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海自贸区模式的广东自贸区特色发展研究
2015-07-09江南大学潘泽瑛李婷倪平宇杨宏华
江南大学 潘泽瑛 李婷 倪平宇 杨宏华
基于上海自贸区模式的广东自贸区特色发展研究
江南大学 潘泽瑛李婷倪平宇杨宏华
摘要:上海自贸区的成功经验已经在广东、福建、天津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但其在各具特色的三个区域的适用程度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本文将上海自贸区与广东自贸区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广东自贸区具有贸易总量大、毗邻粤港澳的特色,应该发展与粤港澳联动的自由贸易模式。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 模式 负面清单 特色发展 粤港澳合作
2014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指出:上海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为在全国范围内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了新途径,其试验经验要尽快开花结果。对自贸区试验取得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能在其他地区推广的,要尽快推广;能在全国推广的,要推广到全国。2014年底在我国成立的第二批自由贸易区,不仅借鉴了上海自贸区的成功经验,并且不断创新,在各自的优势上逐渐发展出自己特有的发展模式[1]。
1 中国自贸区发展现状
1.1 上海自贸区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上海自贸区成立这近两年的时间里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前不久自贸区成立一周年时,自贸区内注册的新增企业已经比原上海保税区二十年的注册数量还多,这无疑为自贸区的发展打下了一剂强心剂。自贸区成立至今,各种创新制度的展开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贸易监管制度使自贸区内贸易更加便利化,金融创新制度的不断改善给自贸区内实现金融服务业进一步开放提供了条件,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加快了政府职能的转变,还包括收效甚好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等,这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都取得了不错的反馈和成果。
2014年12月,上海自贸区总面积进一步扩大,由原先的28.78平方公里增加至120.72平方公里,自贸区抓紧扩区的时机,进一步开展制度创新,改革效应也更深地显现,这一次的扩建无疑将为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增添了更多活力。
1.2 广东自贸区
在上海自贸区初显成效之时,2014年12月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其特色是面向粤港澳服务内陆。广东自贸区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其中包括广州珠海横琴新区片区、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且三个片区功能能各异,特色鲜明。而广东自贸区最大优势在于其区位的优势,与粤港澳临近的地理条件,为双方提供了进一步合作的先天条件。
按照2014年12月18日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内地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 (即CEPA协议),广东自贸区将降低门槛,为港澳投资者营造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广东将率先基本实现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除了借鉴上海自贸区“一口受理机制”、“通关监管服务模式”等,广东自贸区开展了其独特的制度创新,包括推进建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三互”合作机制建设、外资审批和境外投资审批改革等[7]。
2 上海自贸区与广东自贸区的对比分析
上海自贸区的创设目标是形成可广泛复制,甚至全国推广的制度,在金融、贸易、投资三方面的创新表现尤为突出。而广东作为第二批自由贸易区,自然少不了要借鉴上海的一些制度。但由于各地区基本情况、区位优势等方面的不同,广东自贸区相对于上海自贸区还有更多符合自身情况的制度创新。
2.1 贸易总量分析
作为中国经济大省,广东同时也是外贸规模居全国第一的外贸大省。其自身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外省劳动力的不断输入,使得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在广东对外贸易中占有主要地位。继GDP突破万亿美元后,2013年广东进出口贸易首次突破万亿美元,累计完成进出口10915.7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26.2%,同比增长10.9%,增幅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3%[4]。辉煌之后,2014年广东进出口贸易增速虽下滑,呈现负增长,但是其进出口总量依然保持领先,进出口总额达到10767.3亿美元。
