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山苍润人逍遥

2015-07-09杨靖吴蕊贤

中华奇石 2015年5期
关键词:松溪石界石友

杨靖 吴蕊贤

上次来福建还是十年前。九龙璧的故乡,依旧山青水秀,滋养了如青绿山水、如入定禅佛的石,也涵养了不温不火的赏石人。

福州,松溪,华安,漳州,厦门,在福建的八日行程,再次感受九龙璧的魅力,与闽地文化的深厚独特。而福建人,则自有一种儒雅的热忱。

第一日,福州,盗洞王朝

福建之行已经计划了一两年,亏得这次黄永边老师极力促成。到福州已夜色四合。也好,隐秘的地下石头国,正适合夜行。

尽管已经在杂志的文字和漫画里多次出现,闽王洞,还是让真正置身其中的人惊异于它的异类气质。比想象中更狭窄,更潮湿,更凌乱,更怪异。石头都很丑,木头都很旧。歪斜凿出的洞如怪兽巨眼,一面审视来人,一面透视石头;高磊的百态人生墙上,一颗颗石头的头颅,高深或者狰狞的睨视着,似地狱之门的守卫……

这实在是我所见过的最怪异的石馆。无法想象,走出洞外,穿过小街,就是一个省会城市的中心区。一般人似乎也无法理解,一个在省级机关供职的公务员,不谋仕途,不挣钱,却要耗费多年的心血精力,营造这样一座“破城”,甚至简直就是一个“鬼国”。黄永边,或者黄白黑,或者人口囚(当然这都不是他的真名字),每当别人搬出这些不解,他就露出他的得意。他躲在这个世界的边缘,用石头读历史,用石头写文章,用石头看黑白。他把自己囚禁在石头国,享受着无边的自由,不时咧嘴一笑:我收藏了很多故事。

这是一个盗洞,也是一个王朝。

第二日,松溪,湛卢仙境

松溪距福州四小时车程。一大早,县里就派车来接。松溪有三绝,版画,九龙瓷,湛卢剑。版画群众基础雄厚。我们到时,一群娃娃正在县文化馆画画,上课的女老师在国内获过大奖。九龙瓷属龙泉窑工艺,为福建青瓷制造鼻祖,青湛沉静,优雅怡人。陶瓷书画,堪伴美石。一个小型石展正在举办,展出当地蜡石。有形,有质亦有画,小有可观。当地石友玩石刚起步,热情正高,也渴望与外界交流。

湛卢剑,为春秋时期铸剑名家欧冶子所铸,号称五大盖世名剑之首。欧冶子铸剑于湛卢山,朱熹筑“吟室”讲学亦在此处,堪称文武双绝。下午上山,大雾弥漫,如临仙境。不由敷衍小文:

湛卢山,在闽北松溪县。有山头古村,老屋旧院,古木参天。村已半荒半闲,只二三老人,一个痴汉,墙头巷口,喁喁窃窃。外客偶至,黄狗绕腿雀跃。

沿古栈道拾级而上,浓雾成雨,高树如烟,人影半隐半显,飘举自得如半仙。唯道上石红黑黄绿,灿然夺目。

天晚路滑,欧冶子的炉火,朱夫子的书声,此行难遇了。但想据一荒院,垒一屋书,于黄昏薄雨浓雾里挑灯,与两三知己隔窗遥对:桃花酒,湛峰茶,冬笋春芽,且饱且醉,且吟且歌……不亦快哉!

松溪父母官慨然允:必留一院,望以为家!

湛卢有我,我有湛卢矣!

