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校园文化“调味剂”
2015-07-08苏维宏
苏维宏
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像美食的调味剂一样,使校园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与社会上的其他组织不同,学生社团以其组织形式的自发性、群体目标的整合性、活动的灵活性、体制结构的松散性以及成员的广泛性著称。
一个优秀的社团,能通过其活动和管理等对成员价值观、是非观、审美观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协作意识。
所以,学生社团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发展个性素质的良好课堂,是提高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弥补了学校素质教育的不足,对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有重要的意义。
一、科技活动社团在校园中的构建
校园社团是由学生以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信念、观点或自身需要为基础,自发组成的志愿型群众性业余团体。
校园科技文化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个体有意或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与既定科技文化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校园科技文化主要由校园科技精神、校园科技氛围和校园科技活动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其中校园科技活动应具有如下特点。
1.活动项目数量多,特色突出
如我校科技类课外活动小组有电子制作小组、简易机器人活动小组、科技小制作活动小组、发明创意设计活动小组、科技实践活动小组、网页设计小组等。其中发明创意设计活动小组、科技实践活动小组、网页设计小组等已形成校园特色。
2.组织形式的长期性、全员性、规范性、科学性
学校应持之以恒地抓好社团活动,将其列入课表,保证专人负责、专用课时、专用地点、有活动方案、评价考核办法,并保证学生参与率达95%以上。
3.社团活动的多样性、发展性
学生科技社团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可以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竞赛、讲座、参观、科技节、相关科技赛事等形式开展活动。近年来,根据现代科技的新理念和课程改革的精神又开发了新的活动形式,如研究性学习、科技读书、科技网站、社会实践等。
4.活动开展的自愿性、小班性、主体性、探究性、开放性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参加,以小班形式开展活动。在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空间上表现为开放性:活动内容由课堂教学向学生的生活延伸、开放;在时间上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在空间上由教室向社会延伸。
二、典型案例分析
以我校科技活动中心(简称“侨科”)开展的科技活动模式为例进行剖析。
“侨科”是由我校科技教育协会及学生科技社团组合而成的活动组织。其中科学技术协会组织机构如图1、图2,科技活动社团的组织机构如图3。
以上科技活动社团“职位”均由学生通过竞选产生,各职位有明确的工作职责。“侨科”每年更新和扩大部分教师队伍及科技活动社团成员,使其充满生机和活力。
实施以上模式的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
1.自愿性
凡参加“侨科”组织的成员,均自主提出申请并阐明加入组织后的主张。
2.民主性
大力倡导成员们为科技活动出谋划策。
3.创新性
对创新性的思维和活动,认真、详细、科学地进行鉴定并大力推广、宣传。
4.科学性
用科学的前沿思想,缜密、严谨地策划每一次活动,使内容、形式及效果达到最佳,让学生从中收获更多。
5.互动性
校科协教师成员提供指导,科技社成员为主体;科技社社长为辅助,各年级学生为主体;师生、成员互动;科技社内外学生互动;共同参与和评价。
6.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注重对能动性强的科技社成员的培养,让他们在学校的普及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使学校科技活动队伍不断壮大。
充分发挥科技社成员的作用,宣传、组织学校群体性活动与社区活动的结合,进而实现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大融合。
“侨科”每学年都制定活动计划,并隔周集会开展一次活动,学期末进行总结并表彰优秀成员。
三、以科技活动社团为平台,激发创造潜能
科技社团活动多由学生自主实践,由于知识经验等因素的限制,彼此对事物的理解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多维的思维空间,让他们按自己的认知规律多角度思考问题,表达其独特见解。
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保证。如果教师声严色厉,学生就会变得噤若寒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理闭锁,创造潜力难以开拓。因此指导社团活动时,应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大胆创造。
比如以“未来校园”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大胆假设,再以社团小组为单位,分别讨论各小组所创设的不同场景并加以分析。这对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