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湘西地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2015-07-09祝子丽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湘西服务平台科技

祝子丽

(1.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2. 湖南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9)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区域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加快地区间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区域经济发展速度提供了媒介和渠道。随着全国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的蓬勃发展,发达地区已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但由于平台建设和运营尚处于摸索阶段,许多地区的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还存在服务目标不明确、运行效率低下、平台间协调性不强等问题,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模式的推广带来了障碍[1][2]。大湘西地区作为典型的不发达地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尚未正式启动,但其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显然易见。因此,大湘西地区必须根据其资源、技术要素特点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充分借鉴国内外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本地区科技发展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体系。

一、大湘西地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1、公共科技服务政策配套措施有待改善

目前,大湘西地区尚未建立统一的区域性科技服务平台扶持政策,尽管各市县均分别出台了有关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扶持与管理政策,但受限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公众科技创新意识不高,参与科技服务的积极性不强,相关政策配套措施供给不足,致使区域内现有科技服务平台辐射面不大,影响力较低,严重缺乏对本地区科技资源的协调与管理力度。具体而言,科技资源共享的程序、步骤、运行机制、资源来源、制约条款等均没有明确规定,部分拥有科技资源的经济主体不配合甚至拒绝实现资源共享,这些都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加以规范和引导。

2、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基础薄弱

表1 2004 -2012 年大湘西地区公共图书馆与文化馆数量和藏书量(单位:个,千册)①

2、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基础薄弱

区域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本地区科技创新环境的改善。如表1 所示,2012 年大湘西地区公共图书馆与文化馆(站)为84 个,相比2004 年增加了14 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为4241.39 千册,相比2004 年增加了1120.39 千册,年均增长率仅为3.47%,远远不能满足本地区科技文化以及科技服务业的知识储备需求。

调查显示,2012 年大湘西地区教育科技经费投入总额为117.06 亿元,相比2004 年增长了97.62 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2.08%;2012年其教育科技经费投入占GDP 比重为4.23%,相比2004 年增长了1.86%。可见,2004 -2012年大湘西地区(除江华、江永外)教育科技经费投入呈现持续增加的态势,但其投入总额和比例相对偏低。其中,怀化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最大,2012 年共投入43.23 亿元,占其GDP 比重为10.1%;邵阳、湘西州、张家界的教育经费投入占GDP 的比重则保持在3% -5%左右,增长幅度较小。科技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不仅直接阻碍了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打击了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环境的改善和科技服务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其公共科技服务基础性平台建设。

同时,2004 -2012 年大湘西地区的高等院校数目均保持11 -12 个,高校建设力度小、规模小,缺乏特色学科建设和文化传承,其人才培养、科技研发与社会服务能力难以满足本地区对技术创新人才、基础性科技研发等方面的需求,也严重阻碍了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人才的培育力度以及基础性服务平台的建设进程。

3、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发展不平衡

一是大湘西地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数目少、规模小、形式单一,资金力量薄弱,产业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于农、林、牧、渔业领域,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形式出现,其他产业相对薄弱。二是大湘西地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地域分布不均衡。目前大湘西地区农业科技服务机构主要集中于邵阳、怀化两市,张家界、湘西自治州相对较少,且普遍散布于各县区,缺乏统一规划和交流协作。2012 年大湘西地区农业服务机构为4253 个,其中邵阳市为1772 个,占总数的41.67%;怀化市为1238 个,占29.11%;张家界和湘西自治州共计1243 个,占29.22% (不考虑永州江华、江永二县)。三是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不力。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需要相应的信息化支撑,科技服务平台的职能之一即为企业提供获取新产品或新技术的信息渠道,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平台自身就缺乏信息交流与沟通平台,难以及时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政策、市场和技术信息,极大地制约了其服务质量,不利于政府对基层企业科技扶持政策的真正落实。

4、科技服务平台运行机制不完善,重建设而轻管理

第一,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行缺乏长效机制。科技服务平台具有一定程度的准公共产品性质,需要政府予以大力扶持和引导,特别是大湘西地区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是如此。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作都需要持续投入大力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政府部门大多只关注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环节,缺少平台后期管理与维护、推广与应用的资金投入,服务平台的运营与维护只能依靠平台机构及管理单位极为有限的人力、物力予以维持,信息流动与更新滞缓,严重阻碍了平台的应用推广。第二,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没有形成科学的绩效管理机制,其运行效益和效果如何,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和监督机制。第三,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运营管理与技术维护需要大量科技人才,而大湘西地区的经济环境决定了其引进、留住人才相对困难,人才总量不足,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领军人才更是严重缺乏,大大制约了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运作与发展。

