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先秦儒家文化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借鉴价值
2015-07-08崔健
崔健
(合肥工业大学 宣城校区 信息工程系,安徽 宣城 242000)
浅析先秦儒家文化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借鉴价值
崔健
(合肥工业大学 宣城校区 信息工程系,安徽 宣城 242000)
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儒家传统文化中借鉴管理思想,挖掘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借鉴价值。从儒家的“仁爱”、“修己安人”、“中庸”和“君子”人格等思想出发,提出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循序渐进的管理目标,运用中庸管理策略,沿着修己安人的管理路径,增强当前高校学生管理效果。
高校学生管理 仁爱 修己安人 中庸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推进和高等教育改革不断进行,高校面临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正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注重社会需要而忽视学生个体需要,注重学校统一要求而不注重学生发展的多样性,过于注重管理目标的实现,缺乏对学生的人性关怀[1];把学生管理本身当做目的,忽略学生管理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目的,影响师生关系和谐,抑制学生创造性和创新精神养成,造成部分学生的叛逆行为和对抗情绪,降低大学学习生活的幸福感。
现在我国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社会大环境。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这些现象,降低了学生管理效果,高校学生管理要积极思考这些现象,分析原因,寻求解决之道,为创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文化作为其中重要部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我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也可以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很多借鉴,本文主要从先秦儒家思想入手,浅析其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借鉴价值。
一、先秦儒家文化中的管理思想
(一)以人为本的思想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儒家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在儒家经典著作中,“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孔子道德理论中的基本原则。《论语·颜渊》里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人”,就是尊重人,承认人的尊严和价值,也是人们在实践“仁”的过程中首要的指导思想和道德要求。孔子认为“忠恕”之道是实现“仁”的方法,所谓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意思是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别人才会对你豁达,简单而言就是积极而真心实意地对待他人;所谓“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就是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于别人,要宽恕地对待别人。
(二)可为圣贤的思想
儒家文化赋予圣贤以超越常人的智慧和德行,使之具有使人效仿的效果。上层阶级追求圣的目标,学习圣人的思想行为,以尧、舜、禹为榜样。普通百姓则以贤为追求目标,模仿贤人的道德举止。在儒家文化中,这种追求圣贤的目标,是用“君子”人格来表现的。《礼仪·乡饮酒》曰:“以告与先生君子可也。”其注曰:“君子,国中有盛德者。”[4]儒家还通过强调圣人与我同类的特质,增强人们“可为圣贤”的信心。在《孟子·告子下》中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5]荀子在孔子提出的培养“君子”人格理想的基础上提出更具体的“士”、“君子”、“圣人”三个层次的培养目标,通过设计趋近圣贤人格的台阶,使其具有现实可能性[6]。圣贤人格是儒家文化中人们追求的智慧和德行的终极目标,不会一蹴而就,从基本要求做起,实现“士”的目标是儒家文化教育的起点。
(三)中庸思想
中庸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7]。中庸重点在中、庸二字,中位于中间,不离两边,不走极端。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对于实现一定目标来说,有一个一定标准,达到这个标准就可以实现这个目标,否则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叫不及,超过这个标准叫做过。如果超过这个标准,就不可能实现原来的目标,而会转变到原来的反面。因此中庸的管理忌“过”,围绕目标,张弛有度才是最智慧的管理。
(四)修己安人的思想
修己安人也是儒家的重要思想。《论语·宪问》:“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按照儒家修己安人的思想,治理国家先从人的管理开始,并且人的管理按照先后顺序还要分为“修己”的自我管理和“安人”的社会管理。首先进行“修己”自我管理,要求管理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个人修养与人格魅力,从而获得部下的尊重与信任,管理才能有效开展。提醒管理者一定要重视自身品行修养,必须做到安人先正己[8]。其次,“安人”的社会管理是立足于管理者自我修身的基础之上,被管理者按照管理者的行为方式、道德习惯学习和模仿,逐渐提高对自我的要求。儒家学说把政治与伦理相结合,把国家、家庭和个人联系起来,构成社会管理系统。
二、先秦儒家管理思想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借鉴价值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借鉴儒家思想中“仁”的观念,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可以解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平等地看待他们的人格和价值。站在学生角度思考,站在学生立场上倾听,站在学生立场上制定管理制度,站在学生立场上处理应急事件。把学生当做管理活动的主体,结合学生具体实际实施管理。爱他们,“爱”是管理的利器,是管理的捷径,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遵从这个理念制定管理目标、管理制度和标准,学生的个性多样性得到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和谐发展,管理就会变成教育手段,达到育人目的[9],高校内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和学生的关系会融洽和谐、充满温情。
