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在南海挑战中国—“喧宾”难以“夺主”

2015-07-07陈向阳

紫光阁 2015年7期
关键词:岛礁主权南海

陈向阳

近来,美国骤然加大对南海问题的介入,蓄意“拉偏架”与“搅浑水”,片面施压中国的岛礁建设,中美南海博弈更趋激烈复杂。

美国大肆炒作攻讦中国的南沙岛礁建设

5月20日,美军“突发奇想”,竟然派搭载CNN记者的侦察机飞临中国南沙岛礁建设工程上空,“偷窥”乃至“转播”中方的正当举措,美新任国防部长卡特随即在新加坡香格里拉亚洲安全对话会上接连对华“放狠话”、一味施压与恫吓中国。卡特同时高调宣布美国防部将开启“东南亚海事安全倡议”,与会的共和党“鹰派”议员、美参议院武装事务委员会主席麦凯恩更透露了该倡议的细节,即未来五年拨款4.25亿美元,为菲、越等国提供“武装配备、训练和小型军事建设”,必要时“对抗中国的领土挑战”。

关于美国的南海新战略,对此格外关心的日本媒体近日有所披露。称“美国在南中国海对中国打‘消耗战”,指美国正在采用所谓“加大代价”的中长期战略,其由与美国官方关系密切的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提出,即“利用军事、外交和宣传等各种手段,让中国的行动付出昂贵代价,经过较长时间迫使中国放弃强硬政策。”具体包括:一是频繁公布反映中国填海造地情况的卫星照片等,加强国际压力;二是加强对东南亚各国等的支持,以提升岛屿防卫能力,如近期在夏威夷举行亚太地区国家“岛屿防卫研讨会”;三是与同盟国携手,加强对中国的监视活动等,如日裔美国太平洋司令部新司令哈里斯鼓吹“日本自卫队在南中国海开展监视活动”。

美加大插手南海问题背景复杂、理由牵强

背景主要有二:一是将南海问题特别是中国与某些邻国的海洋领土争端,作为推进其“亚太再平衡”的“战略抓手”,为此推行利用矛盾、分化挑拨、借力打力的所谓“巧实力”,着力利用菲律宾与日本等中国的邻国,企图“怂邻制华”;二是凸显美对华战略疑虑与焦虑加深,唯恐其霸权被挑战,这也包括前一阵子其在中国牵头成立的“亚投行”问题上严重误判、应对失措、深陷孤立,转而企图在南海问题上寻衅滋事,以“羞辱”中国乃至“扳回一城”。

作为南海“域外大国”,美虽竭力插手南海争端,无奈实在理亏:其一,不是争端当事国,却格外“热心”并一味偏袒盟友,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二,口口声声要维护“国际法”与“国际规则”,其实没有资格、虚伪至极,至今也未签署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其三,以维护所谓“航行自由”为幌子,企图为所欲为、随心所欲,图谋海洋霸权与亚太主导权,蓄意挑战中国的主权;其四,本土距离南海“十万八千里”,其“扩张干涉之手”伸得忒长,妄图在中国的自家园地与家门口“喧宾夺主”,实乃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中国对美反制有理、有力、有节

对于美国的无理取闹与寻衅滋事,中国应对有条不紊、有的放矢,南海问题话语权与战略主动权显著增强。

5月26日,外交部边海司司长就中国在南沙群岛部分进驻岛礁上的建设活动,接受新华社等书面采访,系统宣介中方南海政策与作为,主动澄清外界误解,以正本清源、激浊扬清、增信释疑。

5月28日,驻美大使崔天凯就南海局势接受美《华尔街日报》专访,理直气壮、义正辞严批驳美方谬论偏见,指责“近来美方对南海局势做出过度反应,不断采取导致紧张局势升级的言行,在地区领土主权争议问题上选边站队。”强调南海“距离中国如此之近,不是墨西哥湾或加州海岸,也不是夏威夷。”

