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认识“四个全面”的历史内涵

2015-07-07孙力

紫光阁 2015年7期
关键词:四个全面中国共产党历史

孙力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考察和发表2015年新年贺词时,强调和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问题。“四个全面”的提出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新的战略思想、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部署,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既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事业的历史,又是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纯洁性、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四个全面”的提出,与党在不同时期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伟大实践一脉相承,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

“四个全面”是党的不懈奋斗史的总结和升华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掀开了中国历史的崭新篇章。90多年来,党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国各族人民,通过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通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通过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在党不懈奋斗的历程中,经历并一一有效地应对了诸多发展中的困难和风险。比如:有效应对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面临的极大危险,开创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大好局面;有效应对了1934年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严重困难,经过长征北上推动了全民族的团结抗日;有效应对了1959年至1961年这三年的严重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有效应对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内乱局面,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有效应对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夺取了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所造成的困难,继续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等等。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进步,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但摆在我们面前还有很多困难,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还任重道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的考验,站在历史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个全面”的伟大战略。“四个全面”提出,从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作一个简要回溯、概括和提炼的话,是党90多年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不懈奋斗史的总结和升华,是党对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科学判断,也是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不断推动事业前进历史逻辑的充分展开。

“四个全面”是党的理论探索史的丰富和发展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并不断用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来武装自己,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优势。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党就制定并通过了自己的党纲,党的二大又制定了第一部党章。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四个全面”的提出,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在进入新世纪的一次新的理论飞跃,是党的理论探索史的丰富和发展。“四个全面”既是邓小平“三步走”战略顺利实现的有力保障,又发展了“三步走”战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绘制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四个全面”的提出,既有党进行理论探索的延续性,表明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是在过去已取得的经验基础上的理论发展,又有更为开阔的理论视野,覆盖面的深度和广度更大,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信仰、注重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优良传统的必然成果,是吸收前人思想成果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脉相承。

“四个全面”是党的自身建设史的概括和深化

在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90年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历史变革、社会主义改造、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考验,党的执政地位得到了不断地巩固和加强,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其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党十分重视自身建设。早在中共五大的时候,为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即中央纪委的前身。这是党的第一个专门的纪律监督机构,它的成立对于保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提高党员素质,严肃党的纪律,加强党风建设均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是一次全党范围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为全党树立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从2005年1月开始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党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对于提高自身执政能力建设的一次集中教育活动,是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2013年6月至9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在不断完善执政65年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对党建理论的又一次光大和传承。大量事实说明,只有把党自身建设这个关键抓住了、抓好了,才能在群众中有说服力,才能把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工作做好。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只有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把我们党这个领导核心建设得更为有力,锻炼得更为坚强,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根本保证。“四个全面”的提出,首次将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同从严治党有机结合在一起,四个方面密不可分,继往开来、辩证统一。这是党在总结各个时期自身建设经验基础上的再一次概括和深化,开创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更开创了管党治党的新局面。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首要目标,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根本途径,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法治保障,而全面从严治党是最坚强的保证。“四个全面”的提出,明确了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来带动党的自身建设达到一个全新更高的水平。

“四个全面”的提出是党对治国理政实践的全面总结,一脉相承地继承和发展了党在各个时期的历史经验,绘就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路线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战略和总遵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特性,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辉。认真学习领会和正确认识“四个全面”的历史内涵,对于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endprint

猜你喜欢

四个全面中国共产党历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新历史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