(二)确立循序渐进的管理目标
借鉴儒家文化中圣贤人格培养做法,确立循序渐进的高校学生管理目标。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个目标注重方向性,但缺乏层次性,尚未贴近学生的个人发展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现阶段学生管理中盲目、无序的弊端,降低学生管理的时效性。个体发展要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并且呈螺旋式上升趋势,所以道德修养目标要分层次,从行为规范、道德原则到道德理想逐步递升[10]。儒家文化在人格发展目标的设定上,既强调“可为圣贤”,同时又建构由低到高的发展阶段,从而实现目标超越性与现实性、终极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使个体在发展自我的过程中不仅感到切实可行,并且能感到强大驱动力和成就感。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要根据大学生个体身心发展过程的阶段性、渐进性等特点,结合各个阶段表现出的差异性和变化,合理规划不同年龄及各学习阶段管理的具体目标,形成不同侧重点,循序渐进地加大管理广度和深度,一步一步地实现管理目标。
(三)制定中庸的管理策略
借鉴儒家中庸思想,制定高校学生“中庸”的管理策略。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管理强度和力度,掌握好节奏,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防止“过”,避免一旦因“过”而造成不良后果;也要防止“不及”,程度不够就达不到管理效果。同时,管理过程中,要注意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自然过程,拔苗助长不行,守株待兔也不行;要按照学生个体成长规律引导和管理,因时制宜、因事制宜,不超越规律,不违背规律,尊重规律。按照一切自然而然的规律,不偏不倚。按照这个策略,学生管理效果自然就达到了,学生会在接受管理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不断成长成熟。
(四)遵循修己安人的管理路径
借鉴儒家修己安人的思想,安排高校管理路径。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系中,管理者自身修为很重要,他们要在不断提升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人格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作用是使青少年心灵中开花结果的阳光。”荣格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教师人格对学生精神和人格的个性化发生着极大影响,主要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激励、感染、示范和促进作用。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具有怎样的人格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人格养成及发展[11]。在职业倦怠调查中,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倦怠率比例较高,属于高压群体。学生管理工作者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同时每天要处理各种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能够进行心理调试,掌握调节自身情绪、行为的方法。学生管理工作是老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只有双方互相给予积极的情感体验,相互感染,才能创造出平等、民主、和谐的环境,促进双方有效地交流,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所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积极的心理倾向、创造性的认知方式、丰富的情感、坚强的意志、高尚的道德品质、规范的行为方式等人格特征[12]。这样的人格特征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示范,引导学生模仿、学习和借鉴,逐渐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从完善自我到榜样引领,这样一条路径可以为高校学生管理提供合适借鉴。
综上所述,借鉴先秦儒家思想,可以为当前高校学生管理提供有效指导。逐渐梳理出儒家文化视野中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型。即在高校管理过程中,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作统领全局,确立循序渐进的管理目标作为引领,采用中庸管理策略把握力度和强度,按照修己安人的管理路径逐步实施;理念、目标、策略和路径之间相互关联,协同发展,共同解决当前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使高校学生管理同时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人发展需要,在学校统一要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之间找到契合点,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儒家文化包含丰富的管理价值,借鉴和弘扬儒家管理思想,需要既看到儒家文化形成过程中历史的局限性,又要看到其中的积极思想价值,借鉴其合理因素为今天服务;结合高校学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对照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吸收和挖掘儒家文化中的管理价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借鉴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王永新.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J].学理论,2009(12).
[2]论语·雍也[Z].
[3]论语·颜渊[Z].
[4]礼仪·乡饮酒[Z].
[5]孟子·告子下[Z].
[6]刘红英.儒家德育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北京教育,2008(4).
[7]中庸[Z].
[8]贺竞择.浅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J].理论界,2009(5).
[9]钱峰,崔健,等.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中的高校学生管理[J].2010(9).
[10]张鸿燕.儒家德育思想的特色及其现代价值[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4(6).
[11]史万兵,等.教师人格特点对学生的影响[J].辽宁教育研究,2003(9).
[12]邓雪.学生管理中的人文视野[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