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掀开“优秀学校”的面纱

2015-07-08薛元荣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名校违法校长

薛元荣

怎样的学校才能算是“优秀学校”?教学设施好?校园环境优美?奖牌奖状多?升学率高?家长选择的热门学校?校长经常在媒体上曝光?老师经常外出作课、交流?领导的几句“肯定”、专家的一纸“鉴定”?纸质媒体的“专题报道”、平面媒体的“鲜活画面”?雾里看花,眼睛被迷惑、耳朵被遮蔽,有时往往判断失误。了解一所学校的真相,最好的办法是工作其间,如果多经历几所学校,结论往往更客观。可大多老师难以做到。那么,旁观者如何掀开“优秀学校”的神秘面纱呢?

一是看“优秀学校”有没有守住法律法规底线,即依法办学、依法执教。如果一所学校“法治”意识不强,连最起码的底线都要突破,很难说这就是“优秀学校”。有的学校严重违反“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延长教学时间和在校时间,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名义下加重学生课业负担;违反规定换个名目进行多次考试,并公布分数;违反规定进行统考,不但公布名次还和评比挂钩。剥夺教师的休息权,以各种名义包括“家长”“自愿”“社会需求”等名义组织教师整班补课;制订违反上位法的校纪校规,如女教师在规定的时间里婚育……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传承人类文明的场所,理应成为遵纪守法的所在,校长、教师理应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只有如此,才是对学生最生动的遵纪守法教育。

依法办学、依法执教,社会在监督、学生在看。是否依法招生、收费,是否按照规定执行课程标准,是否开足开齐课程、有没有保证规定时间的体育锻炼;有没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否在免于恐惧的环境里读书、活动!除了依法办学、依法执教,还得依法处理。不难看到,一旦学校出现违法办学的事,往往大事化小事、小事化了,“影响”不要扩大;一旦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出现违法执教的事,往往采用“内部”处理的办法。这样执法不严,甚至违法不纠,纵容了违法办学现象滋生、管理者和教师违法执教现象不见好转,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居然大胆违法,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认为,你违法我违法,大家都在违法,于是违法倒显得正常了,不违法反而吃不开了。当“违法”渗透到学校的很多环节里时,这样的学校奖牌再多、声名再“好”、建筑再美,也不能说是优秀。

二是看有没有人文情怀。学校、老师、学生、教育……总是和文明、尊重、知识、道德、真理等联系在一起的。然后不少学校,尤其是以“严格管理”著称的“名校”过多地“用制度说话”,甚至出现了“只见制度不见人”。制度是刚性的,用刚性的制度来约束、管理师生有时会适得其反,产生对制度的逆反。比如,用封闭式或半军事化等制度来管理学生,会获得表面上的整齐划一、太平无事,但这种缺乏人文精神的“严格管理”收获的不是精神的侏儒便是逆反的爆发。有的学校搞“末位淘汰制”或其他类似的制度,不仅让教师“斯文扫地”,更把教师的压力推到了极致,教师成了精神焦虑和心理障碍十分严重的群体。有的学校批评教师不分场合、不留情面,且反复批评、点名批评。有位老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操,几个动作不到位,被校长当着几千名学生的面批评;有所“名校”,在年终考核中未能得一等奖,每次开会都会批评有关处室和教师。魏书生老师的“批评”是帮助学校和老师找自己的优点,这样的“批评”其实更有力量。

不少“名校”喜欢用数字说话,体现在名目繁多的考核上,特别是“教育质量”和“师德”的考核,所谓的“精细化”也用数字来体现。不少“名校”虽然“素质教育至上”,但在分数排名上一点也不含糊,更为较真,真做到了分分计较的程度。有的学校,狠抓“质量管理”,每次单元测试成绩都分析上报、进入考核系统,每次期末统考成绩,在教师大会上通报,考得不好的领导谈话,不考虑班级基础、不重过程只看结果,深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却忘了“没有教不好的老师,只有不会管的校长”。那些数字,往往和老师的奖金挂钩,和职称、“先进”等挂钩,使得老师不得不奔数字而去,忘记了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所有的教育元素都可以用数字来衡量的,比如师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比如习惯、心理是否健康、视野、心胸是否开阔,比如法制意识、文明程度、同情心等,更多的时候,无法量化的比可以量化的更为重要、更为迫切,那些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做真人。

