。日积月累,自家小院内各类石头堆积如山,尽管这些石头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品相一般,只能用作盆景或堆砌假山,但他却舍不得丢掉,因为这里面有他十多年的热爱与执着。

玩石的人都有“石缘”一说。你与某方奇石有缘,才能见到或得到它。否则,即便它在你眼前,你也会视若无睹。2005年5月2日,老王一家在家里做火锅吃,其乐融融。可老王却坐立不安,心突突跳个不停,有一种强烈的外出冲动。听从心灵的召唤,老王骑上单车就走。大约骑了20多分钟,行至城南一个叫石咀子的地方,他一眼瞥见一道小河沟的山崖边有一方石头很抢眼。因前几天刚刚下过雨,那石头显然是被泥石流裹挟而来,只露出部分真容。老王赶紧刨出来,洗净一看,简直活脱脱一尊圣母形象!老王大喜,赶紧请回家,供奉起来。这石头不仅他喜爱,全家人都喜爱。也怪,自从“圣母”住他家,一切都是那样顺风顺水。平时有什么烦心事,只要看一会儿“圣母”,所有烦恼都烟消云散。

随着数量的增多,精品的增加,他萌发了“奇石共欣赏”的念头。于是2006年,他在宁强县城率先开办了“羌州石馆”,在这里将奇石之美呈现给大家,呈现给那些许许多多和他一样热爱奇石的人。

以石会友

2003年正月初四,汉中市的刘清明、杨贵喜二人首次进入宁强寻石,经人引见来到老王家。三人一见如故,谈起石头,滔滔不绝。从此以后,三人成为多年的挚友。不久,宁强本地人代松林、窦力、韦炳华、李鹏山、杜天鹏、王全清等相继加入到玩石队伍中。老王不再是单枪匹马、孤独无援,他们经常聚会、交流,分享奇石带来的快乐。这年的11月,老王居住了二十多年的工人俱乐部拆迁了。他不抱怨,积极地为心爱的石头寻找藏身之地。在石友的帮助下,他在城外租用了两间民房,一间作展室,一间作库房,屋里屋外,到处都是石头。有石头就有爱石人,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一批一批地赶来了,欣赏、切磋、交换。老王重义轻利,凡亲朋好友,若有喜好,他拱手相送;凡外来购石者,适当给点辛苦费即可,从不跟人讨价还价。据老王回忆,几十年中他送出去的宁强奇石有上百块,言传身教或陪同采石购石达数百人次之多,他是人们心中可亲可敬可信赖的朋友。

2004年,老王与窦力等人共同发起筹建了宁强奇石协会,首次在县文化中心二楼举办宁强奇石展。同年宁强奇石协会加入陕西省奇石协会,第一次将宁强的竹叶石送往西安参展,成绩十分喜人。2005年,汉中市收藏协会奇石专委会将宁强奇石协会纳入其中,成为全市第一家奇石分会。同年老王与杜天鹏应邀参加汉中专委会在南湖召开的“竹叶石专题研讨会”。会上,老王认识和结交了很多同道朋友,使他眼界大开。会后,老王等人去燕子砭一带采石购石的热情更高。有时索性吃住在石农家里,一住就是几天,几乎每次都能满载而归。十多年后,只要他一到那里,人们仍会热情地招呼这位采石老人。