松溪地方官的最大功德,在于他们的“不作为”,使得青山古村最大程度保持了原貌。这个时代,忙跃进的地方政府多,敢慢下来闲庭信步的官员却少见了。在湛卢吴山头,写生基地,诗歌村,奇石艺术馆,都已落户或列入了规划。但老村仍在,古道宛然,实在是最令人庆幸的事。

第三日,福州,空山新雨拾断珉

回福州,访寿山村。微雨新停,颜不回带我们去拣寺坪石。笔架山翠,掘石坑泥,拣石寻瓷,心无旁骛,顿觉天地一片澄澈,正应了明人徐勃“雨洗空山拾断珉”的意境。

寺坪石,是埋藏于寿山村外广应寺遗址的古代寿山石印品及矿块。寿山乡广应寺创于唐代。古代寺僧曾大量采集寿山石,藏石甚富,并有监制贡石的工场、仓库。广应寺于宋金年间毁于火灾,大量寿山石残料经火土埋,历经千年,表现出各种独有的沁色,古意盎然,其灵气石韵非新石可比。寺坪石大多保留有解石取料留下的断痕,没有固定的形态纹理,一石一品,殊不可复,是明清以来文人钟爱的文玩小雅。

颜不回因缘巧合,收购了数十袋寺坪石。他和黄白黑是地下国的邻居,终日躲在洞中研究寺坪石的历史考据,沁斑类型,颇多心得。又能雕善画,施以薄意、巧雕,俨然寺坪石大家。而他深藏在地下国的宝藏的价值,还远未被人充分认识。

残玉片瓷,各有所得。寿山石博物馆在装修,无缘见识藏品。我们只能在门前寿山溪一边清洗鞋上新泥,一边遥想田黄风采。

第四日,华安,大观

福州是个文化源流极深厚的城市。我们住的三坊七巷,历史可远溯晋,唐。清末民国,更是名人辈出。早上匆匆走街穿巷,可惜都整修一新,略无滋味。

书院陈老师是女中豪杰,继续开车送我们到华安,漳州。中途有幸走岔了路,不期来到二宜楼。福建土楼举世闻名,二宜楼呈巨圆形,占地近万平米,蔚为壮观。楼中又处处有西洋报纸、壁画,颇有奇趣。蒋氏后人仍在楼中生活,卖茶糖纪念品,也卖石头——九龙璧,在土楼里也看得见。

华安是九龙璧的原产地,到时已黄昏,直接去参观苏跃进的石馆。苏先生是企业家,十多年前迷上九龙璧,成为当地有影响的藏家。如今在华安建起相当规模的奇石大市场,华安、漳州的石友,多在其中开店经营,使华安石市有了新貌。苏先生朴直憨厚,石如其人。难得的是十几年来,买石热情依然不减。

第五日,华安—漳州,故交新朋,石之艺术

传说中的“十公里”产石河段对我们有莫大的吸引力,可惜因修路无法前往,成为此行的又一遗憾。

罗溪村里几乎家家有石,就算不细看,也要花上几小时。市场确不热闹,来人稀少。但九龙璧资源还有,且价格亲民,得石机会多。大石头多是九龙璧一大特色。村边巨石林立,蔚为壮观。都说金海是一定要见的。这真是个乡村能人,太多名石出自他手。比如著名的“九龙璧之魂”。金海搞石头很早,存着许多故事。台湾人买去的,韩国人买去的,某某大家收藏的……在金海这里,找到了这些石头最初的源头。

下午参观漳州花博园里王天然的石馆。王会长石头玩的早,在国内石界已是元老级人物。他与花博园的合作,开启了私家藏馆与国家项目结合的新模式。王天然迷恋九龙璧的肌理,视其为最大特色与优势,收藏着各种不同肌理表现的品种。壮美的山形景观,或禅意或清雅的人物,金属感十足的兽首……丰富的题材也让这个馆显出大气象。

晚至漳州。漳州于我,不是去,是“回”。郑金川、平青、何岗、李青根、陈臻、林霁华……都是初入石界最早结识的朋友。十年一别,故交依旧,又添新朋,当地的赏玩主力几乎悉数到场。众人齐聚,最宜谈石。九龙璧是晚餐的主题。“最具中国书画意味的景观”,“最艺术化的自然石”,对九龙璧这样的特色归纳得到一致认可,也为宣传推广九龙璧找到了方向。