人文情怀,就是要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从小事做起,如给学生烧煮真正的可口的营养午餐,让学生吃好、睡足、活动好;和学生好好谈心,耐心教育;学校建筑要充分考虑学生需求,而不只考虑美观……一句话,就是把学生当学生。人文情怀,就是要真正做到“以师为本”,比如如何切实减轻教师的负担和压力,还教师以尊严;真正让教师有主人翁的感觉,有“校荣我荣”的体验;尊重教师的人格,赋予教师教学的自主权……一句话,保障一名教师的基本权利。

三看教师有没有自己的思想。教师没有自己的思想,就只能跪着教书:跪在教材脚下、跪在教辅用书脚下、跪在应试教学脚下。教师跪着,学生只能趴着了。教师之所以没有思想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被校长的思想代替了,全校只有一个思想——统一到校长的思想上。虽然,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的引领主要是思想的引领,但引领不等于“统一思想”。有的校长习惯一言堂,自以为正确无比,下属和老师只要照着他的“思想”去做就行了,如果执行的不力,说明“思想”还没有“统一”,利用大会小会反反复复继续“统一思想”。确实,有的“名校”校长认为教师就是要“心无旁骛”教书育人,不要“胡思乱想”。在那些校长的眼里爱读书有思想的教师难管理。

“聪明”的校长为了把自己一个人的“思想”贯彻下去,措施之一,是让教师没有时间思想,他把你的时间安排得妥妥帖帖,几乎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没有时间上网,没有时间翻翻杂志看看书,没有时间讨论……差不多一切都在校长的掌控中,营造一个思想封闭的环境,紧扣一个声音去做。措施之二,是不断重复,错误的重复很多遍也变成正确的了。措施之三,是通过考核等手段把贯彻自己的思想和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即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如此“名校”、如此“优秀校长”只不过是想打造一个“家天下”:“以校为家”、我的“家”我做主。在这个“大家庭”里,“家长”说了算,没有商量、无须征求意见,不欢迎不同看法、打压“噪音”,“一致”反对有两个以上思想、排挤童话里那个说真话的“孩子”。其“名言”是:只要是决定,错了也要执行。苦心“经营”若干年、十几年,终于打造成“名校”——封闭的“名校”,不但管理是封闭式,连思想也封闭。在这样封闭的学校里走出来的教师,女教师唯唯诺诺、男教师唯唯否否,心里没有阳光,处于担惊受怕的恐惧之中。

真正有思想的校长,是让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思想,阳光地做人、快乐地教书,自己幸福的同时和学生一起幸福。首先需要校长有博大的胸襟。这有点难,因为应试教育本身已经不再是理念之争而是利益之争。要校长有博大的胸怀,就是要淡泊名利,做真教育,在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夹缝中求生存:想方设法安安静静搞教育,还教育以本来面目。

真正有思想的校长懂得尊重:尊重学生、尊重教师、敬畏法律法规、敬畏教育规律,在高尚的道德和无尽的知识面前保持谦卑;知道自己的无知,知道自己在真理面前只是一个孩子。视野开阔,不是一只井底之蛙;不固步自封,善于反思。用于捍卫师生的权益,尤其重要的是捍卫师生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力。在人格上,光明磊落,不玩权术,不搞小圈子,不抓辫子,得饶人处且饶人,有理也不声高。

真正有思想的校长有平民情怀,努力建设民主学校。平民情怀,不但把自己看作是教职员工中的普通一员,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问出身、不管家境如何;和教职员工平等相处,不问出身、不管家境如何。不但关心师生的专业成长、学业进步,还关心师生的精神成长和心理健康状况。在建设民主学校过程中,即使做不到“教师治校”,也要充分发挥教师主人翁的作用,让教师真切感觉,学校是大家的学校,“校荣我荣”;让每位师生都觉得校史是大家写下的,今天的作为要对得起后人。出台的制度、规定、条例等,要让教师有认同感,其基本要素是:合法合规、合情合理。

走进一所学校,如果师生的脸上洋溢着“自由”和快乐的笑容、如果他们的一言一行处于“安全”之中、如果他们是文明和阳光的,一般来说,这样的学校才是“优秀”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名校违法校长
刑事违法所得追缴的两元体系构造
一起多个违法主体和多种违法行为案件引发的思考
名校介绍
这份土地承包合同是否违法?
如何有效查处“瞬间交通违法”
论校长的修养
赶集挑名校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