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台如何办好新闻舆论监督类节目

2015-07-08刘东升

科技传播 2015年9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类节目选题

刘东升

1.兴隆广播电视台,河北承德 067300 2.西藏阿里电视台(援藏),西藏阿里 859000

地方台如何办好新闻舆论监督类节目

刘东升1,2

1.兴隆广播电视台,河北承德 067300 2.西藏阿里电视台(援藏),西藏阿里 859000

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大职能,办好新闻舆论监督节目,不仅能够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职能作用,还能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本文对地方台开办新闻舆论监督节目存在困难进行了归纳分析,又结合作者担任地方台新闻舆论监督节目记者、主持人的多年经验,提出了地方台开办新闻舆论监督节目需要注意的问题。

地方台;新闻舆论监督;节目《东升视点》

1 地方台开办新闻舆论监督节目存在困难的原因

新闻舆论监督作为社会权力制约体系的一部分,与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监督体系,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一大类别版块,作为新闻媒体的一大职能,办好新闻舆论监督节目,不尽能够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职能作用,还能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然而,当前新闻舆论监督节目基本上成为了央视、卫视媒体新闻节目的重头戏,至于地、市、县级的地方广播电视台要想开办,办好新闻舆论监督节目却是件很难的事。总结分析原因如下。

1.1 地方台行政级别低,决定了新闻舆论监督节目的话语权分量轻

我国始终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目前基本分为央视、省台、市台、县台四级体制内广播电视台,行政、人事、业务分别受所在行政区上级党委政府领导。这一行政体制决定了地方台在行使新闻监督权力时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简单说,县级台无法对处级单位进行新闻监督,甚至对乡镇政府也很难实现监督,因为乡镇政府与县级电视台属于平级单位。某一非常有职业精神的县级台记者通过新闻舆论监督节目对某个乡镇政府的违规行为进行了报道,结果几个月之后,该乡镇的主要领导竟然工作调动到该记者所在的县台担任台长职务,记者此时的惶恐心理可想而知。所以地方台行政级别低,决定了其新闻舆论监督节目的话语权分量轻,从而会影响记者进行监督采访的魄力,制约舆论节目播出的力度。

1.2 地方台节目覆盖范围小,制约了舆论监督节目的制作和播出

地方台不同于卫视媒体,地方台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发射功率和节目覆盖范围原则上不超过所在行政区域。这一规定决定了地方台新闻资源的猎取范围和节目受众群体的覆盖范围非常有限,而制作新闻舆论监督类节目的难度以及职业危险性不仅远大于时政、社会类新闻节目而且也不会小于央视、卫视媒体。这种难度取决于采访对象对采访的高度不配合、取决于上级部门和领导的干预,取决于小范围人情关系网的密织。而危险性更是取决于记者的工作范围,今天记者的曝光对象,明天就有可能在街头、巷尾、超市相遇。所以地方台覆盖范围小的特点严重制约了其舆论监督节目的制作、播出甚至开办。

1.3 地方台采编队伍素质相对偏低,降低了舆论监督节目的制作水平

和中央台、省级台相比,地方台的采编人员的业务能力、节目制作水准相对整体偏低,这是不争的实事。迄今为止很多市县级广播电视台记者、编辑的专业化率很低,甚至没有受过正规的新闻、广播电视专业培训。也有很多从事一线采编的记者、编辑没有获得执业资质,没有考取《新闻记者证》,但因地方实际工作需要,却又不得不上岗工作,这让地方广电媒体和记者处于很尴尬的境地。再让这样的媒体和记者从事新闻舆论监督节目的制作,其尴尬境遇可想而知。

2 地方台开办新闻舆论监督节目需要注意的问题

上述原因造成了市县级地方台开办新闻舆论监督节目很是艰难,以至于很多电视台放弃了自己本应有的舆论监督职能,真正印证了社会上那些“电视台只会报喜不报忧”的个别说法。究竟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方法,让地方台也能办好新闻舆论监督节目呢?答案是肯定的。河北兴隆县广播电视台开办过一档新闻舆论监督栏目《东升视点》,栏目充分发挥主持人的品牌效应,选任知名度和公信力较高的主持人担任主持人并大胆尝试以主持人名字命名栏目名称,锁定群众关注的社会焦点事件、热点话题、民生矛盾、典型法制案例为内容,打造起了属于兴隆人民自己的“焦点访谈”。该栏目在开播的五年多时间内,制作播出了《我的车该停在那里》、《公交车何时成了招手停》、《一个排污口脏了整条河》等很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品节目,不仅丰富了电视荧屏,也实实在在的帮助群众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成为当地党委政府的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结合《东升视点》栏目的开办经验,笔者认为地方台要想办好新闻舆论监督类节目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 节目选题要坚持“三不做”