5、科技金融体系支持力度弱

(1)政府政策支持仍需进一步完善

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活动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投入,故而科技金融服务应当成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提供的基本服务之一。目前大湘西地区尚未建立专门服务于科技创新企业的投融资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也没有出台相应的财政和信贷倾斜政策,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缺乏为其贷款的内生驱动力。因此,针对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部门必须通过政策倾斜的方式构建统一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主动采取贴息、补息等方式承担部分融资成本,提供必要的风险补偿,制定相关政策刺激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支持科技创新企业融资的积极性。

(2)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能力不强

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活动所需的启动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多数为企业内部的科研经费投入。一方面,科技型企业拥有较多的无形资产,实物资产相对较少,难以提供充足的抵押资产向银行申请贷款,而银行基于风险管理也不愿意提供贷款。随着大湘西地区科技型企业的迅速发展,90%的科技创新企业难以获得贷款,资金问题已成为其发展壮大的最大瓶颈。另一方面,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门槛设置较高,大湘西地区绝大部分科技创新企业规模小、信用等级较低,无法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筹集科技创新所需资金。

(3)银行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主动性亟需提高

一方面,大湘西地区的科技型企业大都为创业型、成长型企业,资金少,经营风险大,难以满足银行实物资产抵押和短期业绩的要求,较难得到银行金融资本的及时有力支持。另一方面,企业进行研发投资的失败率较高,财务风险大,投资回报期较长,银行对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贷款持谨慎消极态度,导致银行“惜贷”、“慎贷”。

(4)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缺乏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业务

一方面,大湘西地区科技金融服务的类型单一,担保机构少、机制不完善、制度配套措施不全面,政府担保或商业担保均无法满足区域内区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贷款担保需求。另一方面,专门针对科技创新融资的金融保险产品较少,缺乏产品技术研发责任保险和针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年金保险等。特别是大湘西地区农业科技型企业较多,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保险产品更是鲜见,导致大湘西地区科技型企业担保难、贷款难。

(5)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缺乏

目前大湘西地区企业技术研发融资渠道单一、银行贷款难的直接原因在于缺乏专业服务于科技创新企业的信用评估机构和中介服务平台。银行现行的信贷评估标准往往会低估科技型企业这一类成长型企业的信用等级,导致其融资受阻。大湘西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科技金融管理中心,科技与金融融合度不高,导致整个地区的科技金融服务水平较为落后。同时,目前金融中介服务型人才相对缺乏,难以满足区域内日益发展的科技金融服务需求。

二、大湘西地区公共科技服务模式构建

梳理分析各省市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现状,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科技服务模式大致可分为离散模式和集成模式,这两种服务模式各具优缺点,各地必须根据本区域的科技发展特点选择不同的服务发展模式。

1、服务模式的界定及比较

科技服务集成模式是指集中区域内各种优势研发资源,并统一调配于总管理中心进行管理和运作的服务模式。集成模式的服务面相对较广,虽然多了许多中间环节,但作为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服务效率更高,保障机制更为完善。例如上海市科技委员会下设的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即为该种服务模式,其集成了科学数据共享、科技文献服务、专业技术服务、行业检测服务、创业孵化服务和管理决策支持十个子系统[3]。

科技服务离散模式是指重点建设区域内某一类或几类优质科技资源的基础服务平台,将平台建设分为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行业专业创新平台和区域创新平台三块[3]。离散模式属于点对点服务方式,服务面较窄,一般只为某一行业或领域提供服务,服务的宣传费用相对较高,但时效性较强。其典型代表是浙江省的平台建设模式,建设和完善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化技术服务平台等8 个基础条件平台,同时还建设了22 个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和5 个区域科技创新平台[4]。

两种服务模式的优缺点比较如表2 所示:

表2 集成模式和离散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2、大湘西地区科技服务模式的选择

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应全面考虑区域内技术资源现状,深入探析其特点、缺陷及存在的问题,趋利避害,将平台建设规划的完整性与功能性模式相结合。不管是国家、省级层面的大型公共科技服务平台,还是地级市和县区、乡镇层面的小型公共科技服务平台,都应充分发挥本地区内的可整合公共科技资源优势,明确细化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重视平台规划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有效提升科技服务平台的运行效率。

相比湖南省其他地区,大湘西地区的科技发展基础较差,科技资源较为贫乏,科技发展水平较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技术资源禀赋不强,结合集成模式和离散模式的优缺点,应在本区域范围内根据不同地区或行业构建离散型的科技服务模式,并充分利用其农业技术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全区域范围内统一调配农业技术资源,建立集成型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

