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田保姆”登场“三夏”农民“闲得慌”

2015-07-08陈国军,张志龙

中国果菜 2015年7期
关键词:供销社种粮保姆

摄影/窦金明

新华社济南6月22日电(记者陈国军、张志龙)“三夏忙、三夏忙,起早贪黑全家忙。”曾经让农民没黑没日忙个把月的三夏,如今变成了“麦田 成方望无边,机器轰鸣来回跑,农民闲坐树阴下,又说又笑拉家常。”谁让农民变得如此“闲”?正值三夏生产高峰,记者深入山东各地,寻找着让农民变“闲”的 种粮新体验。

麦收不进地 农户“过麦”闲得慌

“种地越来越简单了,上午收完麦子,下午就种上了玉米,自己地都没进。”近日见到于贵红时,她正悠闲地在地头一棵杨树下纳凉,偶尔看看自己地里轰鸣耕作的收割机。

抬眼望去,轰鸣的马达声中,饱满的麦粒颗颗入袋,粉碎的秸秆直接撒向田间。“那个时候叫‘过麦’,学生放10 多天的麦假,打场、收割、晾晒,起早贪黑,一趟下来怎么也得捣鼓个把月。”夏津县苏留庄镇封庄村53 岁的于贵红告诉记者。

“现在打工都不用回来了,一个电话麦子就收了。”正忙着给于贵红收麦子的合作社农机手张连路说。

“可不是!‘过麦’闲得慌,钱都让他们赚了。”同村村民张书军指着农机手说,“人家一天连收带种40 多亩,收麦子一亩65 元,机播玉米25 元,不少嘞!”

“种田不用人动手,收麦不用人弯腰,只要开辆三轮车,拉上粮食往家跑……”告别了镰刀、打场、扬场,这两年,越来越多的北方农户开始享受越来越短的“过麦”时光。

据山东省农机局初步统计,今年“三夏”,山东上阵小麦联合收割机16 万多台,小麦机收率保持在98%以上,玉米机播率保持在95%以上。

“田保姆”登场 “新农人”种粮有了新体验

“仪总,明天阚家镇的小麦就可以收了,收完直接算账就行。”6 月14 日一大早,山东高密市种粮大户岳梦羲开着轿车来到地边,看了看小麦长势,给自己的“田保姆”打了个电话。

岳梦羲口中的仪总名叫仪亮,是当地初家为农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走进中心,最吸引记者目光的是日处理能力200 吨的粮食烘干塔,这个由供销社主导建设的中心给农户提供智能配肥、农机作业、烘干晾晒、农产品收储等全程社会化服务。目前,供销社在高密市建立了29 处为农服务中心,将高密130 万亩耕地纳入“3公里土地托管服务圈”。

“一个电话,专业队伍就来了。否则,我种这些流转来的1700 多亩麦田可费劲了。”岳梦羲说,依托中心先进设备和技术,“半托管”打药、浇地、化肥农资后,她每亩地能省出200 元。

记者了解到,在山东,个体农户依然是种地的主角,但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合作社等,正在成为夏粮生产的生力军。而让生力军轻松上阵的,是由“新农人”出钱购买耕、种、管、收的土地托管模式,农户称之为“田保姆”。

“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给农民打工。”山东省供销社主任侯成君说,将建设一大批规模适度、半径适宜、功能完备的为农服务中心,使其成为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主阵地。

目前,山东供销系统托管土地达到了近千万亩,计划未来四年实现土地托管2000 万亩。

“田保姆”越来越多 种地的好日子望不到头

“黑发外出打工、白发在家种地”,道出了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中的广大农村,正经历大规模人口流动和迁移的现实。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山东打造了以供销社、邮政系统等“国家队”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托管了山东2000 多万亩的土地,约占山东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实现了不用土地流转,也能实现规模经营的效果。

“当然也有一些‘体制外’的队伍,倒逼着政府提高社会化服务的水平。”山东省政府研究室开放与农村处处长侯树钦说。

在济南高新区,成立于2008 年的山东丰信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凭借互联网+农业的操作模式,聘请专家研制了小麦、玉米等作物化肥、农药服务为一体的“高产方案”。“农民点一下手机客户端上的一键下单,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山东丰信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金峰说,互联网为公司农业项目插上了翅膀,现在公司在山东各地开了60 多家店,覆盖四五万农户。

类似的、各种形式的托管模式在山东省传统产粮大县风生水起。夏津县农家丰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萍说:“我们提供‘全程托管’和‘阶段 托管’两种服务,根据作物不同、服务内容多少收取不同的费用。比如每亩小麦、玉米分别缴纳335 元、305 元托管费,农户就可享受从种到收全程现代化农机 作业服务。”

山东省郓城县张营镇张一村村民屈爱清种着5亩小麦,土地托管后每亩多赚好几百元钱。屈爱清说,给俺农民当“保姆”的越来越多,好日子才开头,俺可得紧着挑,质优价廉才能多增收。

山东省委农工办原副主任刘同理认为,未来的农业经营体系,很可能是“家庭经营+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模式,政府在其中要做的,就是让社会化服务更加规范、更加优质,让种粮更加便捷化,让农户增收更多。

猜你喜欢

供销社种粮保姆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供销社要办成真正农业合作组织
合作社成了『粮保姆』每公顷地减损500斤
小镇供销社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不等吹哨主动干 当好保姆服务周
画画就如种粮
在保姆家午睡
一个乡镇供销社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