所谓三不做,是指具体到每期节目选题标准要做到“三不做”。

1)没有普遍性、不代表公众利益的选题不做。

2)没有正确舆论引导意义的选题不做。

3)可能会干扰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等司法机关正常工作,可能会干预到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办案,可能会侵犯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的新闻选题,在案件审结前,不对案件审理情况进行公开报道。

2.2 节目制作要坚持“多记述少议论”

做舆论监督类节目,我们心中始终要明白一点,新闻媒体不是仲裁机构也不是审判机构,我们只是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机构,我们的评论认识归根结底是建立在我们记者、编导自身的思想认识基础上的。只有在确保我们的评论认识能够于情于理于法都能立足的情况下,我们才能进行评论。尤其是在新兴网络媒体、社交平台大肆发展的今天,人们的信息获知渠道、言论发布渠道越来越畅通、越来越多元,每个人都可以做新闻事件的评论者。电视节目代表的不是一家之言,而是一个官方媒体态度,所以更需要言之确确,才能具有权威性。另外,不是所有节目选题都需要记者、主持人去盖棺定论,有些新闻只需要我们真实的再现新闻事件本身即可,有些评论点到即可,对于事件的更多新闻评论留给广大观众,相信今天的电视观众综合素质再不是几十年前的水平,他们会有比记者更深的见地。

2.3 节目也要“背靠大树好乘凉”

地方台话语权相对薄弱,那么如何加强自己的话语权分量,使栏目更具有权威性,同时又能使节目运作阻力更小呢?那就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可以把栏目固定性的和当地政法部门、纪检监察等部门联办,也可以把某一期节目作为特别节目选择相应的部门进行联办,这样既可以增加我们的节目资源,也可以加强栏目的专业性和话语权分量。这种合作模式目前最为常见的是法制类节目,很多电视台的法制类节目都选择了和公安、司法等单位合作,舆论监督类节目也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模式。《东升视点》栏目在制作一起关于“优化县内经济发展环境”的选题时就没有单打独斗,而是联合县内纪检监察局的行风办公室一同开展采访调查,不仅提高了电视台的采访效果和效率,也丰富了纪检部门的工作方式方法,可谓两全其美。

2.4 节目选题要坚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习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思想具体到我们舆论监督节目的开办同样具有强有力的指导意义。如何把握住舆论监督节目的舆论导向不偏离正确方向,是对节目的最基本要求,在选题时可以围绕本地党委、政府近期、一段时期内重点工作、特殊工作找出报道切入点。比如,当前党内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要求严厉整治“四风、两问题、一薄弱”,常规新闻栏目可以宣传教育活动意义、实施方案、活动进程等,而舆论监督节目,就可以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现象开展“正风肃纪”的报道采访,找出顶风而上的反面典型开展曝光,起到警示教育,这样的节目注定领导喜欢、百姓爱看。所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顺应形势积极谋划节目,做到习总书记提出的“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是做好舆论监督节目的不二法宝。

2.5 着力提高舆论监督节目的采编队伍建设

地方台要开办好舆论监督类节目,就要切实加强对新闻采编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着力提高舆论监督节目的采编队伍建设。

首先要提高记者编辑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认真学习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和党的纪律;认真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认真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军事、新闻等方面知识。其次要加强记者编辑的舆论监督工作业务培训。要坚持“严、细、深、实”的工作作风,切实改进舆论监督报道文风。要强化新闻采编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理解和运用舆论监督的权力,摆正新闻采编人员的位置,端正舆论监督的目的,不断提高舆论监督工作的水平。

地方台开办好舆论监督类节目,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和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增强地方广播电视的公信力和影响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本着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抓住群众关注、政府重视、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从促进改革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大胆报道,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不断地加强监督,改进监督。

[1]赵浩嵩.视听界,2012,11.

G2

A

1674-6708(2015)138-0156-02

刘东升,河北兴隆广播电视台副台长、西藏阿里电视台主持人援藏干部,研究方向:新闻采编、播音与主持艺术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类节目选题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谈诗词的选题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