(1)构建以离散模式为基础的区域科技服务平台运行机制

一是构建市级科技服务平台。大湘西地区应以市级为单位构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市州科技管理部门统筹规划、协调与引导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平台建设要打破条块分割,实现资源整合,杜绝重复建设。二是完善平台运行管理机制。必须构建资源共享、高效灵活、持续发展的平台良性运行机制,提高平台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必须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建立有效的平台运行监督机制,提升运行效率和效果。三是完善平台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属于准公共产品,其经费来源主要为政府的财政拨款。为保证平台建设与运营拥有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撑,大湘西地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科技创新主体主动参与科技服务平台的基础建设,构建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本投入为辅的多元化平台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四是建立科技资源共享管理机制。遵循“谁共享、谁受益”的原则,明确区域内科技资源共享的范围、主体、程序、费用分担、权责划分、拒绝共享的制约措施等,使科技资源共享行为规范化、普遍化;政府部门应构建统一的科技资源共享网络服务中心,为实现区域内科技资源共享提供便利,并对提供共享服务的企业、高校和科技机构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引导其主动进行科技资源共享。

(2)重点建设全区范围内的集成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

大湘西地区农业资源丰富,较好地推动了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科技服务的发展,出现了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但各地区农业技术开发各自为政,服务平台具有较强区域局限性,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片区科技服务平台,极大地弱化了农业科技服务效率和效果,加大了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的运行成本和科技交流、推广难度,不利于大湘西地区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可以充分集成大湘西地区整体农业科技资源,构建统一的农业科技信息管理平台,并结合专家决策系统分块建立研发基础条件子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子平台、成果转化服务子平台、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培训中心五个子平台(图1),对大湘西地区的农业科技资源进行集中调配和管理,扩大服务面,促进本地区农业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区域农业资源配置效率。

图1 大湘西地区集成型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图

三、大湘西地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应关注的重点工作

1、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平台

(1)构建多元农业科技服务提供模式

根据大湘西地区不同市州县区的实际情况,构建政府提供、政府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提供、政府和农业企业联合提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提供、农业企业自主提供的多元农业科技服务模式。政府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联合提供、政府和企业联合提供服务模式应由地方科技管理部门牵头、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者农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方式开展,如科技管理部门与农业企业联合开办农业技术培训班、给予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者农业企业一定的技术服务奖励。

(2)重点鼓励农业企业自主提供农业科技服务

目前大湘西地区大部分农业企业均采用“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农业企业与农户的联系紧密,引导、鼓励农业企业自主提供农业科技服务,可以创造农业企业与农户“共赢”局面。如江华同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租赁大范围的谷物种植基地,通过研发谷物肥料技术开发重金属含量较低的谷物产品,公司向合作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创造了农业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共赢”局面。

(3)加快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把握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客观实际,加快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应当加快农村宽带信息网络、通信信息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传统媒体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扶持农村建设信息查询电子站、信息公开电子屏、农业专家手机、网络计算机等基础设施。应当整合远程教育、科技特派员等信息工程,以行业专家团队为支撑,建立基于农民诉求、符合农村环境和农民行为方式的新型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提供全程、立体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

2、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大湘西地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目标即为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资源服务体系,提高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能力。

(1)完善创新人才培训体系

一是加大大湘西地区市县两级高新技术企业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投入,改善教育培训环境,建立专业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师资水平,实现创新人才培训机制化、常态化。二是鼓励支持大湘西地区高校、专业培训机构开展科技人员培训。三是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自主培训,或者与高校、科研机构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5]。

(2)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力度

一是针对大湘西地区高层次科技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激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面向国内外公开引进各类学科带头人、技术带头人,地方政府对引进高层次、关键人才给予政策支持,做大、做强科技创新平台。二是大湘西地区各市州县区政府应当拓展与兄弟省市、友好城市政府的交流与合作,广泛参与国内相关专业团体、行业协会的人才交流与合作会议,在各一二线城市常设人才招聘平台、发布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提高引进人才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和规模。三是各市州县区政府应当设立专项基金,有计划、有主次地支持企事业单位、高校及科研机构高薪聘用科技人才,并重点设立农村科技人才开发基金,大力支持农村科技人才的引进、培训和继续教育,稳定和不断壮大农村科技人才队伍[5]。四是健全科技人才权益保障制度。解禁引进高层次人才、企业家及其家属的户籍限制,解除高层次人才、企业家的“后顾之忧”,促使高层次人才、企业家全心全意服务于大湘西地区科技创新事业。