为石代言

如今,宁强的奇石名扬四海,可在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却是养在深山人未知。现在宁强城里城外,到处都可以看到出售奇石的店铺、石馆,还有不少专门从事奇石配座、打磨加工的人,另有七八处玉雕作坊,尤其是珊瑚玉加工的手镯、手串、项链,各种挂件、摆件更受顾客青睐。宁强奇石市场如此繁荣,宁强的赏石文化在全省、全市颇具影响,除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奇石协会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之外,与老王的大力推介是分不开的。从2003年起,老王就带着精美的奇石照片,上汉中,赴西安,奔广元,到处进行宣传。去西安奇石村参加会议,他不仅带了照片,还用小邮包背着几块宁强的古生物化石,让与会者大为赞赏。为了加深印象,会后他将这几块化石无偿送给几名地质专家留作纪念,并将一张宁强奇石的光盘交给西安奇石俱乐部播放。此外,老王又将宁强的奇石带往汉中文化中心交由彭超目、刘清明他们进行展示和代销。2004年以后,老王先后多次在汉中电视台和宁强电视台接受采访和做电视宣传报道,大大提高了宁强奇石的知名度。2006年,老王与窦力、韦炳华将他们的奇石交由本地经营花卉与金鱼的卢明瑞代卖,为宁强奇石走向市场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因此启发和带动了这位花店老板涉足奇石行业。如今卢老板已有了自己的奇石馆,成了以石为生、以石致富的成功人士。也是在这一年,老王将县城南门外的石馆迁往县城中心司法路,体体面面挂牌营业。“羌州石馆”成了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生意红红火火,朋友越来越多。每年,老王都要自费订阅《中华奇石》、《石友》、《赏石》、《奇石研究》等石界刊物,除了自己学习外,还供石友阅读浏览。他先后在《奇石研究》和《中华奇石》上刊登自己的作品,进一步扩大了宁强奇石在圈内的影响。十多年来,只要省、市和周边县市奇石协会有活动,老王都积极参加,踊跃交流。他先后参加了西安、上海、成都、咸阳、安康等地的奇石展评,获得金银铜和特别奖及精品奖10多次。老王的奇石精品还被收录入《中国藏石名家经典》和《秦域观赏石》等国内奇石专著。

美石留名

宁强这个偏僻小县,玩石的风气盛行,爱石之人多达几千人,县城的奇石店铺多达四五十家,乡镇零星石店也陆续延伸,石农、石商以石致富屡见不鲜。外来客商到宁强买石、采石者络绎不绝。可喜的局面伴随而来新的问题:一是资源保护,二是市场管理。这两大问题若得不到妥善解决,宁强奇石就会重蹈安徽灵璧和新疆和田玉的老路:资源匮乏,以假乱真,价格混乱,让人却步。面对新情况,老王一方面呼吁地方政府给予支持,一方面借外出交流之机,虚心向业内人士请教,求他们出主意献良策。回宁强以后,在协会内部多次开会,商讨对策,鼓励石友、石农,搞好协作,有序开发,合理定价,既不能挫伤这些人的积极性,又不能让大量的奇石资源流失。老王从自身作起,凡精品奇石一般留作收藏,低价决不出手;大众性的观赏石,只要不亏本,有利就卖;珊瑚玉原料不宜大量囤积,也不宜批量出售,避免流失。这样既可守护住本地奇石精品,又可以石养石,活跃市场,扩大交流,慢慢地将奇石市场引入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

老王把玩奇石二十多年,赢得了圈内外人的尊重。其中,最大的奥秘就是:把为石友服务当作一种乐趣。宁强奇石协会成立之初,班子的其他成员都还在上班,只有老王年长退休,体力精力都还充沛,许多事务性的日常工作,老王主动承担,小到会员登记、来人接待、征订和投送奇石书刊,大到运送几百块石友的奇石精品到外地参加展销,老王都能认真负责地干好,吃盒饭、睡展馆,从不叫苦。石友之间、石友与打磨、配座的师傅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摩擦,有时甚至争吵、打斗,面对这些纠纷,老王只要知道,都到现场调解,解决不了的,就与派出所等有关部门一起化解,不让矛盾激化。这中间的酸甜苦辣,只有老王与当事人心里明白。宁强奇石从兴起,到采挖、加工、配座、出售每一个环节都与老王的辛勤付出分不开的。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那些精美的石头在老王的手里,有故事,有灵气,有品德。在玩石品石中,老王也在不断地雕琢自己,提升水平。他在宁强奇石界德高望重,在外界也颇受称赞,这都是他多年来无私奉献的结果。老王的“羌州石馆”被称为“石友之家”、“石友俱乐部”,老王在石农心里是他们的福星,他的名字像美石一样深深地留在了人们的脑海。

猜你喜欢

石馆宁强石友
发光的葡萄
发光的葡萄
文化名家
——宁强
本期石友通讯录
本期石友通讯录
接财接福
清趣
本期石友通讯录
威震八方
石友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