第六日,漳州,美石如斯

一早去看平青的五百罗汉。读过文章,看过照片,却只有目睹原石才更加震撼。平青家中辟一专门陈列室。进室如进佛教洞窟,满壁罗汉,或立、或卧、或笑、或思、或置身世外、或审视红尘……如果有谁还怀疑九龙璧人物表现力,只要带他看看平青的罗汉就够了。九龙璧人物少有鲜衣美人,然而皴皱朴旧,丑而有味,定位罗汉,确是发掘其长。这真是“至丑为美”的赏石理念的最好发扬。而选定专题,切入点小,日积月累的收藏思路与意志,都值得借鉴。

漳州的主要市场仍是天福园,商家众多,一些新入市的玩家,也在这里经营。张伟艺是新生代玩家,他重点投入的某河段大型石,颇有大化的味道。196市场(海峡奇石城)规模不大,但展馆规格较高,代表了漳州的新方向。

让人惊喜的是杨建闽先生的藏馆。这位不为外人熟知的低调藏家,就是“九龙璧之魂”的新主人。石友介绍,杨先生入石市,思路明确,是专去“掐尖”的。也许是深厚的美术根基,也许是多年收藏杨飞云、王沂东等新写实主义画家作品的影响,杨建闽的收藏极像,又极传神。无论动物、人物、食物……都是众人喜闻乐见的题材,却都有令人赞叹的精绝。他藏品的另一个特色是小,这在九龙璧藏家中不多见,也可见其个性。具象容易传神难。实力加水准,这类藏家的介入让人看到九龙璧的希望。

第七日,漳州,荔海醉归

谢绝了一众新朋旧友的热忱,上午在天福园市场里享受逛店淘石的乐趣。漳州石友对石的赏玩很充分,南北风格,古今喜好,在这里想拣大漏基本不可能。下午石友青根带我们逛荔枝海公园,千亩荔海,木风微甜,众皆醺然;青根君妙语连珠的解说,更惹得众人前俯后仰,称其为漳州“石界三宝”之一。而荔海中的青根石馆新老石头、南北石种,又让众人醉得更深。傍晚,于公园门口与漳州石友作别(王天然诸君又赶至送别),相约再见。

第八日,厦门,元老与新锐

第六日夜,陈老师驱车送至厦门,又独自返回福州。饭后,访甘鹭生先生美石,一间间门打开,仿如打开一个个藏宝洞,石头宠辱不惊,而观者惊心动魄。甘先生谦逊朴厚,在夸赞其石美时,坦言玩石多年前期交学费太多,随后读书看刊,不敢懈怠,买石小心、理性,才会有眼前能拿出手的石头。其率直坦荡,不虚饰,真乃性情中人。

第七日清早,本刊厦门通联站徐铁军站长和甘总引我拜访王金水先生,至王老家中及其“厦门中华奇石馆”赏石。王老八十有二,身体康健,率众参观家中及馆中藏石一晌仍精神矍铄。谈及二十年前捡石买石旧闻趣事,开怀朗笑,侃侃而言,过去时代的瑰丽如在眼前,不由受其感染,情怀激荡。

又与徐站长、黄明伟等人交谈,几人皆为厦门赏石后起之秀,热心闽地赏石,交流活跃。

由王老至甘总及至徐站长等新秀,老辈帮携,于石界积淀深厚,后辈谦逊好学、锐意进取,三代融洽,厦门赏石开局创新不远。

十年来石界的多少热闹,九龙璧似乎一直都在一隅旁观。这次来福建,重见九龙璧,重晤诸石友。才知道,他们不急切,却也并不躲避。石界又向前走了十年,也许,九龙璧该出来亮相了。

猜你喜欢

松溪石界石友
松溪版画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期石友通讯录
本期石友通讯录
本期石友通讯录
石友天地
这场战“疫”,赏石人在行动
——石界抗疫系列报道
纪念石友马鸿斌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松溪内家拳传承路径研究
生态家园 福建松溪版画作品展(晋京展)作品选登
群贤毕至,共创石界盛事——中国(武汉)首届观赏石·珠宝·科普国际文化节在武汉客厅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