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微文化企业融资瓶颈分析

2015-07-09赵瑞熙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投融资税收融资

摘 要:中小微文化企业多处于成长期,资金是其业务拓展、扩大规模、形成市场影响力的重要保障,明确中小微文化企业的融资瓶颈的产生原因,对中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与中小微文化企业自身特点有关,也与财税投融资支持政策不完善有关,同时也受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衔接困难的影响。

关键词:中小微文化企业;融资瓶颈

“铺天盖地”的小型化、个性化、依靠个人创意和技艺发展的中小微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有生力军,分析中小微文化企业融资困境的产生原因很有必要。

中小微文化企业融资困境的产生与文化企业的共性有关,也与中小微文化企业的个性密不可分。下面主要从中小微文化企业的自身局限、财税投融资支持政策以及中小微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衔接三个角度对中小微文化企业的投融困境进行分析。

一、小微文化企业特点制约

资本是逐利的,任何投资都是为了在最小的风险下获得收益最大化,对中小微文化企业的投资也遵循这个原则,然而中小微文化企业的特点却增加了投资风险,阻碍融资。

(一)轻资产性显著

轻资产是文化产业的共性特点,由于中小微文化企业生产规模有限,业务范围较小,营利模式相对单一,固定资产比重很小,可用于信贷抵押的资产极其有限,轻资产性在中小微文化企业中的表现则更为突出。

轻资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微文化企业的融资。首先,轻资产的价值评估难,这是文化企业融资过程中的普遍难题。资产在价值评估方面的困难造成了中小微文化企业在银行贷款、投资基金以及上市等融资渠道方面的困难。其次,中小微文化企业的轻资产规模小,轻资产品牌影响力弱,市场影响力不强,口碑效应不明显,在轻资产价值评估不完善的背景下,中小微文化企业的轻资产性阻碍了其有效融资。

(二)经营管理局限

中小微文化企业经营管理的局限对其融资产生了制约。首先,目前,我国中小微文化企业数量众多,成长迅速,多处于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需要不同的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做指导,这需要中小微文化企业结合自身实际,不断调整自身经营管理。然而,我国中小微文化企业对经营管理的关注度尚且不够,未能够形成清晰的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与现代化企业制度相差甚远。

其次,中小微文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是银行贷款、投资基金融资、上市融资必需具备的条件,但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微文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这不但容易造成资金利用效率低下,也与银行贷款要求、上市融资要求相差甚远,与投资基金标准偏离,阻碍了中小微文化企业的有效融资。

以上两点是中小微文化企业的普遍现象。与其他产业中的小微企业一样,小微文化企业大都没有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和规范的财务报表,信息不透明,往往不是合格的融资主体。

在此,中小微文化企业的人才管理不健全。中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稳定的人才支撑。受中小微文化企业生产规模、盈利能力、发展空间有限的影响,其人才流动性很大,企业的稳定运行受到影响,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对融资产生阻碍。

最后,我国现有的市场体系下,专门针对中小微文化企业的管理咨询服务的机构为数不多,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微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投融资支持政策不完善

通过财政投融资支持政策的杠杆作用来撬动大量社会资本,是降低投资风险,解决中小微文化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举措。然而,我国投融资支持政策存在以下弊端,财税投融资支持政策对各投资主体的激励作用有限。

(一)财政支持待加强

首先,“国强民弱”,财政投入不平衡。在市场角逐中,国有大型文化企业拥有得天独厚的垄断优势,在有限的财政预算下,财政资金较多倾斜于这些企业。相比而言,大多数中小微文化企业则在规模水平、信息获取能力方面存在劣势,在财政投入偏向国有大型文化企业的事实下,中小微文化企业面临着“马太效应”,融资困境进一步加剧。

其次,财政支持要进一步为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中小微文化企业市场地位较低,市场影响力弱,其发展需要利好的环境为支撑,而财政的引导示范作用是创造良好环境的关键。目前,财政在支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政策宏观性较强、财政政策与中小微文化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财政政策分散投融资风险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税收优惠政策待落实

税收优惠作为一种税收调节工具,是政府运用税收手段直接调节纳税人收入,间接影响纳税人行为。税收优惠政策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扩大文化企业融资来源的重要激励措施之一,但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仍不完善,在减小投资风险方面的作用有限,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税收优惠政策缺乏长效激励机制。很多政策均只有几年的优惠期限,而且部分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主要适用于文化企业成立初期,不能形成企业发展的长期政策预期,缺乏稳定性,很难助力企业发展。中小微文化企业的成长、成熟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短期性、长效激励机制缺乏的税收优惠政策很难助力企业发展,也不能很好的实现对投资基金、银行贷款的吸引。

其次,税收优惠力度小,税收起征点较低,相关税收抵扣政策不完善,导致税收优惠政策对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尤其中小微文化企业的吸引力不足、对融资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再次,中小微文化企业种类多样,经营范围颇广,所涉及到的税种较多,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不够精确,多分散于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里,缺乏系统、完整的政策规定。

最后,税收优惠政策仅仅作用于盈利企业,对没有应纳税所得额的新成立的中小微文化企业作用不大。

三、与金融机构衔接困难

与金融结构的有效衔接,是中小微文化企业融资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然而,由于金融产品、保险机制、版权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客观存在,中小微文化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打通存在困难,阻碍融资。

(一)针对中小微文化企业的金融产品少

小微文化企业数量繁多、分布广泛,而且其经营风险更大,在企业治理、行业特征等方面较为特殊。加之我国文化产业规模仍较小,金融业对其了解不足、重视不够,金融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非常显著。主要表现为针对该行业的金融产品匮乏,已有的信贷投放力度薄弱,小微文化企业财务咨询、项目对接、贷前辅导等配套金融服务也没有与中小微文化企业的需求同步。金融机构对中小微文化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便捷性、规模化、个性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保险机制不完善

保险机制的缺失一直以来都是银行贷款等商业性投融资渠道的障碍。中小微文化企业自身的特点造成了企业经营的高风险性与融资过程中的低信用水平,再加之缺少针对中小微文化企业规模小、风险大、增长迅速等特点的保险机制为融资作担保,投资风险不能有效规避,造成了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踌躇不前。

(三)版权体系不健全

1.版权保护方面

文化产业是智力产业,其发展的原动力在于对知识产权的掌控与利用,而版权保护对中小微文化企业而言作用更为重要。中小微文化企业大多规模较小、作品产量较低,盈利模式单一化,缺乏完整的产业链运作手段,盗版问题会严重威胁到中小微文化企业的利润空间,最终阻碍企业融资。

2.版权评估方面

对文化产品价值的合理评估是融资实现的前提,中小微文化企业的轻资产性与版权评估体系的构建息息相关。目前,我国能够为投融资提供数据评估的专业估机构缺少,评估体系不健全,对版权等无形资产准确的价值评估无法实现。这种情况下,由于中小微文化企业缺乏相应政治资源且经济实力方面先天不足,大量投资在风险保守性的导向下选择了有着政府信用担保的国有文化企业或者在业内有着极高声誉的民营文化企业,中小微文化企业融资再次受制。

中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效的融资,对中小微文化企业的融资瓶颈进行分析,是破解中小微文化企业融资瓶颈的必要前提。随着中小微文化企业的不断规范,财政投融资支持政策的不断创新以及与金融机构衔接的进一步畅通,中小微文化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中小微文化企业也将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里开拓出一片新蓝海。

作者简介:赵瑞熙,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投融资税收融资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5月重要融资事件
税收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