图1 数据来源:广东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
与之相比,上海作为中国经济、金融中心,并且拥有中国首个自由贸易实验区,其进出口贸易也不可小视,2014年上海进出口贸易达4666.22亿人民币,增长了5.6%。其中,进口2563.4亿美元,增长7.9%,出口2102.08亿美元,增长3%,贸易逆差460.6亿美元,增长38.5%[5]。但是,上海和广东在贸易总量上差距是明显的。
广东进出口贸易总量远超上海,贸易规模全国第一的地位是坚固的,想必这也是其入选中国第二批贸易实验区的一点有力支撑。
2.2 区位特点及定位分析
上海在地域上存在相关优势,它处于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是国内核心经济区域。作为地处沿海与沿江经济相交的地方,上海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交界处。上海自贸区建立成功的核心维度是由于上海所占据的区位优势。
而区位优势及上海的经济发展又决定了上海自贸区面向全球,侧重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的定位。上海立足长三角,按照服务全国的策略需要以及“四个中心”建设的策略任务,实现制度创新,重点打造能够与国际投资贸易同行规则联系的可复制可推广基础性规则。进一步带动服务业,加深开放与投资管理制度的改革;促进贸易转型的升级,将监管服务模式进一步创新;优化金融相关区域的开放;摸索创建符合国际投资还有贸易规则系统的行政管理系统。
广州从地势上是处于中国大陆南端,它三面临海,与海上国际航线相靠近,对外交通便利,从古至今对外联系活跃,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广东毗邻香港、澳门两个国际自由港,特别是毗邻香港这个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旅游中心、国际海空运输中心、国际信息交流中心,有利于就近开展相互推动和促进经贸合作与技术交流、互惠互利、互相取长补短[6]。
与上海自贸区对比,广东主打港澳牌。创造粤港澳金融合作新体制,在制度创新的支持下与粤港澳交易规范相对接以及服务贸易自由化。从整体方案来说,在功能定位中,广东自贸区将内地和港澳经济深入结合作为核心,将制度创新、深化粤港澳合作为首要任务,借助港澳为内地供需服务,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环节。同时广东自贸区的设立也是粤港澳合作的升级,主要为了实现高端服务合作、贸易自由化等方面的任务,致力于引领珠三角实现二次飞跃。
3 广东自贸区特色发展建议
广东自贸区毗邻港澳,借助广东自身的区位优势,推进空港联动,加深与粤港澳的合作。同时对接“一路一带”,发挥广东对外贸易所积累的优势,成为“一路一带”的重要支撑,从“一路一带”中进一步走向国际,反过来作用于粤港澳的合作与发展。
香港在医疗保健、高端服务业、创意产业等方面的立法,非常完善,其商事法律也具有很强的参考性。广东自贸区可在一些产业引入其法律制度,来加强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增加港澳服务业开放的力度,实现粤港澳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推进粤港澳管理标准和规则相衔接,实现三地人员、资金、信息等要素的便捷流动。
探索粤港澳金融合作新契机,发展以粤港澳为依托的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促使人民币结算成为跨境贸易结算的主流,鼓励粤港澳投资的进入,加强与粤港澳在金融、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互通互融;促进广东、澳门和香港的投资、融资的便利化。
参考文献
[1] 周运源.创新驱动,推进中国(广东)自贸区建设发展[J].广东经济,2015(03).
[2] 胡尧,石文佳.论上海自贸区模式的可推广性[J].经营管理者,2014(28).
[3] 广东自贸区拟借鉴上海“负面清单管理模式”[EB OL].2015-01-20.http://news.southcn.com/ g/2015-01/20/content_116657100.htm.
[4] 2013年广东GDP总量和进出口总额突破万亿美元.广东省港口协会[EBOL].2014-01-26.http://www. phagd.org/portappraise/23584.htm.
[5] 2014年上海市外贸进出口双双实现增长[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关,2015-01-21.
[6] 陈乔之.广东的区位优势与经济发展[J].东南亚研究,1996(02).
[7] 王孝松,张国旺,周爱农.上海自贸区的运行基础、比较分析与发展前景[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07).
[8] 广东自贸区就是最大的制度创新[NOL].广州日报,2015-03-11.http://news.xinhuanet.com/ house/tz/2015-03-11/c_1114597967.htm.
中图分类号:F7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7(b)-0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