5月30日,外交部发言人针对卡特“香会”不当言论,就美方“无视历史、法理与事实,对中国在南海早已形成的主权和权益说三道四,挑拨离间,并对中方正常合理的岛礁建设活动进行指责”,表示“坚决反对”,并严正阐明中方立场:一是中方在南沙群岛部分驻守岛礁上的建设活动完全是中方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合法、合理、合情,不影响也不针对任何国家。除满足必要的军事防卫需求外,更多地是为各类民事需求服务;二是中方建设活动的规模、速度与在南海承担的海上搜救、防灾减灾、气象观测、生态环境保护、航行安全、渔业生产服务等方面的国际责任与义务相称,是基于实际需要,是为向中国、周边国家以及航行于南海的各国船只提供更好的服务;三是中方的岛礁建设活动不仅不会减损各国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反而有利于共同应对海上挑战,为航行安全提供更多保障;四是美国不是南海问题当事国,强烈敦促美方恪守在领土主权争议问题上不持立场的承诺,谨言慎行,停止任何有损南海地区和平稳定和中美关系的言行。

6月9日,针对美日唆使“七国集团”峰会发表干涉南海问题的宣言,及其所谓“反对采取恐吓胁迫或武力手段以及诸如填海造地等旨在‘改变现状的单方面行动”的无端指责,外交部发言人针锋相对,予以坚决驳斥:中方在有关南沙岛礁上搞建设完全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任何外国无权干涉。中国政府历来不承认南沙群岛部分岛礁被他国非法窃取和侵占的所谓“现状”。七国集团的言行与事实和国际公理相差甚远,中国强烈敦促七国集团尊重事实、摒弃偏见,停止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多做真正有助于妥善处理和解决争议、有助于地区和平稳定的事。

6月11日,正值中美关系“多事之秋”,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在华盛顿与美国防部长卡特举行会谈。卡特表示南海问题不是美中之间的问题,美方对南海主权争议不持立场,希望有关各方通过谈判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有关问题。范长龙指出,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在南沙部分驻守岛礁进行建设和设施维护,主要是为了改善驻守人员的居住和工作条件,更好地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中国在自己的领土上部署军事防御设施无可非议。他敦促美方继续秉持不选边站队立场,减少在南海地区的海空军事活动,保持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他并强调南海问题只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插曲,美中双方应登高望远,关注更多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

中美南海博弈来日方长、中方更趋主动

中美近期南海博弈明显加剧,其折射的是亚太安全秩序正在经历深刻重塑,美国的所谓“主导权”与中国的主动权此消彼长。未来美仍将加大介入南海争端,但也会面临三个“战略失衡”或顾此失彼,美国在南海寻衅“喧宾”难以“夺主”。

一是在其盟友与中国之间“失衡”。美利用南海争端对华实施“战略骚扰”,其投机取巧自以为得计,却极可能弄巧成拙、得不偿失,即被菲律宾等拖下水,乃至因小失大、“搞砸”中美关系,陷入新的战略困境。

二是在亚太与中东两大“地缘重点”之间“失衡”。如针对“美应撤出中东以执行‘亚太再平衡策略”的论调,麦凯恩无奈表示,如美选择撤出中东,外界将会质疑美国的能力和公信力。美国现在被迫一心二用,但中东与亚太越来越难以“两全”。

三是在应对新兴大国崛起的传统挑战与打击极端伊斯兰的非传统挑战之间“失衡”。麦凯恩坦承,美在和国际恐怖主义组织“伊斯兰国”的对抗战中“正节节败退”,强调奥巴马当局有必要派出地面部队以扭转劣势。

对于美国插手南海问题的困境,英国《金融时报》倒是看得较为清楚,认为“美国对中国造岛束手无策”,其原因有三:一是不少东南亚国家不想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做出选择,而是“脚踏两条船”,一面“经济靠中国”、一面“安全靠美国”;二是东南亚的南海声索国全都占有岛屿,一些还在填海造岛,“不听美国的话”;三是美国过于激进可能加剧紧张局势,疏远其在该地区的盟友和合作伙伴,甚至与中国海军舰船发生冲突。对此,日本媒体亦有同感,即“奥巴马政权在没有胜算的情况下涉足南中国海事务”。endprint

猜你喜欢

岛礁主权南海
北海北、南海南
体系作战条件下岛礁作战中辅助决策问题研究
贵阳首发白皮书:五年建成主权区块链应用示范区
南海的虎斑贝
基于OODA过程的岛礁防空CGF模型
近35年来热带风暴对我国南海岛礁的影响分析
数十国扎堆宣示海洋主权
岛礁区攻防作战的历史演变及时代特征
钓鱼岛主权考
海峡两岸对南沙和西沙群岛主权的共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