(3)促进创新人才的交流与合作

一是支持企事业单位、高校及科研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人才进修、培育、交流活动,鼓励应用型、开发型技术研发人才积极参与国内外高端科技项目研发,支持基础型科研人才前往国际知名学府或研究机构研修或留学。二是鼓励大湘西地区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创造条件,或集中区域科技资源,吸引区域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前往本地区进行课题研发、项目攻关或专题研讨,借外力助推区域内的科技研发升级。

(4)完善创新人才的利益分配导向政策

大湘西地区各市州县区政府应当根据利益分配的付出与回报一致性原则,支持辖区内企事业单位、高校及科研机构制定适合本单位(企业)发展的创新人才利益分配导向政策,层次上重点向高层次、智力型创新人才倾斜,类别上重点向高端专业技术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等倾斜,使各类人才获得的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和所作的贡献保持一致。

3、建立完善的政府科技服务经费保障制度

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作为一项公益性基础设施,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其开发与建设应以政府作为主导力量。特别是大湘西地区这一科技创新能力较低、科技服务业发展不完善的地区,地方政府应将科技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的初期,作必要前期投入和管理引导。一是制定相关科技激励政策,优先资助通过科技检测、咨询服务平台立项的创新项目,以引导企业充分运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资源。二是改变政府部门只管建设、不管运行的现状,在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初期通过各种投融资方式统筹平台运行所需经费,持续支持平台运行,强化政府的协调和“造血”功能[6]。

4、创新大湘西地区科技与金融结合模式

大湘西地区应当创新体制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发展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融资服务平台,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大力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技与金融的共同繁荣。

(1)促进大湘西地区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

一是鼓励企业直接融资。对科技创新能力强的自主研发型企业,政府部门应通过政策倾斜和技术服务支持其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或债券,通过直接融资获取资金,支撑企业的技术研发活动持续进行。二是充分发挥间接融资——银行信贷的作用。通过财政补息、贴息、财政担保等政策降低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门槛和成本,并引导增加信贷品种和担保方式,规范专利权质押贷款制度,拓宽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渠道。三是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与风险投资配套的中介服务机构,规范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运行模式和监管机制,形成弹性可控的风险投资管理模式,不断规范风险投资主体的市场行为。

(2)创新高新技术企业信贷担保模式

一是普遍推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资产。鼓励和引导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大湘西地区推广知识产权质押担保,有效化解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问题。已经取得专利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可采取“银行+担保公司+专利权反担保”、“银行+知识产权担保+担保公司”、“银行+专利权担保”、“投资公司+专利权担保”等多种专利权质押模式融通资金。二是试行科技型农业企业租赁土地抵押融资模式。科技型农业企业普遍租赁土地作为生产基地,租赁土地进行生产经营极大提升农用土地使用效率,租赁土地事实上已经具有融资租赁资产的性质,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当接受租赁土地的使用权、收益权抵押融资。三是发展信用担保。加快个人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立信用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补充和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探索多样化担保方式,改善、提高商业银行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质量[7]。

(3)建立农业企业土地利用奖励制度,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一是建立农业企业土地利用奖励制度。大湘西地区科技型农业企业积极参与土地流转,租赁或购买土地使用权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生产,提高农业土地综合利用率,为大湘西地区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迄今政府部门尚未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建议政府部门出台农业土地利用奖励制度,专款专用于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二是创新农业科技保险品种。受自然气候、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影响,农业技术开发、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产相比其他领域的科技创新存在着更大风险,保险公司应当创新农业科技保险品种,为科技型农业企业的土地流转、农业科技研发提供坚强的保险支持。三是创新与科技创新相关的保险种类,鼓励发展产品责任保险、企业财政保险、技术研发保险等,引导保险公司拓展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保险服务。

【注 释】

①文中数据资料,除有特别说明外,均为课题组根据湖南省2004 -2013 年统计年鉴以及邵阳市、怀化市、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2004 -2013 年统计年鉴统计整理获得。

[1] 孔永平,陈荣霞,李鹏超. 推进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济源市科技成果转化步伐[J]. 创新科技,2014,(8):22 -23.

[2] 廖小东,丰 凤.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品需求研究[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2,(5):67 -69.

[3] 刘继云,孙绍荣.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运行机制初探[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21-27.

[4] 浙江省科技厅. 关于印发《浙江省公共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的通知[Z]. 2006 -1 -5.

[5] 张庆滨.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培育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论文,2012.95 -107.

[6] 王瑞敏,章文君,高 洁. 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构建和有效运行研究[J]. 科研管理,2010,(6):113 -117.

[7] 刘 畅,肖丕楚.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72 -74.

猜你喜欢

湘西服务平台科技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欢乐湘西
科技助我来看云
走进湘西凤凰城
科技在线
湘西 国画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